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革命空军沧桑史略与空军先进杨仙逸生平事(2)

辛亥革命网 2013-09-10 00:00 来源:中山政协 作者:郑梓湘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我国空军,在过去参加革命和抗战,曾多所贡献。然而今日,不谈空军历史则已,要谈的话,则饮水思源,首先得提到广东空军。因广东空军,

  中山先生虽不谙飞机驾驶术,但乘坐飞机最感兴趣,不时偕同夫人宋庆龄同坐升空,遨游天际,他且又不时乘坐飞机观察敌情。他所惯乘的座驾机,可惜没有留存下来,否则成为今日很宝贵的纪念品。

  此外飞机继续参加讨伐陈炯明盘踞东江叛乱,以及当年最为人所乐道的,中山先生亲身赶上最前线(广州近郊石龙),躬冒弹雨,指挥陆空军于万分危机之际,击退陈军逼近广州,反败为胜。民国十二年(1923年)(其时中山先生已亦任大元帅,帅府设有广州河南),桂军沈鸿英率部万余,驻在广州近郊“石井”方一带,对革命政府阳奉阴违,居然与北方军阀政府勾结,突然举兵作乱。革命政府以事出仓卒,危险万分,一时未能立即调动陆军应变,乃立即由杨仙逸指挥空军,与陈庆云等驾机出动。首先飞向叛军司令部投弹轰炸,同时更输番向叛军各部队施以轰炸及扫射。沈军一时受威胁,为之惊惶失措,军心因之摇动,全军之行动,因之有所阻滞,因而我陆军部队得以乘时迅速调集赶及应变,陆空军协同向之进攻,而乃迅将沈军击败。沈鸿英星夜率部离粤退下走广西,革命政府得以转危为安。

  此一革命空军,以后继续参加革命军事上的行动,多所发挥,如民国十四年(1925)参加国民革命军二次东征,彻底消灭陈炯明多年盘踞东江的顽抗,收复惠州。继又参加歼灭反革命佣兵自雄的邓本殷,收复海南岛。至此完全统一广东,奠定国民革命的基地。以此言,这一革命空军,当年对于参加革命军事行动诸战役,无役不从,史实俱在。当民国十二年(1923),杨仙逸率领飞机队参加讨伐陈炯明,不幸于是年九月二十日在东江博罗检视水雷,一时失慎爆炸,当堂殉难。其时,中山先生亦正在东江指挥军事,忽然听到这一噩耗,恸痛不已,为之坠泪。(据中山先生之副官马湘先生,多年前发表其回忆之谈话有云:“当时孙先生听到杨仙逸死难,顿足而恸曰:仙逸死矣!仙逸死矣!为之滴下眼泪。”)事后,中山先生以杨氏倾散家财,协助创办革命空军,功在党国,除由革命政府明令褒扬外,复明令以杨氏殉难那一天为“空军纪念节”,并在杨氏原籍香山县(后改为中山县)成立仙逸中学校,用资纪念,以励来兹。而以林伟成继任航空局长。

  中山先生以发展空军,首重人才,而这一计划亦是杨仙逸生前的积极主张。乃于民国十三年(1924)成立空军学校于广州,以宏造就,寄以莫大的期望,不时莅校训勉。并派陈庆云、黄秉衡、关荣、胡锦雅诸氏同负责训练。该校第一二两期学生,多由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一二两期学生转学而加入学习航空的。这便是中山先生所手创的空军学校,亦即是我国革命军人才卵育开始的摇篮(第一期毕业后,政府即选派王淑铭等多名前住俄国进入俄国空军学校再求深造)。

  中山先生于民国十国年(1925)逝世后,民国政府成立于广州,秉承遗志,对于革命空军继续发展。其时留英美德法日各国的航空华侨,丁纪徐、黄毓沛、黄毓铨、谭秀、刘植炎、方景山、谭颂云、周诚、吴建文、蔡钳等众多航空各部门技术人才,也络绎的回到广州投效空军服务,人才日众。民国十五年(1926),林伟成奉命率领航空队参加国民革命军北伐,进驻湘赣,颇获战绩。

