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历史:鲁东及青岛抗战纪实(2)(6)

辛亥革命网 2012-11-28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李先良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卢沟桥的炮声,警醒了中华民族的酣梦,燃起了全民抗战的火焰,我感到多年累积的愤怒,得到了发泄的机会,更想到一个顶天立地的汉子,遇

  斯时有美国海军司令杨乃尔、潜水艇长尼米兹、英国海军司令立特尔、与美国总领事萨可宾、英国总领事汉得雷等会集共二十余人同至市府访问,杨、立两司令先后发言谓青市我国无强大之海军陆军,湾内无炮台水雷之布防,乃以避免战端为建议。沈氏感彼等来此盛意,即谓敌我情形君等既知梗概,日人攫取青岛,君等亦知其居心,君等知我有所恃乎?答曰不知,沈氏乃告以我陆海空军一无所有,所有者惟此数十万之官民精神为国家事,一德一心耳,地方官有守土之责,青市尺土寸地,非日军集大量鲜血以染之,不能夺取也。杨、立等人闻之肃然起敬曰,我等处贵市长之地位亦当如是。沈氏并告以对于保侨责任,必当尽力做到,请毋顾虑,彼等欣然辞去。越数日,日本各大报社新闻记者二十余人自东京来青岛到市府访问,询及市府仇视日人,管制极严,有无发生战争危险?沈氏答谓青市宣布戒严,实为保护中外人民之必要措施,正所以谋取和平,倘有甘冒不韪,擅自起衅者,当与之周旋到底。继询青市有无保守之把握,沈氏答以土地为中国所有,工商财产则多为日本所有,万一不幸,惟有同归于尽耳。该等记者知沈氏抱有破釜沉舟保国卫民之决心,尤其告以同归于尽者示焦土政策,暗含中国之资源决不为日人所据有,而日人在青之资产亦决不得保全。旋日本国内各报纸均披露此记者等之访问报告,日本朝野,始知欲得青岛非轻而易举之事,于是对青岛改变策略,授命在青日本官民撤退。八月三十一日日本大樱总领事来市府访问,谓日本政府以青岛中日关系素好,为免受时局影响青岛,希望于三日内商定办法云云。至是青岛双方形势原有一触即发之危,而竟突转缓和,诚非意料所及。嗣即双方磋商有关日本在青纱厂之换文,继日本海军下村司令两度辞别恳谈,谓日侨及海军对贵市长甚为钦佩,希望维护青岛日本资源财产,俟将来中日停战协议签字后,当到青岛重聚云云。继日本居留会会长村寮,工商会议所长铃木及电灯公司经理高桥光隆等代表日侨对市府维持和平之盛意表示感激,谓该国陆军少壮军人,擅起衅端,致彼等忍痛离开可爱之青岛,极为可惜等语。后高桥单独请见沈氏,泣陈彼个人不忍离青,愿改入中国籍留居青岛,请予收容云云。

  从八月底,他们开始撤退日籍侨民,于日本驻青官民一万余人九月一日撤退完毕,敌驻青领事馆,亦于九月四日下旗撤走,行前于是日上午十时由日侨各领袖百余人集日本总领事馆举行下旗归国仪式,多泣不成声而去。所有工厂、商店、住宅等公私财产均交市府负责保管,并称待事变解决后再来:于是青岛得免于焦土。事后分析,原因约有以下数点:

  ①、敌人在青侨民共二万余人,工厂二百余个,其中投资最多的是十几个纱厂。他们所有的财产价值,超过青岛中国人的财产价值;如果在市区作战,即将全部损失。

  ②、日本军部知道八一三事件不是局部战事,乃是整个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事;只要拿到平津、济南,青岛即受海陆两面的夹攻,中国军队自然非退出不可。

  ③、青市外籍侨民,尤其美英各国侨民之生命财产问题。在战事初期,敌寇尚有甚大之顾虑。因此八一四事件,终于密云不雨,并未引起青岛的战事。

  敌寇的侵略,到处以特务势力做军事的前锋,关于青市特务机关活跃的情形,似应于此略为述及。敌寇在此间设立特务机关,始于民国二十五年积极侵略华北,压迫中国政府,造成五省(冀、察、晋、绥、鲁)三市(平、津、青)独立的时候。自此以后,青市情况,更为复杂,我个人工作环境,尤其是日趋艰困。敌人特务机关系由谷获(特务机关长)领导,策动日籍在乡军人及浪人在此活动。监视中国政府机关的行动,对于我市党部,认为是策动抗日的机关,监视尤为严密。我是青市党部的常委,自然是他们暗中监视的对象。民国二十五年十二月三日敌海军曾以九艘军舰的士兵千余人登陆,包围市党部,强施搜查,并逮捕本人未获,可见当时情况之险恶。然而我以所负任务,无法避免与敌人的斗争,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所以敌寇特务势力,尽管如何胁迫,仍无法防止青市抗日的活动。

  因为过去日人政治势力威胁之大,经济势力压迫之重,骤然于八月底得见这些木屐满街、趾高气扬、横冲直撞的敌侨涕泣以去,得见青市上空到处飞扬的太阳旗卷落而走,使这自前清光绪二十四年给德国强迫租借,民国三年给日本强行占领,至民国十一年才得收回而仍在日人势力笼罩下的青岛,初次揭去蒙羞之巾,在祖国怀抱里出现掌上明珠的姿态,这是如何使人欢呼狂舞的事!而数年来受着日本特务机关的监视,在恶劣惊险的环境中过活的我,忽然可以振衣高岗,独立苍茫,极目海天,一吐胸中郁闷之气,更看着此间两百多个工厂,想到国家工业化的前途,一时的脑海,浮现一幅一幅的美丽图画,那种心情的愉快,直似纵身泰华之巅,驰神六合之表,不可以笔墨形容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