陆心源与《皕宋楼藏书志》(3)

辛亥革命网 2013-04-16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陆心源是清末著名四大藏书家之一,陆心源的皕宋楼,与聊城杨以增的海源阁、常熟瞿镛的铁琴铜剑楼、杭州丁丙的八千卷楼并称“清末四大藏

  由谢国桢著录略云:“《十万卷楼丛书》三编三百八十五卷(清光绪间湖州陆氏刻本)。清陆心源编。是书搜辑古今著述,再分三编。每编皆依四部排列。目次:残存八十三册(略)。《十万卷楼丛书》三编、五十二种、三百八十五卷。全书分初、二、三编、每编均按四部排列。汇辑罕见唐、宋、元人著作、辑刻成此书。以医书、笔记方多、所据均为宋、元善本或旧钞足本遗书。有光绪中归安陆氏刊本。《元佑党人传》十卷。陆氏以元佑党人碑列名者三百九人、《宋史》有传者不及百人、或见附传而事迹不详,或舛伪讹误,或漏不立传。故节录、勘正《宋史》本传一百十二人事迹,名列附传者增益其事迹,其余党人事迹则参照《通鉴长编》、《长编纪事本末》、《宋大诏令》、《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及文集、笔记、方志、墓志铭等辑补成书、约九万字。卷一至卷九为党人诸传,卷十为《党禁始末》。集元佑党事史事于一书,便于查考。有光绪十五年(1889)刻本。传记有《宋史翼》四十卷。全书分诸臣、循吏、儒林、文苑、忠义、孝义、遗献、隐逸、方技、宦者、奸臣共十一类、收《宋史》缺载人物四百八十七人、附载四十四人。多据宋代诸史、文集、杂著、年谱、氏族谱,地方志等融铸成篇,凡所命辞,均注其依据。其中诸臣补一百一十四人、循史补一百三十一人、忠义补二百一十六人、方技补六十五人,增补《宋史》甚多。内如孔延之、赵若彦、喻汝砺、袁说友、侍其玮、韩正彦、桂万荣、宋-咸、阮逸、董鼎、游九言、洪朋、洪炎、崔敦诗、崔敦礼、姜夔、高似孙、刘过、丁黼、鲍廉、孙兆、唐慎微、李廷桂、李成、王之先、吕升卿、廖莹中诸传、均有可观。光绪三十三-年(1907)十万卷楼刻本。《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有《皕宋楼藏书志》一百二十卷,续志四卷。陆氏著述凡九百四十卷、合称《潜园总集》。书富十五万卷、分藏“皕宋楼”、“十万卷楼”、“守先阁”等三处。号称有宋元刊本及名人抄、校本二百部、储于“皕宋楼”、又选其秘藏旧刻精抄等世所罕见者、撰辑《书志》、取名“皕宋”、以压倒黄不烈“百宋”、实非尽宋本。每书首冠版本、次辑录各家序跋题识;间附按语、详考原书、记述版试字数、时有浮词、不可尽信。所撰考证跋识、另辑成《仪顾堂题跋》《续跋》各十六卷。有光绪八年(1882)家刻本,《潜园总集》本。正编:经部书一卷、二十二种;史部书四卷、七十一种,子部书四卷,九十三种;集部书七卷、一百三十八种。凡三百二十七种。续编:经部书四卷、七十二种;史部书四卷、六十二种;子部书三卷、六十五种;集部书五卷、一百零六种、凡三百零五种、计六百二十九种。每一跋文、详记书名、卷数、作者、原书前序后跋、行款字数、间有考证《四库提要》之失误、得书之过程、书内容之评介等。是书既是一部解题善本书目,亦是一部版本书目。对文献及版本研究,皆有参考价值。有光绪二十四年刊本。

  据南开大学图书馆藏有清陆心源撰《皕宋楼藏书志》一百二十卷(光绪八年(1882)刊本)。陆心源皕宋楼专藏宋元刊本及名人手抄手校者,其中宋版书号称二百余种,故室名“皕宋”。陆氏见张金吾爱日精庐藏书志》专载旧堑旧钞之流传罕见者,仿其例而成是目。本目采用四部分类,除缺法家类外,余皆同《四库全书总目》,唯未冠“经、史、子、集”之名。本目共收书二千三百余种,其中有宋本二百余种,元刊四百余种。各书记书名、版本、撰者、卷数外,多照录原书序跋。凡世有刊本及作者有专集通行、经部之见于《通志堂经解》,唐文之见于《全唐文》或书已刊入《十万卷楼丛书》者,均不再录其序跋。《四库全书》未收之书,采阮元《四库未收书目提要》及张氏《爱日精庐藏书志》说编入本目。阮、张未见之书,则撰简略提要。间有考证,加“案”字。各书标题均依原书旧式,陆氏所增时代及撰者等字,以阴文别之。凡残缺书,注明所存卷数。宋元本书详记行款缺笔,且多有记原书藏某氏的。一书而两种版本俱佳者,并收之,如录有五种版本《史记》。本目收录前人诗文集甚众。一百二十卷中,别集类有四十五卷。首有李宗莲序,简介陆氏生平及其藏书情况。杨立诚等编《中国藏书家考略》称,皕宋楼宋刊中,有明仿宋本,有明初刻似宋本,有宋板明南监印本,确为宋本者不过十之二、三。故张篑斋云:“陆心源自称皕宋,实则明本充宋者居多。”本目另有《潜园总集》本。《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及《中国丛书综录》均著录本目有续志四卷,王欣夫《文献学讲义》称出于李宗莲之手。本提要据光绪八年(1882)刊本撰,无续志。

