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师生抗日战场前仆后继声名鹊起(2)

辛亥革命网 2014-11-04 16:10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蒋生 查看:

全面抗战前,黄埔军校教育长张治中的另一个秘密身份是京沪国防区军事长官。在该校新设的“高级教官室”秘密备战1年,日军都未侦查到。

中国远征军坦克部队在缅甸北部向日军进攻。

  “高级教官室”在南京、上海考察国防工程。半个多月,移驻苏州偏僻的狮子林,后又转移至留园。为掩护工作,对外改称“中央军校野营办事处”。

  张治中集合参谋人员研究问题,派一批批的人到淞沪线、苏福线、锡澄线一带实地侦查、测量、绘制地图。后又完成初步作战方案,构筑据点工事。这都要在种种困难情况下秘密进行。“特别是在上海,敌人耳目众多,为了不让敌人侦知,必须采取巧妙的掩护手段进行工作。”

  一直到淞沪会战,连敌方都不知道这个机构的功能。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叫嚣“3个月侵占中国”的企图。

  而仅在抗战全面爆发的前4年,从黄埔军校及各分校毕业的大约2.5万名军官中,就有1万名战死。杜聿明在1933年就曾以25师代理师长职务在热河同日寇浴血奋战。

  张治中是杜的第一位伯乐。1926年张还是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兵团团长时,杜聿明就在其手下担任过连长。到了上世纪30年代,杜被张提拔为团长。

  热河一役已让杜聿明扬名,随后又到南京黄埔军校高等教育班第一期进修,但他毕业后并不想回到25师,因为与师长关麟征(黄埔1期)相处不睦。经人向蒋介石保荐,杜到新成立的南京陆军交辎学校担任学员队队长,负责培训指挥机械化部队作战的军官。

  在全面抗战之前,黄埔出身的军官尚不是国民党军界的主流。

  与1930年开始的黄埔军校德式教育一样,高级教官室、机械化部队等等都是蒋介石扩大黄埔系在国民党军界部署的重要手段。

  杜聿明上世纪30年代在黄埔进修期间秘密加入的复兴社也是其中之一。

1943年的常德会战激烈异常。从11月8日到22日,日军进攻部队达1万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