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华天下|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114周年,辛亥网移动版

首页 > 辛亥后裔 > 后裔专访 >

从访谈提纲到历史图景(连载1)(2)

  三、历史图景之重构:口述史料的具体呈现

  以下包括李若男、邱耀先、武之璋、向榕铮、蔡礼鸿、张夷、邓中哲、陈瑜、王琪珉、蓝薇薇、刘重喜、刘经熙、鲁桂轩、万学行、杨海涛、姚惠、余品绶、张铭歌、周永璋、陈龙、王志雄、杨玲等以湖北籍辛亥志士为主的后裔们的口述内容。

  1.《李翊东之女李若男、女婿曹阳口述史》

  李翊东(1888—1960),亦名李西屏,湖北黄冈人。1906年考入黄州府中学,加入革命组织明德社,密谋排满。后入湖北新军第二十一混成协四十一标当兵。旋考入湖北陆军测绘学堂学习,秘密担任共进会驻测绘学堂代表。1911年10月10日夜,工程营鸣枪发难,李翊东集合同学百余人赴楚望台军械库领取枪支,接替楚望台防务。翌日,鄂军都督府成立,众人敦促黎元洪出主大局,黎畏葸不就,拒签署安民告示,李举枪斥之,遂提笔代签“黎”字。当日,李被选为军政府赏叙长,参与军政府保卫工作。阳夏保卫战时,任总司令部参谋兼督战官,随黄兴浴血奋战。1912年至1913年,因反袁,两次被袁世凯通缉,被迫赴美,于理海大学读完探矿课程。1922年归国,孙中山令其任广州大元帅府技师,主动前往赣州游说赣南镇守使方本仁。“九一八”事变后,在上海从事反蒋抗日活动。抗战期间,携家眷入重庆,就任司法院秘书,旋弃职从教。1946年返回武昌,任辛亥首义同志会名誉理事。解放后,先后任湖北省人民政府委员、商业厅副厅长、省政治协商会议委员兼常委、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省政协副主席等职。1960年4月7日病逝于武昌,葬武汉石门峰公墓。现存《武昌首义纪事》《甲子北伐纪略》和多篇辛亥人物传记等遗墨。

  李若男,李翊东女儿,1944年出生,现居武汉。退休前为湖北省图书馆职工。

  曹阳,李若男爱人,李翊东女婿,1943年出生。退休前为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我上学都是上的好学校。我的小学是在武昌实验小学上的,因为我们那时在武昌文明路居住,就在实验小学附近。从实验小学毕业以后,我就考到了湖北省第一女子中学,就是省一女中,在黄土坡(现名首义路),现在改成了三十九中。省一女中当时很有名,解放前很多名人的夫人都是那个学校毕业的,像张国焘的夫人、陈潭秋的夫人,都是这个地方出来的,还有冼百言的夫人也是省一女中毕业。我在那里读了六年,初中高中都是在省一女中上的。

  本来,我高考的志向还是蛮远大的,想到北京去上北大、清华。可是我高考三次落榜,为什么呢?我们那个学校的政工人员,他把我父亲的出身搞成了“伪官吏”。它前面有个“伪”,那就代表着日伪时期,他搞错了。那时候国民党的干部解放后只能叫“旧官吏”,怎么叫“伪官吏”呢?那个时候他们就把这个给我在档案里面填上了,我的出身就是伪官吏的家庭出身。我成绩很好,总是班上前五名,结果考了三次都落榜了。后来文化大革命调档的时候,到武昌区教育局查,查到我的档案的成分就是“伪官吏”,上面盖了一个“不合格”的章。

  辛亥革命100周年前夕,我编辑出版了《李西屏文集》。

  父亲去世,我们兄弟姐妹们写过一些纪念父亲的文字。大哥写过一篇《起义者的路》,1981年发表在《武汉师院汉口分部校刊》第三期。大姐写过一篇《祭先父词》,携我们兄弟姐妹六人拜祭父亲。我写了一篇《怀念父亲李西屏》,载于《湖北文史资料》第四辑。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时候,《楚天都市报》向我征稿,我又写了一篇纪念父亲的文章在报上发表,大概占了半个版面,主要回忆父亲参加辛亥革命的一些历史。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前夕,我知道了一个消息,政府拨款要大家写关于辛亥革命的书,后裔可以申请经费进行出版。但是我没申请到。后来我还是自己出钱出版了这本《李西屏文集》。这本书我花了两万八,完全是自己拿的钱。出书的整个过程都是我在负责。当时我的兄弟姐妹还在世,但他们大多不在武汉,在武汉的就是我小哥,他经济困难得很。我想我就一个人承担算了。这本书于2010年3月出版,由武昌辛亥革命研究中心编,湖北人民出版社发行。

  2.《邱鸿钧之子邱耀先口述史》

  邱鸿钧(1878-1958),字伯衡,1878年出生于湖北省黄陂县。1906年加入日知会。1908年加入同盟会扬子江支部,任军师团干部。1911年参加辛亥首义,任湖北军政府参议、汉口军政府分府军事科长,曾任炮兵指挥官鏖战阳夏之役、先后参与讨伐袁世凯、陈炯民叛乱之役。1923年任广州大元帅府参军,兼任孙中山警卫团团长。1926年任北伐军总司令部征募处处长。北伐胜利后,曾任南京警察局局长、军政部军需署营造司司长,福建省特派禁烟员等职。抗战胜利后,任湖北省、武汉市政府顾问等。1946年当选为辛亥首义同志会理事。1949年迎接武汉解放,后任民革武汉市委委员,武汉市人民政府文史馆馆员。1958年去世。

  邱耀先,邱鸿钧之子,生于1932年2月17日。1952年毕业于中原大学文艺学院音乐系,曾任职中南军区部队艺术学院合唱队、四十二军文工团声乐教师。1979年任职于江岸区文化馆。1989年离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