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历史:鲁东及青岛抗战纪实(8)(3)

辛亥革命网 2012-12-10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李先良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我们据之以为抗战的游击根据地,以华严寺作为我们的战时市政府,以太清宫作为军事干部及保甲长训练的基地,以白云洞为修械所,以太平宫

  我们固然得不到中央的给养,也得不到中央的武器,尤其没有武器的接济,使我们这篇长期游击的史诗,写得吞声饮泣、血汗淋漓。李陵出击匈奴,到了「兵尽矢穷,人无寸铁」,就投降过去,葬送了自己的功业,留下民族历史的污点,这是百世而后都令人扼腕的事!

  现代战争的战斗行动,根本就是较量武器的优劣,较量火力的强弱;如何能够没有武器的适度配备,没有军火的源源接济,来和敌人作困兽斗穴的战斗?我们在崂山和敌人作生死存亡的搏斗,真是「暴虎凭河」,若无武器,决无幸存之理。然而我们战斗的事迹,就是这样开端,在岁月悠长中,并未给敌人消灭,更没有因武器的缺乏,放弃了神圣抗战的任务,我们的武器配备与来源是这样的:

     (1)收集民间枪支

  这是任何游击部队必然采取的手段,事不为奇。在我们的游击区内,所有老百姓收藏的长枪、短枪、盒子枪。北方乡区为了保卫家乡,防止土匪打劫,大都备有自卫枪支,或数家合购枪支,互助团结,夜间分任站岗打更,以防外侮。日寇兴兵侵华,人人有保卫国土之责,所以在游击区内,不愿亡国为奴的人民,集结抗御,将区内藏有长枪、短枪、盒子枪的人家,组织游击队,人们所有的武器,当然尽量的搜集。于是赤手空拳的游击队伍,拿这种来源的武器,作为基本的武装配备。而民众中间,用为保卫家乡的枪枝,现在拿来保卫国家,自是发挥了武器的作用。不过这些各种各样的长枪、短枪,大部份都是窳劣不堪;而我们却以稀有为贵。在我的部队中,最初每排配上两三支,每连配上十支八支。这就是我们置身虎口要想拖住敌人泥脚的本钱。就是当初游击队成立时的基本装备,往后游击队人数愈多,武器愈感缺乏,于是再另想办法补充。

     (2)自制土造枪支

     在武器太少穷蹙无计之中,想出了补充的办法,便是自己制造,好在山东章丘县铁匠很多,于是招集了数十个手艺精良者,作为游击队兵工厂的技工。造枪的主要材料是钢铁,我们便派队伍于夜间拔铁路钢轨取来应用,铁匠工人将钢轨锯断,投入镕炉用手工来锤炼,照着步枪的样式,一件一件来制造,奇妙的是枪筒里的来复线,先把钻子紧扎在牛车的大轮中间,对准枪杆铳旋转凿孔,这样的制造法,每支步枪需要三十工,精制的步枪需要六十工,我们小型工厂,平均每天可造步枪一支,一个月三十支,一年便可有三百六十支。这种土造枪,连续可放二十发左右的子弹,过多则枪管发热,会炸裂,须待冷却后始可再放,这是在补充武器问题上克服人工和材料两个困难的情形。

     自从在白云洞的修械所被敌人焚毁后,我们的小型兵工厂,不能和指挥军事主管后勤各种机关一样,而是需要一个固定而安全的地点,可以随时搬动,我们只得违反选择工厂地址应有的条件,不设在交通便利的地方,而在猿猱杂攀、人迹罕至的地方;不设在清流急湍水源所在的地方,而在高峰绝项汲引困难的地方,使敌人无法到达,还有我们有时为求安全的条件,于是把它设在海拔一千公尺接近崂山之顶的山腰深处猿猱难攀的荫蔽的洞里,我们天天要把制造武器的钢铁材料轧成一块一块,要把熔炉需要的煤炭装成一篓一篓,还有工人所需的粮食和饮料,都是一包一桶,捆在肩上,手攀悬崖,脚踏危石,气喘汗流地搬上绝顶去供给,像这样竞爬了三、四年之久,当时我们在毫无办法之中所想的办法,其艰苦真是令人难以想像,这种笨拙的做法,聪明人也许觉得可笑,但最后几年的最艰苦战斗所以能够对付下来,还是幸而采用了这种笨拙方法,补充了我们半数的武器,坚持到最后,争取到胜利!

     (3)用生命来抢到敌人的武器

  我们获得敌人武器有两种情形,一是身入虎穴袭取而来,一是遇机袭击敌人而来。关于前者,我们所用的技术与方法颇为灵活,时常有惊人的表现。最简单的行动,就是注意敌人一个、两个值班站岗的哨兵,利用黑暗沉沉的夜里,给这种敌哨兵来一个猛扑,劈头一利斧,或栏腰一刺刀,杀了之后,就夺得了他们的枪支。其次便是派便衣混入市区活动,和市内敌人控制下的伪军机关或仓库内的爱国人士密切联络下,等待时机,劫取他们的武器。我们曾经把东镇伪公安分局和大连路及大港伪警务段摆在架上的枪支,在夜晚他们睡觉时,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全部拿走,一夜之间,搬上了崂山。还有两次夺取在青市西镇的日本商业学校及鱼山路日本中学内的军火仓库的武器,当时这两处乃是军库所在,以鬼神难测的秘密迅速动作,夺取了二百余支六五大盖枪和九挺轻机枪,移往预先停泊在西镇及海水浴场的小船上,从从容容摇到了崂山海湾里,简直使敌人无法想象天下竞有这样大胆的情事。我们因为有武器,就可以和敌人拼命,所以时常冒着危险用胆量去劫取敌人的武器。至于袭击敌人用作战拼杀得来的武器,更是用血肉换来,得之不易,莫不珍视异常。在八年中所得敌人的步枪,总计一千五百余支,机枪十余挺,这种武器均为极优良,我们以之补充增加我们的游击队伍,尽量发挥杀敌的作用。

     枪支靠以上所述的来源,但是子弹则非常的缺乏,我们又无法制造,一支枪没有子弹,便成废铁一般。我们在敌后抗战八年,从没有接到中央一枪一弹的接济,可是天天有战事发生,如果弹尽粮绝,岂不束手就擒,对此我们只有多方收买,最初是把老百姓家里所藏的子弹一粒一粒的收买过来;其次以代用品剪碎装入子弹壳内,后来就间接由老百姓从伪军方面一颗一粒的买来。平时「粒粒皆辛苦」的话,正可以说明我们对于珍惜子弹的观念。我们平均每一支枪,每次只配发十粒或八粒子弹,其余便分发几个自制的手榴弹,如果一枝枪有了二、三十粒子弹,那就胆大气壮起来,有恃无恐了。大家知道中央补助我们弹药,在千万里外遥远的重庆,由于子弹难得,大家爱惜子弹重于爱惜自己的生命。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