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历史:鲁东及青岛抗战纪实(8)

辛亥革命网 2012-12-10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李先良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我们据之以为抗战的游击根据地,以华严寺作为我们的战时市政府,以太清宫作为军事干部及保甲长训练的基地,以白云洞为修械所,以太平宫
 

  (二)亲往崂山恢复青岛市政府之对日持久抗战

  崂山在青岛市乡区,周围约百里,位于青市之东北,即墨县之东南,扼胶澳之口,东海之滨,海拔一千三百余公尺,幽谷悬崖,峯岚迭翠,山多大石嶙峋,高松蔚然,故其形势既雄伟而又秀丽,过去乃是探奇寻胜的风景名区,但是现在用作对日抗战打游击的理想地形。山东有泰山,为国内五岳之首,但「齐记」有云:「泰山高不如东海崂(山)。」「寰宇记」言,秦始皇尝登崂山以望蓬莱,徐福入海求仙,率童男女三千,亦由此乘船出发,至今犹存古迹于山中。山内宫观特多,其较大者有九,如明道观、太平宫、聚仙宫、上清宫、太清宫、明霞洞、白云洞、华楼宫、蔚竹庵等,此外祇有一禅寺为华岩寺,殿宇巍然。崂山各宫观禅寺,均幽雅绝伦,皆为修真养性之圣地,隐士道人莅此修炼金丹之所,因此相传神仙故事,绘影绘声,亦复不少。白居易的诗歌,有「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线缈间」两句,读之使人悠然神往。崂山的挺立海隅,隔绝世俗,确是海上仙山的境地。在抗战几年当中,这个仙山却行起了尘缘,造成一段悲壮的历史,使人留念到无尽期的岁月。所以我的回忆,在崂山这块空间中,要特地提到几处名胜地址,拿来配合我们的抗战事迹,同时也说明我仍的抗战事迹。

  我们据之以为抗战的游击根据地,以华严寺作为我们的战时市政府,以太清宫作为军事干部及保甲长训练的基地,以白云洞为修械所,以太平宫为军需品粮秣库,如此便把崂山作为我们对抗日寇发号拖令,领导军民抗战的中枢。

  在抗战初期,崂山里没有正式的游击队,祇有几帮各有二三十人组织的所谓锄奸团,只是乌合之众,漫无指挥系统,并无名义亦无主义,毫无纪律与管束,所以那时是一个混乱的状态,对于打击青市日寇,根本谈不到,祇是借着锄除汉奸的名义,到处横行,任意勒索绑架,反为扰民之害,予敌匪以可乘之机,扩张其侵略与发展之机会。记得在鲁东期间,我兼负军政责任,除抗敌防奸以外,其余大部分时间,竟用之于处理县政纠纷,和部队间因利害关系所发生的磨擦、冲突,由于没有主义政策和指挥体系,游击部队之间,往往自相磨擦,徒然克削了自身的力量,这是一般游击部队的通病,几乎到处皆然。为了要矫正这个通病,我坚持一个游击部队,尽管作战是机动的,但必须保持正规的体系和优良的军风纪。在体系构成之后,尤须施以党的训练,使其了解主义的政策和抗敌的意义。所以我在民国二十八年,把崂山的队伍,改编为鲁东行署独立营,拨出两个连在崂山打游击,民国三十年我又扩编为青岛保安大队,更由保安大队扩编为保安总队、保安师,用意在使其体系正规化,同时施以短期的党务训练,使之了解本党革命的一贯作风,如何防止敌寇的侵入,如何争取民众的拥戴,当时并拟订治理崂山的方针,揭力倡导「抗敌」、「除暴」、「安良」等大口号与贯彻实施办法,以坚定士兵的立场,保持良好的军纪,和一般民众的信仰及努力的方向。我国的抗战是不分男女老幼,不分南北东西地区,举国一致对抗日军侵略的一致目标,坚持长期抗战,消耗敌人力量,争取最后的胜利,是我们抗战的策略。青市过去受日人统治与侵略的痛苦最深,对于抗敌的情绪素高,又过去受到沈市长的培养人民抗日的种种组训,自然人心不死,待余深入崂山登高一呼,重振抗日情绪,统一指挥,领导有人,所以群众拥护,竞相参加,虽至最后阶段,艰苦不分,军民仍同心协力,永不馁畏,生死与共,誓志坚持至抗战胜利。由是可知国人莫不有爱国之心,外侮侵凌,莫不有同仇敌忾之精神,祇要为救国图存,莫不响应参加,民心不死,民气可用,此可于抗战救国中在在鉴及之也。以后,一直到胜利,我就在崂山打游击战了。

     抗战时期沦陷区的地方政府,如果没有流亡到辖境以外,就是迁徙在辖境的偏僻地方。青岛市政府是两种情形,兼而有之。民国三十二年初,我率部由莱阳进驻崂山,由原先兼理崂山设一办事处派员主持抗战事宜,今天则以代理青岛市长名义,正式成立青岛市政府,亲自主持青岛境内对日抗战,把办事处撤销恢复市政府组织,设在山区的华严寺。

     华严寺是崂山中唯一的佛寺,其它均为道观,寺僻处在崂山东麓,前面五里之遥,便是连天的黄海。寺前有大道一条,旁植古木,夹以修竹,佛寺的殿宇僧舍,依着山形高下建筑而成,远远望去,只见楼阁重重,颇为壮观。

  抗战后期,越来越艰苦困难,市政府所以选择华严寺,并不因为这儿风景殊佳,殿宇壮丽,乃因为地形峯峦起伏,形势险要,敌蹄不易到达。我们当时在崂山控制的地区,约有一百多平方里,当时市政府为抗战发号施令之中心,必须求其较为固定的处所;虽然如此,日敌曾屡次兴兵入山扫荡时到过一次,但不敢据留,迅即返巢。现在略讲它的历史和环境轮廓。

  华岩寺建在那罗岩的东侧,据说从前有个那罗佛是指岩洞里坐化,修成了正果,后人为了纪念他,就在附近建一寺院;如今寺的正殿里还是供奉他的神像。这寺初时叫海印寺,是明朝的憨山法师所建,后来改称华岩庵。明清之际,曾焚毁一空;清初顺治时代,又有慈沾大师重为建造,到民国二十年才改称华岩寺。

     这佛寺的殿宇僧舍,是依着山形的高下建筑而成,远远的望去,只见楼阁重重,很为壮观。它有正殿五楹,左右各有院落,此时分别作为市府办公住宿之处。另有一院,雄踞半山,原来是住持和尚的方丈和客堂,我就住在这里。每到春暖花开的时节,那院内的花木,含葩吐艳,枝条掩映;起居其间,殊觉意趣益然。

  山门右侧,有小院孤立,内有古塔一座,为慈沾大师埋骨之处。塔寺有古松一株,枝干屈折,环抱此塔,蔚成奇景。其它池鱼荇藻,均点染生趣。

     离此华岩寺东南约二十五里,有崂山太清宫在此。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