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县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投融资难题(4)

辛亥革命网 2011-04-28 00:00 来源:《今日中国论坛》 作者:宋亚平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在日趋市场化的今天,县域经济不借助金融的手段和资本的力量,没有一定规模和一定速度的资金投入,实现县域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

        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把放开搞活金融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点”。早开放早主动,早搞活早发展。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县域城乡具备条件的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民间团体甚至社会个人根据本地建设资金的市场需求,兴办各种形式的资本集约组织,从事直接或间接的投资、融资活动,不仅可以有效地激活蕴藏在民间的巨大资本潜力,破解地方建设资金严重短缺的难题,直接促进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事业的进步,而且围绕资本市场及其社会化金融服务体系的建立、健全、完善与发展的客观需要,还能够创造大量新的就业机会,以缓解目前巨大的就业压力。

        甄别、“招安”、改造各类“地下”金融组织,使之逐步成为合法经营、规范服务的民营金融机构。民间金融活动“土生土长”,属于“见缝插针”型,经营管理半径小,以乡情、亲情为纽带,知根知底,加之程序简明,方便快捷,能够机动灵活地提供各种资本支持和金融服务。所以,有选择地将一些长期处于“地下”状态但经营比较规矩、业绩比较优秀的非法金融组织,通过甄别、 “招安”和改造,使之成为合法的小型金融机构而“名正言顺”地发挥其积极作用,应是国家解决县域经济和新农村建设投融资困难最现实、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径。政府的监管当然重要,关键的是,必须从一开始就让这些金融机构严格按照产权清晰、责任明确、管理科学的原则,建立起完善的内部结构和组织体系。

        以产权交易为基础,综合配套,不断拓展和完善符合本地投融资需求的资本市场体系。目前,县域经济正在通过产权改革逐步实现民营化。但如果没有地方资本市场体系的配套建设,如果民间资本不能利用合法、正规的资本市场进行交易、流动、重组的话,企业非但做不成“大蛋糕”,最后很可能变成“一潭死水”。对于我们这样的一个幅员辽阔、经济多元的大国来说,必须尽快构建起一个多层次、多样性、地方性的资本市场体系,为各地特别是给作为国家基础和社会细胞的县域经济创造多渠道的项目融资、证券融资、股权融资和信贷融资渠道。因此,积极鼓励和支持在地方政府的有效管理下,紧密围绕企业的产权改革、经营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三农”领域的各类投资,逐步建立具有本地特色的产权市场、证券市场、股票市场,并在实践中不断规范包括资本拍卖、场外交易、柜台交易以及各种形式的直接“一对一”的交易活动。

        强化法制建设,整治信用环境,构筑一个竞争有序、公平和谐的县域资本市场平台。传统的投融资渠道之所以被淤塞,大部分民间资金之所以长期“睡眠”,虽有法律和政策的原因,也与地方信用环境差,投融资的高风险有直接关系。资本是可以流动的生产要素,如果本地信用环境差,投融资风险大,它必然会扬长而去。现在,一些地方的企业做假账,套取贷款和群众集资,悬空或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相当普遍。有的私营企业和个体业主采取欺骗手段高息借款,当无法偿还时即一逃了之。政府职能部门往往出于地方保护主义,不能采取积极措施来维护金融机构的合理债权,加之司法机关案件判决执行难,常常是“赢了官司输了钱”。这种恶劣的信用行为与市场环境,使不少金融机构和民间资本望而生畏。因此,政府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整治社会信用环境,为地方资本市场体系的健康成长,为县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创造一个法制健全、信用良好、投资踊跃、融通宽畅的繁荣局面。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