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历史:鲁东及青岛抗战纪实(8)(2)

辛亥革命网 2012-12-10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李先良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我们据之以为抗战的游击根据地,以华严寺作为我们的战时市政府,以太清宫作为军事干部及保甲长训练的基地,以白云洞为修械所,以太平宫

     1、太清宫中培养干部

     崂山这一带,似乎是盛行道教,所以宫观甚多,而佛寺极少,崂山太清宫,殿宇宏敞,在山中要算第一,上有秦始皇题「海波参天」及元太祖颁赐的「烟霞胜境」石刻,可以说明这个地点的历史。沈鸿烈市长早年兼渤海舰队司令时,曾以此处为训练海军基地,到了抗战期间,就成为我们训练游击干部的所在地。太清宫离市府所在地华岩寺二十五里,我每星期至少去一次,时常宿在里面的翰林院内。太清宫原名下清宫,或称下宫,因太清宫之上街有一宫,原称上清宫,上宫高踞于一百九十公尺竣岭之上,建于宋,初为云岩子刘志坚修真处:大门外有银杏树多颗,其最大者两颗,各可五抱,昔年花木扶疏,清幽无比,聊斋志异中所云「牡丹」故事,即以此宫为背景。太清宫以有耐冬树著名,最大一颗,大可合围,上部枯断,残留下半截,高五尺,民国二十三年,该耐冬树生一牙,高二尺许,沈鸿烈书「耐冬复生」四字,挂于树旁,聊斋志异中所云「耐冬」故事,即以此宫为背景。

  八年抗战期间,崂山已无游客前来,我们虽置身于青山碧海环境中,亦无闲情欣赏,唯有不顾一切艰难险阻,与敌寇周旋奋斗。我们选定原先训练海军的基地作为游击干部训练所在地,也是青岛保安总队出生的摇篮,因为前来参加抗战者大多是乡区的老百姓壮丁,游击队并不是乌合之众,他们懂得为什么要抗战而不肯当汉奸: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们个个有此认识,所缺乏的就是战斗的技能,所以要集合在这里训练他们。我们就选择这个地方,举办军事干部训练班,一共办了三期,每期三至五百人,训练三个月,训练的项目,学科、术科都有,然后分发到各部队之中。

  这太清官前面有块七八十亩的空地,最是适合操练之用,我们在这样一个面海倚山、修篁掩映、风景幽美的地点来练兵,真是顾盼自雄,痛快无比。这样下操的场地,想来在国内总难找到条件相等的第二个地点。我们的官兵,单是在这样的环境当中,就会引起兴奋,增强他们的战斗意念。

     抗战的目的,提高忠爱国家民族的意识,以坚定抗战必胜的信念外,并要求如何加强军民通力协作,如领路、运输、担架、防奸等各工作事项与达成任务的技术。我们在抗战前期,得到用民的效果,而在最艰苦的后几年,更收到用民的伟大的功效。

  太清宫里面住有三十几个道士,其中有五、六个从前当过军人,有的是张作霖的卫士,有的参加过淞沪战役,是八百壮士当中的人物,他们放下屠刀,做了山中的道士。他们有战斗经验,在敌人来袭击的时候,很能从容应付,在他们的口中,把游击队说得神通广大之至,使敌人心生畏惧,不敢以少数部队逗留山里。游击队不及撤移的伤兵和被服器械,被道士们掩藏得干干净净,给我们很大的帮助。在敌人退走以后,可以从道士口中得知敌人行动的消息和敌人赶紧回巢的情形,有时还会引起我们捧腹大笑,道上们都是我们最优秀的情报队员。

     太清宫地灵人杰,因为足迹常至,我对它印象很深,在民国三十四年七月里,我在宫殿后面的悬崖石壁上,题刻「山海重光」四字留作纪念。

     当时看到世界大战趋势,知道敌人必然失败,却是不能预计何时来临,事情凑巧的就在那四个宽长都有一丈的字,叮叮咚咚的刊凿竞月,到八月十五日那天上午,负责监工的葛秘书焕斗对我说道,今天刊石完工,如果今天能够得到胜利,那就妙了。谁知道当天晚上收听中央社广播的消息,日本果然投降,此种离奇巧合的事情,当时使我们格外的兴奋。

     2、白云洞——修械所与招待所

     白云洞在华岩寺西北隅的山顶之上,蔚竹庵的东北山岗之巅,其景色奇特,为崂山中又一特殊仙境。

  白云洞在抗战初期,我游击部队常在此处制造枪械,后来为敌人察觉,于民国二十八年三月扫荡崂山的时候,包围搜索,翻出镟床及其它制械工具等器物,敌人即把殿宇一齐放火焚毁,并惨杀道士六人、火夫二人,使这个白云洞也涂上血迹。自此以后,我们的修械所已不能在该处恢复,而且在高山峻岭之上,搬运殊不方便,但是孤悬海角的崂山游击区,距离我们的战时首都——四川重庆,真是山遥水远,我们除了几部自己装置的发报机和收音机可以和中央发生无线电的连络外,其它一切算是断绝了关系,尤其武器是我们的生命所系,没有接济补给,就是等于死亡。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