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洋货在广州(3)
辛亥革命网 2012-07-11 00:00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蒋建国 查看:
肥皂作为一种新的洗涤用品,也出现在广州市场上,在19世纪80年代,肥皂很快传入广州市场,肥皂在西方还是刚刚兴起的奢侈品,但低档肥皂,已开始在广州流行,对此,当时的广州商务报告这样评述:
“现在,在每家中国商店里可以看到的另一种商品,就是肥皂,甚至在小摊子上,你都可以看到价钱较低的肥皂条。在这里肥皂应该有广大的市场,因为土货品质很坏。”
广州人对新式时髦商品的接受能力非常快,仅仅过了一年,商务报告对肥皂在广州的消费前景充满了兴奋和期待:
“但显然的,需要正在增加,因为现在经常可以在街头货摊上看到它,而且还没有足以同它竞争的土产品。皮尔肥皂的销路或许不会多———买一块这种肥皂花钱太多,因为在没有用去一半以前,也许会被老鼠或蟑螂吃掉,但对黄色肥皂,却经常有需要,而小块的上等肥皂,系旅馆和轮船所使用的那种,则已有了销场。”
1887年的广州商务报告,还对新式洋货在广州畅销的情形作了如下记载:
“外国药品,包括58152瓶杀虫药片,继续受到欢迎,炼乳的输入也有显著的增加,当地人觉得它对小孩有用,并且还把它当作果酱来吃。橡皮鞋的输入达8630双,受到普遍的欢迎,因为它们是按照中国式样和中国人的身材制造的。”
由于外国棉袜子的销量非常好,香港等地洋行在广州设立专门的代理处,洋酒经过一段试销后,在广州也打开了销路。这一时期,外国工业品已经深入广州市场,由于毗邻香港,一些西方最新研制的洋货,也可在广州市场上买到。如留声机在西方上流社会使用不久,1896年就进入广州市场,并很快受到了上层社会的欢迎,需求量大增。1896年进口金额为851两,到1899年上升为15499两。空白唱片也随之输进,用于录制地方音乐和歌曲。
外国香水、补脑汁、人造自来血(补血药)甚至沙发、弹簧床等新潮洋货受到了社会上层人士的欢迎。一些时髦商品,其功效虽然经常在广告上被片面夸大,但仍然获得许多富裕人家的青睐,销路颇好。中法大药房出售的人造自来血,小瓶每打12元,大瓶每打20元,属于价格甚高的商品了。
5
贵重洋货:
转向大众化
洋货在广州社会的流行,意味着消费群体的扩大,一些贵重洋货的价格也慢慢下降。例如花露水,在进口初期,一般限于上流社会妇女使用,但是经过一段高消费时期,其价格逐步回落。1901年,屈臣氏大药房所销售的花露水,大瓶价银四毫,小瓶价银一毫半。这一价位,普通消费者都可以承受。
钟表是19世纪奢侈品向大众化过渡的典型洋货。在一口通商期间,钟表是稀罕之物。19世纪初期,广州公共场所,仅仅是十三行商馆有一个时钟。高级官僚和富有行商,都以拥有一块怀表为荣,而钟表也成为洋商向当地官员行贿的重要物品。
由于广州人对钟表的基本原理不了解,出售和修理钟表,成为洋人谋取暴利的行当。1831年,广州有两位外国钟表匠,其中法国人布韦曾长期在广州工作。在道光年间,红毛(英国)商馆就有善制钟表的英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