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看其救国救民的教育理念

辛亥革命网 2024-06-03 09:30 来源:黄埔军校旧址博物馆 作者:李杰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实行了国民党改组,实现了国共第一次合作,这是对近现代中国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随后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实行了国民党改组,实现了国共第一次合作,这是对近现代中国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随后国共两党合力共建黄埔军校,创立国民革命军、北伐统一中国,又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另一重大事件。在80年后的今天,再回头去探视这两件大事,我们也许会有另一番感受,但时代和历史给我们铸就的丰碑,无论你从哪个角度去瞻仰或审视,它都仍然是风彩依旧,精神永存。

  纪念黄埔建校,总结孙中山在建军过程中的思想,正确评述他的政治教育理念所带来的历史启迪,对于我们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一、创办黄埔军校是时势和政局的需要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仙逝后,周恩来写过一篇《孙文主义》文章,发表在《党刊》总理纪念号上。他指出:“革命的领袖,贵在能洞微知几,尤贵在能为人之所不敢为。”他说:“总理的四十年革命历史,是洋货压倒了土货,帝国主义统治了中国产生出来的。但同时没有天才的总理,也就没有这四十年革命的历史。”周恩来强调,没有时代的影响,亦无从产生天才的领袖,因此,孙文主义是时代的结晶,历史的产物。周总理说得很对,我们今天去评论孙中山的思想和功绩,不能离开他所处的时代和历史条件,只有从时代潮流和历史的实际环境中去研究和评论他的事功,才能给人一个明晰的历史感和时代感,也只有这样才能揭示出其作为时代伟人的真实涵义。

  那么,孙中山成就伟业的20世纪开始的第1个10年代和第2个10年代是个什么年代?1920年1月1日,廖仲恺发表一篇《中国和世界》文章,他指出:“今天是中华民国的形式成立后第八年周年的纪念日,也是世界大同的元旦,我们中华民国这一天真可叫做普天同庆了。”可我们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却要在精神上、物质上等外国来救助,让外国来讲什么领土保存;做世界大同之枢纽的中国,却要在国内弄到南北分裂,对自己来说什么息争御侮”。1920年10月1日,陈独秀也发表《国庆纪念底价值》一文,说法跟廖仲恺不一,但他也认为:“我们中华民国双十节是建设共和国底国庆纪念日”,“只可惜这历史上空前的盛举是一时偶发的,太没有持续性,(这种现象是中国民族可恐怖的最大弱点)以至于多数人得不着幸福,固属当然;(上面曾说过共和政治不能造成多数幸福)即次少数人也没有象欧、美中产阶级都得着了幸福,自由权利与幸福还是为最少数人所独占,直到如今还完全是封建主义恢复了固有的势力,支配一切。尊祀孔子及武人割据,这两件事就是封建主义支配一切精神方面及物质方面底明证。”陈独秀进而指出:“中国由封建而共和,由共和而社会主义,这是社会进化一定的轨道,中国也难以独异的;现在虽说共和失败了封建制度恢复了势力,但是世界潮流所趋,这封建主义得势,也不过是一时现象,在最近的将来,不但封建主义要让共和,就是共和也要让社会主义。廖仲恺从民国建设无成造成国际强权干预中国政治,造成南北分裂,民族遭难论述20世纪头10年中国的国情,而陈独秀则从中国共和政治流产说明由封建而共和,由共和而社会主义的必然性。这时中国共产党尚未成立,不能将廖与陈的不同认识视为国共两党对当时中国国情的认识。然而,对共和政治的流产给中国带来的政治困扰则造成政界和思想界学术界的极大分歧,未来的中国是沿着原来的共和政治的思路进行重构,还是用社会主义来代替共和政治,这是上个世纪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政局的基本走向。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平和主义、联省自治各种解决时局主张的争抝,以及立宪派、联省自治派、和平会议派、商人政府派、省自运动派等等建国主张的提出又扰乱了人们的神经,而各党各派政见不一,各自独立救国的倾向又延缓了拯救危局的进程。中国的出路何在?1922年11月李大钊在《中国革命与中国人民》文中称赞在俄国十月革命火光里诞生的劳农群众的国家和政府是全世界劳农群众自己的祖国、先驱、大本营。他提议“象中国这样被压迫的民族国家的全体人民,都应该深刻的觉悟他们自己的责任,应该赶快的不踌躇的联合一个‘民主的联合阵线,’建议一个人民的政府,抵抗国际的资本主义”,他还提议中国应重视对俄外交,承认俄国劳农政府。正是在共产国际的撮合下,上个世纪20年代之初国共两党出于救国的诚意,有意合作,并产生了初步的共识“以国民革命、实行三民主义为中国唯一生路。”

  由此可见,没有国共两党对当时中国国情的共同认识和国共两党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的妥胁和求同存异就不会有国共合作,没有国共两党合力革命的愿望,也就不会有黄埔军校的创办。

  在列强宰制下的半殖民地的中国,“想要脱除列强的帝国主义及那媚事列强的军阀的二重压迫,非依全国国民即全民族的力量去作国民革命运动不可!若想完成此国民革命的事业,非有一个统一而普遍的国民革命党不可。”而“贵乎有党者,盖在集合国民力能活动之分子,结为团体,在一主义之下,为一致之奋斗。故其要义,一在有主义,二在有团结,三在有训练。”没有统一的党的领导,没有党领导下的忠于国家和民族的军队,民族要独立,国家要统一都是没有希望的幻想。可见,在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解决时局的手段是革命,而革命的关键是人才和枪杆子,所以培养懂得军事,善于指挥国民干革命的人才便成为迫不急待的事情,黄埔军校就是在这种时势和环境下诞生的。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