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华天下|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113周年,辛亥网移动版

首页 > 辛亥百年 > 文化 >

晚清金石考古名家吴大澂

 

  清代学者、书画家、金石学家吴大澂,比较全面叙述其生平事迹的,则是俞樾所撰吴大澂墓志铭(见缪荃孙纂録《续碑传集》32卷),其赞曰:“君起词苑,功在边陲。练兵吉林,辟其汙莱。单骑入穴,戎首来归。画界于俄,铜柱巍巍。抚奥抚楚,并著德威。隅夷入寇,抗表督师。功虽未竞,海内壮之。归卧一室,罗列鼎彝。人得片楮,珍若冰斯。内行尤笃,兄弟怡怡。仁民爱物,措之咸宜。卓哉斯人,当代所希。支硎之原,宰树参差。千载而下,诵此刻辞。”

  吴大澂同治七年(1868)以进士入词林,历官广东、湖南巡抚。光绪甲申(1884)中日之役,督师无功,获谴回籍。主讲龙门书院。吴大澂平生善画山水、花卉,书法精于篆书,皆得力于金石鉴赏修养。同治初客沪,入萍花社书画会,少从陈硕甫学篆书,中年后又参以古籀文,益精工。题跋行楷方正流丽,独树一帜。兼长刻印。作山水、花卉,用笔秀逸,尝仿恽寿平山水花卉册,及临黄易访碑图尤妙。精鉴别,喜收藏,尤能审释古文奇字。《清史稿》卷四百五十有传。

  在清代封疆大吏中,吴大澂正式的传记见《清史稿》450卷,篇幅不长,言简意赅,着墨于其政绩。一是喜欢直言进谏,“同治元年秋,慧星见西北,诏求直言。大澂方为诸生,入京应京兆试,上书言:‘致治之本,在兴俭举廉……’”但他后来疏请“尊崇醇亲王称号礼节,疏入,孝钦显皇后震怒。……大澂几得严谴,以母丧归,乃已。”二是赈灾,“光绪三年,山、陕大饥,奉命襄办赈务。躬履灾区查勘,全活甚众。左宗棠、曾国荃、李鸿章等交章论荐。”三是治理河患,“十四年,郑州河再决,上震怒,褫河督李鶴年职,以大澂代之。是年冬,河工合龙,大澂力居多。”四是勘定边界,如光绪与俄使谈判,将所侵珲春黑顶子地复归中国,并立铜柱,自篆铭曰“疆域有表国有维,此柱可立不可移”。五便是光绪二十一年,“出关会诸军规复海城”,结果兵败,“退入关,奉革职留任之旨。乃还湖南,寻命开缺。二十四年,复降旨革职,永不止叙用。”最后的评论是:“大澂治河有名,而好言兵,才气自喜,卒以虚骄败,惜哉!”最难能可贵的则是吴大澂的爱国精神。

  吴大澂(1835-1902),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初名大淳(以避清同治帝穆宗载淳讳改今名),字止敬,又字清卿,号恒轩,又别号白云山樵、愙斋、颂轩、郑龛、二田居士、白云病叟。室名有二十八将军印斋、二旧居、十二金符斋、十六金符斋、十圭山房、十将军印斋、十铜鼓斋、八虎符斋、三百古鉥斋、千鉥斋、五十八璧六十四琮七十二圭精舍、止敬室(堂)、双瓴居、双罂轩、玉佛龛、玉琯山房、龙节虎符馆(又称龙节虎符之馆,刻有印章)、白云山馆、汉石经室、百二长生馆、百宋陶斋、师籀堂、两壶盦、两秦鼎室、宝六瑞斋、宝秦权斋、梅竹双清馆、瑞芝堂、辟雍明堂镜室、瑶琴仙馆、镜室、簠斋、攀古楼等称。

  吴大澂同治三年举人,同治七年(1968)以进士入词林,任编修,陕、甘学政。河南、河北道员,太仆寺卿,太常寺卿,通政使,左都御史,广东、湖南巡抚等官。曾参左宗棠西行大营,在吉林助铭安练兵,故参与中俄边界及中日订约之交涉。中法战争时会办北洋事宜。中日战争时又疏请参战。1894罢归。获谴回籍。主讲龙门书院。善画山水、花卉,书法精于篆书。皆得力于金石鉴赏修养。少从陈硕甫学篆书,同治初年客沪,入萍花社书画会友。喜爱金石,平生颇留心古器物之搜集与研讨,并工诗文书画。中年后又参以古籀文,益精工。兼长刻印。作山水、花卉,用笔秀逸,尝仿恽寿平山水花卉册,及临黄易访碑图尤妙。精鉴别,喜收藏,尤能审释古文奇字。著有《说文古籀补》、《古玉图考》、《古字说》、《恒轩吉金录》、《愙斋集古录》、《权衡度量考》、《毛公鼎释文》、《愙斋诗文集》等。孙湖帆。

  吴大澂是一位戏剧性人物,他的一生有着大喜,也有着大悲,立过大功,也做过错事,最大的错事是开启了中日甲午(1895年)战争失败的初局,甲午年初,吴大澂在湖南巡抚的任上觅得了一块"度辽将军"的汉印,他是一位痴迷古玩的人,也是一位极迷信的人,这在他的<李仙女庙碑>中可见一斑,他认为这是天降大任于身,此时日军正借朝鲜事端占我东北,中日开战在即,于是吴大澂以湘抚的身份向朝廷请战,获准后率湘师赴辽宁在牛庄一带与日本人打了一仗,结果因准备不足,对日方军力了解不多,更兼指挥调度无方,大败而回.吴大澂向朝廷请罪,最终清廷降旨革职,"永不叙用".广东诗人黄遵宪曾过一首叫《度辽将军歌》的诗,讽刺吴大澂的言大而夸和嗜古的癖好。其实吴大澂还是重视治军练兵的。据《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由吴燕绍著录略云:“《枪法准绳》不分卷(排印本)。清吴大澂撰当光绪中叶,外侮内患,日甚一日。各省均创议训练,用新式枪炮,以代刀枪。大澂时任湖南巡抚,力重时务,故成是书,以言枪之应用各法。曾见当时上海画报,刊有大澂持枪打靶之像,足证是书经历之谈矣。书成后,江西传刊以训练弁勇,其求中之法宝,以心平气和为要意,盖志为气之帅,如超有动于心,心一动而手眼失位矣。古人所习射为六艺之一,不懂为战时之用也。大澂以习射之法,移技于打靶,艺而进于道矣。近来科学日易,武器日新,用法精妙而此心平气和之要义,仍不可不知也。然而,由于中日甲午战争期间吴氏主动请缨,带湘中子弟出关迎敌,兵败而归,因而对于吴大澂一生政治上的功过,近百年间仍存有争议的。后来,学界开始客观评价吴大澂的历史功绩。

  (一)防治水患。光绪十三年八月,郑州十堡(即石桥)黄河决口南泛,为害严重。先是署河南山东河道总督李鹤年、河南巡抚倪文蔚主持堵口,朝廷复派礼部尚书李鸿藻到工督修,至光绪十四年五月,口门埽占失事,功败垂成。李鹤年等均革职。七月,皇帝命吴大澂署河南山东河道总督,接办堵口大工,于当年八月到任视事。他认为河工堵口收发料物弊端甚多,乃只身微服,混杂在送料民工中,背运秸料,进行私访。发现发料短缺,克扣工钱,大澂有意率众与管料官员争吵,该官员正拟将大澂推下鞭杖时,他的随从立即站出高呼:他是河帅,谁敢动手?这时大澂喝令对管料的官员予以杖责,并带枷在工地示众,以儆效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