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是役也由于汉奸张光顺、江玉山二人之告密出卖大家。
革命机关被抄查四处:(1)小行宫,(2)师范学堂,(3)第一中学,(4)中国图书公司,被捕同志约五六百人。事变为十一月三日下午九时,凶首清巡抚齐耀琳,巡防统领柴得贵,执法营务处长商作霖,巡警道周道沂,开封知府吕耀卿,祥符县知事舒树基,及陆军统领张锡元等。起义首领张钟端、张照发、王天杰、刘凤桂[楼]、单鹏彦、徐振泉、张得成皆于三日晚在以上四处机关内被捕者,于五日清晨在西关马市街口城拐角就义。李干公、李鸿绪、崔得聚、王梦兰四烈士皆民军首领,乃于二日夜四时晨在曹门关、宋门关商店中被捕者,初六日上午在南关外就义。
当时各烈士尸体狼藉,衣服皆被恶人扒去,无人敢去收敛,任野犬拉食,惨不忍闻。家父拱辰公幸在城外,未及于难,乃借得铜钱三百串派好友县户房司书姚启俊、生员张翠岩,贿买兵士,准许收敛尸体。家父不敢出城,乃由余与姚启俊率姜振海及老郑等雇工收尸,以牛车载往一处。当时血肉模糊已不辨面目,乃掘一土坑,丛葬于开封南关三里堡乱葬营之东南角上。凄惨之状,令人泣下。
葬后十年,该地已成闹市。民国二十年(1931),经河南同志提议,由党政联席会通过。旋于二十一年(1932)举行公祭。另选于附近空场。并修建祠宇,与黄花岗媲美。
黄先生与国父
民国二年,袁世凯初以参谋总长勋一,第一名陆军上将之职位,民二袁任五位上将即(1)黄兴(2)段祺瑞(3)冯国璋(4)张锡銮(5)姜桂题。促黄先生入京,有意拉拢,据田桐、凌子黄云。
袁氏最所忌妒者,一为黄克强先生,二为陈英士先生,三为宋纯初先生。袁常与赵秉钧云:国民党人,实力操于黄、陈、宋之手。三人一去,则孙中山无能为矣。所以北洋军阀,对三公忌之深矣,陈英士先生、宋纯初先生,均遭暗杀,黄先生独告幸免。卒忧劳而卒,仅享中寿,公民六去世。于平定洪宪帝制之后,为蔡松坡先生同经国会决议,举行国葬,归葬岳麓山,极一时之哀荣。无何人能企及也。
周震麟、田桐、樊钟秀、刘积学四先生云,革命功勋,中山先生统领全局,克强先生无役不从。民元以前有孙黄之称。……又云,当年革命,国父起初于珠江流域,继起于长江流域。军事人才领导群伦者,为黄克强与赵伯先,伯先去世,只克强先生一人而已。
辛亥年成立中部同盟会。除珠江革命,以胡展堂主持外。长江上游方面以克强先生主之,谭人风、宋教仁、居觉生等助之。下游方面则以英士先生主之。所以黄先生在民国成立时,为陆军总长兼参谋长。实际上即等于内阁总理也。中山先生与黄先生关系之亲,情谊之重,非后人所能知也。克强先生去世,中山先生悲痛之深。有陈去病先生,吊黄先生诗一首如下:
几度高张革命军,不应地下早修文,伤心最是孙征虏,昨哭陈蕃又哭君。
所谓孙征虏者,因三国时,孙坚父子以征虏将军为东吴国主,乃暗指孙中山先生也,东汉党人礼贤下士,陈蕃下徐孺之榻,乃暗指陈英士先生也。英士先生被刺,中山先生哭之痛,又哭君指克强先生也。中山先生,依仗克强先生之殷,与交谊之厚,由此可知。
以上各位老同志当年所说,作者拉杂为记。黄先生与中山先生关系之深,交谊之重,可见一斑。当时中部革命同盟会主持,非黄先生莫办。
黄先生与河南讨袁
河南光山县曾昭文同志,字可楼,在日留学,为同盟会发起人之一。自始至终,追随黄先生,为其高级幕僚长。首义时为之主办军需。南京政府成立,任陆军部军械署长。开封张国威,留日士官生,曾打碎靖国神社酒精贮存之中国人首级,被日警判罪。辛亥起义,任北伐威武军司令。尉氏县刘马青霞,亦留日学生。开封杨文卿为黄先生之将校团主任。以上四人均追随黄先生做革命工作。
辛亥十一月初三日,开封起义失败,同志被害,黄先生指示南京同乡豫人,组织将校团,反对巡抚齐耀琳,卒将其免职。并推荐曾昭文为代理河南都督。袁世凯不纳,派其表弟张镇芳继任。
民国二年(1912)群起讨袁,曾昭文等返豫活动,王天纵、张钫,以及白狼等均受过黄先生之委任,民四(1914)曾昭文[ 曾昭文积劳成疾,病故。]、段世垣等被捕,先后死去。张钫幸经保出,王天纵民五死于菱州。黄先生与河南关系不浅。
兹附录黄先生就讨袁军总司令通电文如下:
(衔略)钧鉴,近北军又复轻师袭沪,入据各厂,闻风之下,警骇莫名。自宋案发生,继以秘借外款,袁世凯之阴谋,一旦尽露,国民骇痛,理有固然。兴当时悲愤之余,迭电呈中央,婉词切责,湘赣、皖粤四省,坦怀论列,亦本忠爱民国之心。乃世凯遽有异图,日作战备,当时世凯罪状既彰,岂难申讨,徒以天下甫定,外患方殷,阋墙之戒,乃所宜守。爰戢所用之兵,徐俟元凶之悟。兴虽得世凯砌词辱骂之电,置尔不答。四督何谴,罢斤随至。亦各决心谢职,翩然归田,亦可以告无罪于世凯矣。乃彼豺狼之性,终不可移。忽于各省安谧之时,妄引大兵于江海。当蒙边不靖之顷,转重腹地以兵戎,倒行逆施,至于此极,推其用心,非至剿绝南军,杀尽异己不止。似此灭绝人道,破坏共和,谁无子孙,忍再坐视?兴今承江苏程都督,委为讨袁军总司令。视事之日,军心悉同。深悔待时留决之非,幸有急起直追之会。当即誓师北伐,殄此神奸。诸公保育共和,风所倾服,望切协同声势,集其大成。兴一无能力,尚有心肝,此行如得死所,乃所庆祝。若赖吾祖黄帝之灵,尽敌忾同仇之后,天下从风,独夫寒胆,则兴之本志,惟在倒袁。袁氏一去,兴即解甲归农。国中政事,悉让贤者。如存权利之想,神明殛之。临电涕泣,付维矜鉴,江苏讨袁总司令黄兴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