  此志于光绪八年(1882)编,李宗莲序称:1867年从广东归家时“有书百匮”,家居六年。称“十年来、凡得书十五万卷。而坊刻不与焉。”自从1865年赴粤,即1865至1882年、十七年间是他集书最快的时间。又自1872年从闽归来,到1882年,十年间是他布置藏书的时间。1882年,李宗莲用了三个月时间,排此志稿,又七个月,刊成。例言九则,归纳为:①断代著录旧椠旧钞之流传罕见,张金吾以元为断,此则略宽其例,断自明初。②解题:有了四库全书总目,故不撰提要。总目未收、阮元续进,张氏(金吾)收录者采其说;其三家未有者,始仿晃陈两家之例,略付解题,以识流别。③载序跋:仿马氏经籍考之例,载诸书后跋悉仍原本之旧。

  据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清陆心源撰《陆心源捐资建阁归公书籍目录》不分卷(抄本)。此目为陆心源守先阁所藏书目。李宗莲《皕宋楼藏书志序》:“十余年来,凡得书十五万卷,而坊刻不与焉。其宋元刊及名人手钞手校者储之丽宋楼,守先阁则皆明以后刊及寻常钞峡,案四库书目编序,而以近人著述之善者附著之。念自来藏书未能垂远,今年(光绪壬午年·1882)春奏记大府,以守先阁所储归之于公。”本目共收书四千二百余种,共十一万五千余卷。按四库书目分类编录,著录极简,只著书名、卷数、著者,其他如册数、版本概不著录。守先阁虽然贮藏一般书籍,但其中亦有不少珍品。叶昌炽《藏书纪事诗》:“守先阁藏明人集至多。吾吴先哲,如都南壕、杨君谦、皇甫司勋之类,无所不有。登阁传抄,侯诸异日。谨书于此,以当息壤。”

  据南开大学图书馆藏有清陆心源撰《仪顾堂题跋》十六卷续跋十六卷(光绪间刊本)。据本目陆氏自序,题跋成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续跋撰于光绪十八年(1892)。题跋卷一至十三、续跋卷一至十四为藏书题跋;题跋卷十四至十六、续跋卷十五、十六为金石书画题跋。潘祖荫序称“观察此书,意专群籍,名迹、碑版,了以余力”本目所录书籍按四部分类,共五百二十余部。另收书画五十一种,碑版三十种。每书一跋,内容为书名、版本、行款、旧藏、印章,简介作者仕履等。宋元刻本兼录牌记、讳字、刻工等。或叙述版本源流、考订异同,如《宋嘉佑杭州刻本新唐书跋》将该本与《天禄琳琅书目》做详细核对,将天禄本的脱衍之处逐一标出。或辩明版本真伪优劣。如《元板北史跋》:“间有嘉靖元年(1522)二修版,盖版入南监以后所印也。较北监本及汲古阁本颇有胜处。如凉武昭王有伪凉为梁者……”。对宋版书的次第完残记之颇详,如缺某卷、某卷缺第几页等。《四库全书》未收之书予以标明,并著见于何家书目。间或叙述书籍流传端绪,如《宋堑咸淳临安志跋》称该本原系毛晋汲古阁旧物,后归黄不烈,“黄归于汪间源,汪归于郁泰峰,光绪八年(1882)归于丽宋楼。吴兔床所藏刊本今归丁松生大令。徐建庵传是楼藏本后归高江村,乾隆间为鲍以文所得,归之孙氏,今归山东杨氏海源阁”。书画碑版类除介绍作者外,多述其艺术价值及收藏递迁,间或介绍收藏者。据《皕宋楼藏书志》解题间有“仪顾堂集有跋”字样,则此目撰于藏书志之前。

  据北大图书馆藏有清陆心源撰《吴郡陆氏藏书目录》不分卷(陆氏丽宋楼抄本)。分经、史、子、集四部,收书二五一七种。其中经为二七三种,史为四一八种,子为五七九种,集为一二五七种、另有补遗八七种。该目录中共有宋元版书二八九种。四周双边栏,界行十,注明书名、本数。

  (二)陆氏生平笃嗜唐文,于蟫炱朽,掇拾录存。所得金石碑版九千余通,多青浦王尚书未著录者。作金石粹编续二百卷。鉴藏书画,作穰梨馆过眼录四十卷,续录十六卷。成唐文拾遗八十卷,唐文续拾十六卷。樊榭山宋诗记事,于两宋诗人搜罗备至,复辑得三千余人,得诗八千首,作宋诗记事补遗一百卷,少厉书小传,有仕历不详,时代未著者,别为小传补正四卷。其他善本,卷帙繁重,不及编编刻者,作群书校补一百卷。储藏三代秦汉钟鼎彝器百余种,晋唐古镜六十余种,辑古今言金石者,以补孝学情富孙之缺,得三百余人。作《金石学录补》四卷。尤重方志收藏利用,曾为《严州图经》、重刻《北户录》、旧钞《三山志》、《菱湖镇志》等作序跋,又曾参与修志、主修《归安县志》四十八卷,《湖州府志》九十七卷,还搜故乡风雅、补志乘阙遗、作《吴兴诗存》四十卷,《吴兴金石记》十六卷。病宋史芜简、考党禁终末、作《宋史翼》四十卷、《元党人传》十卷。见嘉定钱氏《疑年录》之作、大氐详于儒林、文苑及书画之士。心源既校正钱氏《疑年录》四卷、复盖以名臣大儒、气节文章之士、作《三续疑年录》十卷。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