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华天下|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113周年,辛亥网移动版

首页 > 辛亥专家 > 学术成果 >

朱佳木:终止计划经济体制但并不放弃使用经济计划

 

  处在党的十四大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之后的今天,我们回顾和评价计划经济体制,无疑应当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高度,运用“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结合起来”的新观点进行观察和分析,而不能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的认识水平上,不能再抱着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旧观念。但是,我们也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背景,把计划经济说得一无是处,指责当年选择计划经济体制是从书本和理论出发,是盲目照搬别国模式,是一种失误,阻碍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把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上的一个重大突破,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创新。它极大解放和发展了中国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升了综合国力,加快了人民生活总体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任何留恋计划经济体制的想法,既缺乏理论根据,也缺乏事实根据;任何试图恢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做法,既不利于跟上时代脚步,又违背绝大多数人民的意志。但是,这绝不意味着当初选择计划经济体制就错了,几十年来对计划经济的建设和探索是毫无意义的。

  历史已经雄辩地说明,当年如果不选择以国家需要作为资源配置依据的计划经济体制,而是选择以市场需要作为资源配置依据的市场经济体制,我们绝不可能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起来,用于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绝不可能在那么短的时间里,就建立起工业化的基础。如果说,当年选择和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只是从理论出发而不是从实际出发,只有束缚经济活力的弊病而没有促进生产力的积极作用,只有凭主观意志办事的失败教训而没有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的成功经验,那么,计划经济时代取得的那些辉煌成就,就是不可想象、无法做出合理解释的。

  苏联和中国在革命胜利后,都面临自身经济落后的局面和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所以,都需要尽快发展资金、技术、人才密集型的重工业,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国家工业化,为增强国防实力、巩固新生政权,进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奠定物质基础。然而,当时的苏联尤其是中国,面对资金、技术、人才的匮乏和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如果采取市场经济的办法,不要说优先发展重工业、快速实现工业化,就连正常的经济秩序都难以维持。最有效的办法,只能是通过国家统一的、高度集中的计划手段来配置资源,解决供给不足条件下的积累与消费的矛盾。

  对于新中国来说,当初选择计划经济体制,除了自身发展战略的需要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启发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产生的榜样作用。中国经济原先就比苏联落后,革命胜利又比苏联晚了32年,因此,苏联只用两个五年计划的建设就使自己从一个落后的工业国一跃成为欧洲的工业强国,并最终战胜了不可一世的法西斯德国,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示范效应。此外,苏联答应全面援助我国以重工业为重点的“一五”计划建设,更使中国学习苏联的计划经济成为一件顺理成章的选择。

  可见,新中国选择计划经济体制,既不是从书本、理论出发,也不是盲目照搬苏联模式,而主要是出于自己的客观需要。同时应当看到,尽管新中国最初一段时间由于缺乏工业化建设的经验,有意识地照抄照搬了苏联的一些建设和管理经验,但仍然是注意结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有些方面还有所创造,特别是到“一五”计划建设后期,更加强调要注重自己的经验。

  实行统一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既取得了巨大成功,也存在这样或那样一些问题。例如,在一段时间里,中国经济发生过多次大起大落,存在投入多、产出少和市场供应紧张、商品品种单一等现象;尤其“大跃进”运动后,计划更是越统越多、越统越死,指令性计划管理不断加强,间接计划、指导性计划逐渐消失,计划多变、相互脱节的情况频频出现。如果把这些问题放到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并用今天的眼光总结,可以看到,问题主要出在单一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虽然有利于把有限资源集中使用到最需要的地方,避免浪费,但在信息传递不畅、统计手段落后、监督成本过高的情况下,也不可避免地会带来计划不准、活力不强、某些方面效率不高的弊病。

  20世纪90年代初,党中央之所以决定将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计划体制本身具有的先天不足肯定是原因之一。但基本的原因还不在这里,而在于经过连续6个五年计划的建设和10多年的改革开放,国内国际的实际情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计划经济体制已经不再能适应经济体量不断增加,市场范围不断扩大,多种经济并存局面不断发展,对外开放大门越开越大的经济形势了。

  首先,大规模工业化基础建设的任务已经完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已经建立。其次,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期,生产资料和大部分生活资料的价格都是计划规定的,但经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十多年的改革开放,90%以上的商品零售价格和80%以上的生产资料销售价格均已放开,计划直接管理的领域显著缩小,市场对经济活动调节的作用大大增强。

  最后,自从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打开后,我国对外经济的主要对象已不再是实行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是实行市场经济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了。如果继续实行计划经济,显然不利于对外贸易和吸引外资。

  总之,计划经济与经济计划虽然有联系,但并不是一回事。我们今天虽然在经济运行上终止了计划经济体制,但并没有放弃使用经济计划这个方法。在我们国家,计划也好,规划也好(规划本质上是指导性计划),市场配置资源也好,都是为了达到经济稳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个最终目的的手段。只要有利于经济稳定快速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什么手段顶用就用什么手段。对此,我们不应当含糊和隐晦,而应当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加以宣传。

  毋庸讳言,无论当年苏联还是中国,由于夸大主观能动性作用,在实行计划经济的过程中都犯过主观主义、计划脱离实际的错误。但计划经济在历史上犯过主观主义、脱离实际的错误,不等于经济计划就必然会出主观主义,必然会脱离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