  林氏旋奉命由前方回粤,率领部份空军人员黄光锐、杨官宇、周宝衡、丁纪徐、刘植炎、黄毓沛、黄毓铨以及广东空军学校第二期毕业学生毛邦初、张廷孟、龙文光、陈兆机、林理甫等前往俄国考察军事航空,以加强发展我国军事航空的借镜。民国十六年(1927),考察完毕,回来广州,林伟成则转往法国,添购飞机多架回粤。而毛邦初、张廷孟、龙文光则继续留在俄国,进入俄国空军学校深造。及后完成深造学毕,他们与五叔铭等则直接回到南京中央空军服务,而成后来主持中央空军的主要人物。
  
  广东空军中期的发展情形

  民国十六年(1927),国民政府奠都南京,粤省当局,继续添购飞机与训练人才(其时李济深以国民革命军第八路总指挥名主义持粤省军事政治),改航空局为航空处,初以林伟成为处长,嗣因林伟成以事去职,改以张惠长、陈庆云正副处长。周宝衡为空军学校校长,续招第三期飞行、机械两班学生(飞行分甲乙两班)。黄光锐、杨官宇分任空军第一、第二两队队长,加强机队实力,同时海外华侨及民众团体联合成立“航空协进会”,会址设有在空军所在地的大沙头,以协助促进空军建设的进行。

  民国十七年(1928)冬,张惠长、陈庆云两氏,为求唤起普遍提倡航空救国起见,乃发起环全国长途飞行。当年国内航空设备异常简陋,更无气象之预告可言,此类长途飞行,殊属冒险,但张陈两氏仍毅然为之。其时张惠长偕同空军第二队队长杨官宇、空军学校教官长黄毓沛,驾“广州号”陆机。陈庆云偕同空军学校校长周宝衡,空军第一队队长黄光锐、机械长梁庆铨驾“珠江号”水机。由广州起飞,分途出发。张氏所驾“广州号”陆机。由广州经汉口、南京、北平、沈阳。回程经天津、上海而返广州。其时东北在张学良主持下,尚未归附国民政府,但张惠长竟驾机飞临东北,降落沈阳,张学良及东北军民首次得以看到党国旗,发生良好印象,成为后来不须流血而达到东北和平易帜,归附国民政府的先兆。陈庆云所驾“珠江号”水机,由广州经汕头、福州、杭州、上海、汉口、桂林、梧州返回广州。张陈两氏环飞全国成功此一壮举,在当年来说,是我国环飞全国的蒿夭,也是当年亚洲各国作如此长途飞行的创举,中外瞩目,引起全国航空热,一时为之风起云涌,而提倡航空救国的宣傅,极获普遍的成功。

  因之,国民政府乃于翌年(民十八即1929年)特调张惠长由粤晋京,委为“中央航空署”署长,黄秉衡为副署长(黄氏为广东革命空军首期建电人物)。中央航空署已于前一年成立,张静愚为署长,国内南北资深的航空人员如沈德 、田曦、张有谷芳秀、晏玉琮、杨鹤霄、邢产菲、石邦藩、胡伯锡、胡莹堂等众多航空先进,事前已经集中有航空署服务。张惠长于接长航空署后,即调广东部分空军人员晋京,参加中央空军服务。积极展开从事于中央空军的建军策划。同时召开全国航空会议,以及调用全国各地的航空各部门技术人才,人事发展,以及扩编中央航空队,以张有谷、田曦、刘芳秀、杨官宇、周宝衡、石邦藩等分任队长。以广东空军学校第三期毕业的及各地优秀航空人员充任各队队员,以及建军干部。对于飞机的修护也属重要,以林福元为修护厂厂长(林氏是广东空军首期人物)。此外复添购欧美各国的新械飞机,充实机队实力。尤其注重于航空人才的训练,初以广东空军学校,是中山先生所 手创,建议迁京,未果。因此航空署乃于民国十九年(1930)春季,在南京成立“航空训练班”,而以广东空军学校第二期毕业的毛邦初为该班主任,主持训练。在教官方面,则以广东空军学校第三期毕业的,以及简选国内各地的优秀航空人员充任(后来于民国廿一年即1932年在杭州苋桥成立中央空军军官学校则以该班为第一期),这就是当年张惠长氏奉命主持中央空军首期建军的开始时期。亦即是广东空军以先进的地位负责从事主持中央空军建军的史实。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