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墨佛:忠肝义胆夜救孙中山

辛亥革命网 2013-11-27 00:00 来源:烟台晚报 作者:张俊鹏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孙墨佛一生经历了清朝、中华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代,他亲历百年人事代谢,世事沧桑,个人经历曲折丰富,且极富有传奇色彩。,孙墨佛:忠肝

  孙墨佛,原名孙巍、孙鹏南,字尧天,号眉园、剑门老人等。1884年生于山东莱阳,1987年9月,逝于北京,得享天年104岁。孙墨佛以其功高、德高、艺高、寿高终其一生,世人尊称之为“辛亥革命老人”。孙墨佛一生经历了清朝、中华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代,他亲历百年人事代谢,世事沧桑,个人经历曲折丰富,且极富有传奇色彩。

  ■少怀壮志,投笔从戎图报国

  1884年11月1日,孙墨佛出生在山东莱阳富山西村。年幼的孙墨佛熟读经书、诗词,性情豪放,能做行楷书,长于碑帖金石之学的研究,名誉乡里。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十九岁的孙墨佛考入清政府和德国一起创办的青岛赫兰大学(后和上海同济大学合并)读经济。孙墨佛并不满足学校里“寻章摘句”、“舞文弄墨”的生活,25岁时,孙墨佛依然决心投笔从戎、拯民救国。放弃学业之后,经刘大同先生介绍,孙墨佛加入中国同盟会,为山东早期的同盟会会员。从此,他结识了心仪已久的孙中山先生,并对孙中山的革命精神终身敬仰追随。

  ■忠肝义胆,冒险夜救孙中山

  1922年6月,孙中山回到广州,广东省省长兼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妄想加害孙中山,尚未觉察的孙中山立陷危困之中。正在这时,担任陈炯明的顾问、同时也是孙墨佛老师的刘大同来到广东。孙墨佛闻讯急往拜望。6月15日下午,孙墨佛去刘大同处,晚餐席上刘大同对孙墨佛说:“吃完饭,为我撰写一幅挽联!”孙墨佛大惊:“给谁?”已有醉意的刘答道:“是个大人物……”

  孙墨佛已全然明白,刘大同口中的大人物就是孙中山先生。刘酒后吐真言,不可听之任之,掉以轻心。孙墨佛认定,刘身为陈炯明的高级顾问,酒后言此,绝非子虚乌有,何况他对陈炯明也早已提防在心。但他又想到刘大同亦非陈炯明同类,且又与自己多年师生之谊,怎么办?令他甚费踌躇:刘某,吾师也,孙公,吾长也;师者,亲也,长者,公也。时至今日,千钧一发,我岂能因亲废公,不识大体,而置民族危亡和革命大计于不顾?

  孙墨佛想定后,立即找到孙中山的秘书长谢持,将事情和自己的判断详细告知,晓之以有备无患之理。谢于是领孙谒见中山先生,中山先生听从了孙墨佛的劝告,先让夫人宋庆龄留在住地越秀楼,他自己领谢持及卫士数人,急出便门。这时,孙墨佛已找到海军总司令温树则,温派了200名士兵也来“救驾”,一行人马,先到码头登上了一艘“宝璧舰”,后又派人接出宋庆龄,再转上“永丰舰”,加速驶向海湾。孙中山先生成功脱险,随后秘密由广州前往上海。陈炯明叛军炮轰了越秀楼,却一无所获。

  ■主政地方,无为而治播美名

  上世纪20年代,孙墨佛担任河南省政府秘书。目睹华北兵火连年、匪患烽起,百姓涂炭的惨状,河南省政府主席冯玉祥决意改革,设立县政府制,改变无政府状态,以解决民生问题。孙墨佛被推举当选新设县的县长,大胆开展政务改革。关于新设县的县名,孙墨佛说:“以我之见,‘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孙总理创立三民主义,民权为重,国民渴望有民权,于今更甚,我想,新设县名之‘民权县’最好!”

  1930年3月8日,孙墨佛轻车简从,前往民权县上任。当天,孙墨佛命人暂在一处破关帝庙安身,借此访察民情,倾听民声。孙墨佛在民权县,大力推行他的执政思想,为官一方,兴利在民。他首先整肃吏治,平反冤狱,又亲自规划新县城,开辟商市,继而恢复农耕,复兴百业,仅仅一年多,民权县民生大大改观。而他自己和百姓同甘共苦,怜老惜贫,平日布衣粗食,外出或走路或骑驴,赢得了百姓的拥戴,他的廉洁和勤政之名远播四方。一年多后,孙墨佛离开民权县,百姓夹道欢送,依依难舍。

  ■狷介之士,蔑视权贵如草芥

  抗战爆发后,孙墨佛激烈反对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他热切盼望全民一心,共赴国难,为此,他到处奔走,鼓动抗日。在西安,孙墨佛碰到著名学者、社会活动家刘子衡先生,二人甚感投机,志同道合,遂成金兰之交,两人决定以讲学方式宣传抗日。

  1946年11月,刘子衡在《大公报》上发表反内战文章《打不得九论》,引起南京政府的恼怒。此后,二人一直被特务跟踪,一年多以后被迫返回徐州。1948年2月24日深夜,在特务的暗杀行动中,刘孙二人幸免于难。

  孙墨佛一生以诗和酒为伴,又以笔砚碑帖相随始终。孙墨佛自幼受儒学教育,每日读经、读诗、写字作文章,有着深厚的文学基础。后来笃爱诗词,一生吟哦不辍,所写诗歌,能保存下来者,不下万余首。其中包括七律、五律、五绝等形式。在学习古代诗歌传统中,最为钦仰李白和杜甫。孙墨佛从四五岁开始临池直至谢世,一直未弃笔砚,算算写了一百年,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段奇事。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