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丕振,让袁世凯胆寒的烟台人
时间:2013-11-27 00:00 来源:烟台晚报 作者:张晋 忠坤 宏德 丽梅
在辛亥革命的众多烟台面孔中,邱丕振无疑是杰出人物之一。 这位12岁便能背诵《四书》的莱州神童,追随孙中山先生,为“废君主、建共和、光复中华”,呼号各地,毁家纾难,杀身成仁。 邱丕振,名天作,号丕振,1885年生于掖县大珍珠村一个大户人家。 邱丕振的外孙女孙娟在回忆文章中说,她的外公自幼学习努力,成绩优良,少年时代就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及列强入侵签订许多不平等条约深恶痛绝。 “他最崇拜的是精忠报国的岳飞,投笔从戎的班超,抗英销烟的林则徐,抵抗倭寇的戚继光。”孙娟说,外公为实现自己的振业兴邦之志,12岁时启用“丕振”之名,立誓要学习这些英雄志士的爱国精神,洗雪国耻。 1903年,18岁的邱丕振去日本进入振武学堂学习军事,并与孙中山相识。期间,他与几位山东籍同学共组“利群社”,宣传推翻清朝统治的活动,深受孙中山的赏识与重视。 兄弟同心举义旗 邱丕振久病不愈,便于1908年归国返乡。 “外公人在家养病,心却思谋着革命。”孙娟说,他计划通过创办实业为革命筹措资金,与诸兄弟合办了“元和”机器织网厂。 就在这时,传来了武昌起义的消息。邱丕振果断决定西去济南,联络同学,响应南方义举。恰好曾在日本共谋国事的好友徐镜心来约,并谒见他的父亲邱琪,讲明救国之理,劝其资助革命。 邱琪当即捐款2万元。徐镜心是同盟会山东分会主盟,当即介绍丕振、典五、子厚、绍尹加入同盟会,后人有誉称“邱氏四雄入盟”之说。 徐镜心认为“先举胶东,实较西去更有把握,而有裨大局”。丕振认为此言有理,决定东行,与兄弟们共同发起组建“共和急进会”。丕振为此卖掉家产,筹措资金达10万元。之后,邱家在青岛、上海的多处不动产、商号也全部售出或抵押,所得款项全部资助革命…… 此后,邱丕振兄弟利用购买的枪支弹药,组建了六七百人的革命军,先后夺取登州、黄县等地。战斗中,丕振冲锋在前,身先士卒,深得官兵赞扬,被推选为鲁军北伐队司令。 大义凛然勇就义 1913年袁世凯暗杀宋教仁后,丕振秘密组建“革新会”,投入讨袁大业。这时,孙中山电召丕振赴日面谈,于是他东去日本,向孙中山先生陈述了“非由华北着手,革命不能彻底”等主张,得到孙中山的赞许,委任他为北方革命军领袖。 邱丕振返回大连后,将剩余家产尽行变卖,决定组织东北讨袁军,自任总司令,革命的力量逐日壮大。 1914年,邱丕振行踪被袁世凯的密探侦悉,被捕后密押济南,刑讯逼供。 “外公明白袁贼曾以万金买自己的首级,现既入狱,很难生还。”孙娟说,“他在狱中绘制了自己发明的‘新式连发枪图纸’和‘要塞炮台图’,写下了‘告国人’。”最终,这些材料由同狱的张隶九秘密带出。 1914年10月26日,丕振被袁贼以莫须有罪名杀害于济南西门外,时年29岁。就义时,邱丕振仍慷慨陈词:“吾国军之枪械,决不足以对外,应迅速向政府献策改良,否则日人侵略势必一败涂地 ……” 1916年袁世凯死后,革命群众在济南为邱丕振烈士召开隆重的追悼大会,并展示了邱丕振烈士的遗物和文件。 |
- 上一篇:山东同盟会领导人杜潜
- 下一篇:孙墨佛:忠肝义胆夜救孙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