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前推动山西社会发展的两位封疆大吏

辛亥革命网 2011-03-21 00:00 来源: 作者:高生记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辛亥革命前的20年问,山西政坛上,曾有不少的封疆,辛亥革命前推动山西社会发展的两位封疆大吏,
 

    辛亥革命前的20年问,山西政坛上,曾有不少的封疆大吏如同过眼云烟,匆忙而过,没有留下多少令人回味的东西。然而有两位人物在山西的近代历史上却值得浓墨重彩的记一笔,他们是初入政坛的张之洞和在山西任职时问最长的胡聘之。尽管他们不是山西籍人,但对近代山西社会发展却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张之洞(1837- 1909),字孝达,号香涛。直隶南皮人,同治二年( 1863)进士。张之洞赴任山西巡抚之前,以赐进士及第,入仕翰林院编修。他与张佩纶等人评论时政,弹劾庸官,以敢言直谏的“清流派”著称。在近代史上张之洞是地位仅次于李鸿章的当权人物,洋务派的主要代表。光绪七年至+‘年(1881- 1884),张之洞任山西巡抚,山西是他走上高层政治舞台的起点,也是张之洞作为封疆大吏治理地方的开始。胡聘之(1840- 1912),字蕲生、萃臣,号景伊。湖北天门人。同治四年进士,后授翰林院编修,历任会试同考官、四川乡试大主考官、内阁侍读学士、太仆寺少卿、顺天府府尹、署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等职。从光绪十七年(  1891)十月至二十五年( 1899)儿月,胡聘之历任山西布政使、巡抚,是辛亥革命之前,清政府在山西的封疆大吏中任职时间最长的官吏,对山西的影响也最大。本文试就张之洞、胡聘之在山西整饬吏治、发展民生经济和修路开矿、创办山西近代工业以及振兴文化教育等方面所起作用和影响,作为他们治省方略的一个个案进行论述,以就教于方家。

  整饬吏治,厘定财源,减轻劳动人民的负担

   光绪七年十一月,张之洞补授山西巡抚。此时山西刚刚经历光绪三年特大自然灾害,百业凋蔽,民不聊生,“山西积弊相沿,吏治日斋紊),又当灾裉之后,民困未苏,亟宜兴利除弊”“’。然而各级官吏无所事事,社会上吸食鸦片、种植罂粟泛滥成灾,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随处可见,民情不稳,怨声载道,整个山西处于一片混乱状态,面对这种局面,作为负有“经世志”的封疆大吏,张之洞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

   山西的吏治败坏,由来已久。“此问官场大患,州县则苦累太甚,纪纲荡然”,“吏治积疲,贫弱交乘”…。吏治败坏的主要原因是山西长期处于苟且安生的状态,主政者昏庸无能,不能治理所致。如张之洞的前任巡抚曾国荃任用王定安为冀宁道,王定安勾结布政使葆亨,狼狈为奸,贪赃枉注就是一例。光绪八年六月,张之洞在查出葆享、王定安犯罪实据后,遂以“贻误穴裉)善后”罪名予以弹劾。张之洞认为:“再晋省去灾裉之后亦己数年,而元气益索,度支益艰,吏治益敞者,大率皆前藩司葆亨、前冀宁道王定安二人所为,其咎约有数端,一日玩民瘼,……吝惜牛种不肯给发,查堪荒地勒严急,草草截数。……壅竭生机,至今雕耗,其咎一也;一日糜库款,……善后巨款悬欠无归,是先以库款供滥支,……于是库款、赈款二者俱伤,以致今日百废待举,无从措手,其咎二也;一日累属吏,……葆亨用王定安之谋,改蚬礼)为公费,明减暗增,……晋省官场本窘,又复加以诛求,既竭力以事上,岂能洁己恤民,以致腹削无忌,贪风未改,其咎三也”,“败坏风气非大吏之责而谁?大抵晋省弊政,事事皆葆亨出名,而大半皆王定安播弄””’。参劾贪黩官员是清流派的主要表现,经张之洞的弹劾,葆亨、王安定被革职充军发配。张之洞不仅弹劾巡抚、布政使等高级官员,对属下不称职的官吏也一律撤职纠劾。据《清实录>载,光绪八年四月,参劾“害民不职者九人”,同年十二月,又参劾知县2人,光绪九年七月,再参劾9员,在2年多时间内,共计纠劾20人,加上葆享、王定安等人,总计25人,呵见张之洞整饬吏治的决心。

