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看其救国救民的教育理念(4)

辛亥革命网 2024-06-03 09:30 来源:黄埔军校旧址博物馆 作者:李杰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实行了国民党改组,实现了国共第一次合作,这是对近现代中国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随后

  1923年1月26日《孙文越飞联合宣言》在上海签署后,孙中山联俄的政策宣布确立。随后廖仲恺与越飞赴日本会谈《孙文越飞宣言》细节,而军事问题是廖仲恺与越飞会谈的中心问题。越飞在会谈中指出:“以往的中国革命,过于藉重军阀之力,因而常导致失败。国民党必须组织培养自身的军队。”廖仲恺与越飞在会谈中达成协议:苏联将援助国民党设立军官学校。与此相关讨论的另一个问题是解决军事资金问题。由此可知,黄埔军校的创建,是孙中山经过反反复复的考虑,与共产国际派来中国的代表越飞讨价还价后才定下来的。这与其说是孙中山讨伐陈炯明、沈鸿英在广州叛变的需要,毋宁说是他思想的转变,是他为了实现其救国救民,进行国民革命和统一中国的需要更确切。这个转变使他的救国救民的主张有了实现的可能,也是孙中山晚年真正理解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涵义所采取的一个带“根本性”政策的体现。

  1923年2月2日,国民党本部举行中央干部会议,孙中山命张继传达他拟设立“军事委员会、政治委员会”的意见,“嘱同人就旅沪同志中,择其富有军事学识经验者,列单呈览,以便择任,先组织军事委员会。”与会同志推出柏文蔚等15人为军事委员会。并决定如仍有推荐者,“应于三日内函呈先生”。随后,孙中山又致函山西国民党人陆世益,告“文不日返粤,于改组党务、创立党军、宣传党义诸端,皆拟依据进行。”2月12日,蒋中正致函孙中山询问他返粤行期,次日孙中山即复函蒋氏告“弟寒晚或删早行,如兄赶不上,请乘他船速来为祷。”2月21日,孙中山由上海经香港抵达广州下榻农林试验场。当天在广州设立大本营,就大元帅职,以大元帅名义,管制海陆各军。3月2日,海陆军大元帅大本营在广州正式成立,随后孙中山一方面贯彻裁兵为工和平统一的主张,另一方面宣布建设广东的施政意见,不过这时期孙中山考虑问题的重点,一是改组国民党,一是重组军队,包括创建军事学校。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出席了大会,通过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的决议案,同孙中山为总理的国民党建立民主联合统一战线。6月21日苏联政府派往中国帮助孙中山和广州政府的军事顾问抵达北京,顾问波列亚克、格尔曼、斯莫连采采夫留京外,其余4人于1923年9月至1924年1月先后到达广州。随着苏联军事顾问的到来,建立黄埔军校的工作便在紧张的筹划中。1023年8月16日“孙逸仙博士代表团”启程赴苏联,作为期3个月的访问。该团以蒋中正为团长,沈定一、张太雷、王登山为团员,是日由上海乘“神田丸”启程赴苏。19日抵大连,转搭南满铁路客车北行。9月2日代表团抵达莫斯科。孙中山为代表团赴苏分别致函列宁、托洛茨基及齐契林。代表团在苏考察3个月于11月29日从莫斯科回国。]在苏期间,除列宁因病不能接见外,代表团受到苏共中决主席团主席加里宁,外交人民委员齐契林,共产国际主席季诺维也夫,俄共(布)中央委员会书记鲁祖塔克,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托洛茨基、斯克良斯基,以及红军总司令加米涅夫和教育人民委员卢那察尔斯基和副教育人民委员彼得罗夫斯基的接见。他们在苏期间考察了红军的训练情况,参观了莫斯科的工业企业。9月9日,代表团全体成员与斯克良斯基、加米涅夫会谈,向斯克良斯基提出希望苏联军事委员会派人到华南,仿照红军编练中国军队,派去华南的人愈多愈好。交换意见的结果,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同意中国派遣的学生到俄国军事院校学习。总参谋部军事学院可收3至7人,陆军学校可收30-50人。蒋中正提出,依照孙中山的代表在北京同加加拉达成协议将要在广州开设的军校要增加学员的数量。斯克良斯基指出,经过实践,拟议中的黄埔军校50人教学班,效果良好,不反对增加派学员。10月6日鲍罗廷抵穗,受到孙中的热烈欢迎。

  据苏联军事顾问切列潘诺夫记述:“孙中山亲切会见了鲍罗廷,向他详细打听了苏俄的情况。孙中山最关心军事和工业。……鲍罗廷在向孙中山讲述红军的情况时,使他注意到军队中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在鲍罗廷详细告知苏联军队组织和战斗生活之后,孙中山表示:“我们的军队中缺少这个。我们必须把所有这一切建立起来。”鲍罗廷还允诺孙中山,广州可以用优惠条件从苏联取得武器和军需物资;苏联还将提供军事和政治的专家帮助广州实现国民党的改组工作。至此,苏俄帮助孙中山在广州组织党军,训练军队的谈判已基本完成。11月19日晚,孙中山在大本营举行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研究党纲的修改和组织国民党志愿师和创建军事学校的问题,关于创办军事学校问题虽未作出决议,但通过改组国民党,加强对民众宣传,将民力与兵力结合起来同为革命奋斗已成为执委会成员的共识。这就是改组国民党,加强对民众的宣传和组织,“单靠军人奋斗,不能使三民主义实现”,确立学习苏俄以“党员奋斗”,“兵力帮助”的方法组织及训练党员及军队便成为孙中山的既定方针。11月27日,中国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举行第11次会议,会议复决议国民军军官学校事项如下:校址,推定孙科、吴铁城会同军事专员2人筹备;国民军军官学校委员应办之事:(1)定校址;(2)设备;(3)器具;(4)预算购置费及安设妥当;(5)校内事务所之指定开始办公;(6)物色款员,征求学生。1924年1月2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作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标志的第一次代表大会正式议决创办一所陆军军官学校。1月24日,孙中山便委任蒋中正为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至此,黄埔军校便随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而决定正式开办。

  上述可见,黄埔军校的创办是孙中山学习苏俄以党治军思想形成的标志,也是国共两党为了实现国民革命,完成统一中国使命的产物。蒋中正后来也承认,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产物,可说无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即无黄埔军官学校”。所以,黄埔军校是为培养高素质的军事人才为组建国民革命军做干部准备而创建的,后来的事实证明创建黄埔军校是一项正确的决定。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