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华天下|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113周年,辛亥网移动版

首页 > 辛亥百年 > 文化 >

晚清金石考古名家吴大澂(7)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由冯汝玠著录略云:“《愙斋尺牍》一册(涵芬楼影印本)。清吴大澂撰。书凡三十余通,皆款属王懿荣,乃寄一人之作。……”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由杨钟羲著录略云:“《字说》一卷(写刻本)。清吴大澂撰。光绪十年作也。是书于钟鼎之中,时代之分,音释之异,真伪之别,颇能根据六书,折衷众说,非同杜撰。然必谓能得制字之意,绝无泥古之过,则未之敢信也。”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由杨钟羲著录略云:“《说文古籀补》十六卷(光绪甲申刻本)。清吴大澂撰。摹其形得三千五百余字,参以故询附以己意。……是编精择详解无巧说。”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由班书阁著录略云:“《周秦两汉名人印考》一卷(影印本)。清吴大澂撰。此编所收,皆周秦两汉私印。……为吴氏未成之稿本耳。”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由刘节著录略云:“《权度量衡实验录》不分卷(上虞罗氏刻本)。清吴大澂撰。大澂初为《古玉图考》,厘定古玉之名称,及其制度,因以发现周代镇圭搢圭两尺,由是博征古器,考订周秦以来权衡度量之制,为我国古器物学上辟一新境界,厥功至巨。……亦考古者之役助也。”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由刘节著录略云:“《古玉图考》四卷(摹刻本)。清吴大澂撰。为书凡四卷得器一百九十一事。此书尤多创见。是书以光绪十五年写定。……”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由班书阁著录略云:“《十六金符斋印存》三十卷(清光绪戊子铅印)。清吴大澂撰。喜收藏金石得宋微子鼎有为周愙之文客字作愙,因自号愙斋。兼善书画,著述甚富。此皆所素蓄之印,计搜集十六年,积累至二千余事,依类相从,拓维是编。卷首有自题诗。……”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由班书阁著录略云:“《续百家姓谱》一卷(古孴丛刊本)。清吴大澂撰。是书乃就古私印中姓氏,集成韵语,每姓之下,各钤一印,或二三印,其文……编中多为今姓所无者,尤为治史之助,所钤各印皆绝佳。释文伟吴氏手写,宣统元年得之。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由张伯英著录略云“《篆文孝经》一卷(河南宋州本)。清吴大澂撰。此经书于光绪乙酉,以大篆字体,参用许书古文籀文。……”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由赵录绰著录略云:“《皋庑吴氏重修家乘》十卷(清光绪刻本)。吴大根、大澂纂修。是书……刊刻极精,”

  (五)痴迷古文字研究。吴大澂一生好古,个人收藏极为丰富。在《愙斋日记》中,有吴大澂所记和收集笔墨字画有关事宜,其中得一书画册尤为感人:“居停接到新河镇寓中寄出书画,箱内有徐青藤册三十六帧,人物、山水、花鸟、虫鱼无一不备,且无不精妙绝伦,用笔奇恣,天趣生动,勃勃纸上。余一展视,似曾相识。却忆十二三岁时,嬉戏韩氏寒碧斋,外祖以此出示,见而爱之……日月如梭,不意兵燹之余,重见此册,回首前缘,已隔十四五年。儿时光景,不可复得,老成凋谢,谁与提携?云烟过眼,令人怅惘不已!”(二月朔日)从儿时所见字画册,悟出人生之百般感叹,倒也触物生情,全然一副文人的作派。怎会曾想多年之后金戈铁马,仕途浮沉。

吴大澂藏品(下图)

  吴大澂对于古文字研究的热情几近痴迷,对自己的篆书水平也相当自负,以至于日常书写的手札、书信竟也使用大篆、古文书写,可谓士林一奇。更有甚者,光绪十一年(1885),他奉旨参与勘定吉林一带的中、俄边界,竟然在界碑铜柱上作篆字铭文,成为一时热谈话题。在我看来,这些不过是他要利用一切机会“推销”自己的“标准篆书”罢了。对三代金文、秦汉勒铭都有广泛的研究,且造诣精深,但作如此实临并不多见。相反,他摹写的前秦文字多有“不似”之处。例如,他临写的石鼓、西周钟鼎及各种铭文往往是经过“改良”、“匡正”后的形态。之所以如此,是由于他始终把古文字考释与研究作为终极目标。据说,他在考释文字方面多有创见,尤能审释古文奇字。他为此付出毕生精力,就是试图整理出一套类似后世于右任“标准草书”之类的“标准篆书”(姑且如此称谓)。他篆法严谨,正是基于大量搜集、整理、考释的基础之上。他将各种金文字形实行规范统一,以达到“标准”、“易识”的目的;在“美观”方面,则推崇汉代篆书的敦厚、方正体例,融小篆笔法和大篆造型于一体,剔除所谓锈蚀斑驳的金石气,使笔画光洁、瘦硬,给人一种精确、严肃而有秩序的感受。这也正是他格外赏识此件秦铜权铭文并作实临的直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