   在张之洞参劾不称职官员的同时,他十分重视人才的荐举。在光绪八年四月,他一次荐举文武官员59人,“疏入,枢垣警诧,盖一疏而特保至六十人,前此所未有也。”“’张之洞的人才标准是循良爱民,洁己奉公。这些被荐之人既有外省的,也有本地的。他们在后来的政治生涯中,对山西、全国都有影响。如直隶口北道奎斌、补用道高崇基、山西补用知府李秉衡、山西候补道马丕瑶等四人,皆在张之洞任巡抚时期受重用。奎斌在光绪八年十一月,调升为山西按察使、布政使。张之洞奉调入京,他又暂署理巡抚。同疏保荐的直隶按察使刚毅,接替晋省巡抚。奎斌、刚毅主持山西政务时,对张之洞的治晋政策基本上是继承沿续,对山西的发展有所贡献。 

  张之洞整饬吏治,作为治理山西的第一步,从而逐步实现其“当以课吏安民之道”。张之洞的这一措施,完全是出于统治阶级的立场考虑,但它客观上约束了统治阶级的贪欲,减轻了劳动人民负担,就当时来说是有积极意义的。 

 山西自道光二十九年(1849)始,到光绪七年,其财源、库款一直比较混乱,加之对西方列强的战后赔款和各种军需、赈济、善后经费开支交织在一起,更使财源、库款不知底细。这就给官吏贪污公款、侵吞财物造咸可乘之机,同时出现胡滥开支现象。为了加强对库款的控制,理清山西财源,张之洞针对“晋省库款头绪太纷,漏厄太巨””’的情况,奏请朝廷在抚署内设立清源局。光绪七年年底,清源局成立,张之洞亲自制定详细的交代章程,共计二十一条,限各部在规定日期内报告财产、开支情况。张之洞在领导清源过程中,发现前山西布政使、署理巡抚葆亨、冀宁道王定安胡滥开支,贪污挪用公款,遂弹劾革职。清源局在实际工作中,其机构设置逐渐完善,后发展到八科。即会计科、交代科、拨款科、善后科、筹防科、报销科、裁摊科、工程科。光绪九年年底,清源局的工作基本结束。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清理,形成“道光二十九年至光绪八年十二月底止,每一款分立一簿,每一员分任数门,务使本款一线相承,各款符节密合,于是纷者就理,阙者仍完,底数既清……”,清源的结果,查出“盖较之光绪)八年底原报库储之数增多实银七万有奇”。从此“晋省藩库除应还地方善后一端之外,脱然无累,更无债负纠缠之忧,无论存多存少,滴滴归源,亦无名有实亡之弊,官不能蚀,吏不能欺,数十年尘藐丝芬之累一举而廓清之”“’。设立清源局,是张之洞治理山西的重要举措之一,对山西乃至全国经济发展影响极大。御史梁俊上奏朝廷说:  “藩库积弊恐不独晋省为然,请饬各省将筹垫滥支拨抵借动隐匿等弊,一律设局清厘,……著各直省督抚仿照山西清查章程即二十一条),将藩库各款一律勒限清厘”…山西的这一作法,得到清政府的赞同,并在全国实行清源。张之洞制定的清查章程,成为其它各省参考的典范。    在清源的同时,张之洞还采取了“裁汰陋规”、“新改公费”、“并禁止馈送水礼””’等措施,仅第一年一次裁减“各属解抚署公费银一万九千五百五十两,藩库津帖抚署银行六千两””’。清财源、革陋规,禁止送水礼等,一方面解决山西多年来存在的财政问题,理顺了财源;另一方面,经过清理,加强了对官吏的控制,实现“养廉以课吏”的目的。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