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革命生涯中的五个热点问题(2)

辛亥革命网 2016-02-19 09:00 来源:深圳特区报 作者:深圳特区报 查看:

孙中山的领袖地位,是靠他适乎潮流的三民主义纲领、爱国若命的救国情怀和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奠立起来的。从成立兴中会,到武昌起义爆发,他的人望无人能比。

  武昌起义取得初步胜利后,亟须全国的响应和支持,能够对全国革命具有感召力的人惟有孙中山。于是,武昌起义的领导者认为,湖北的起事必须全国一盘棋,作为全国革命的开局,必须置于孙中山先生整个革命谋划之中,希望革命领袖来主持,他们举起了孙中山的旗帜。

  三

  问题

  孙中山为何要“让位”给袁世凯?

  解答:袁世凯上台是历史的选择。孙中山作出让权的决定,也是大势所趋,他是想收和平演进之功,不忍南北战争,涂炭生灵。

  举起了孙中山的旗帜,武昌起义的影响力快速扩展,越来越多的省份宣告独立,脱离清政府,革命风暴在几个月内便席卷全国。这时候筹备一个全国性的革命政权就成为必要,那么谁来出任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

  当时孙中山在国外,湖北革命党人于武昌起事群龙无首之时,“逼迫”清军协统黎元洪出任都督。湖北军政府的首脑人物以“全鄂士民”名义,致函袁世凯,劝袁“率部下健儿,回旗北向,犁扫虏廷”,誉之为“汉族之华盛顿,惟阁下之是望”。在国外的孙中山得知南方各省关于大总统“非袁莫属”之意后,也表示同意,“但求早固国基”。黄兴、宋教仁等同盟会元老,也均表示由袁世凯出任首任大总统。

  为什么人们把希望寄托在袁世凯身上呢?王杰说,呼声集于袁氏一身,乃是时局的“青睐”。这是由人心背向、社会舆情、权势实力等因,加上袁世凯是汉人所致。与革命党人的对立面满清相比,袁世凯被视为自己一边的人。只要汉人掌权,汉人治国,意味着反满成功,迎合了民意。

  另外,袁世凯在当时很有威望,特别是他在训练新军和警察方面卓有成效,实施了一套严格的新式制度,地方治理方面也很有效,讲究游戏规则。其次,他掌握着军队,清朝指望着他来拯救。再从军力对峙而言,南方革命党财政拮据,力量弱小,与袁世凯的新军有天壤之别,难以抗衡,以大总统之位规劝袁世凯反正讨清,也是很实际的选择。就孙中山而言,他更期望赶快稳定局势,和平变革。只要汉人掌权,推翻清廷,拥护共和,天下安定,就是顺应民意。

  但是,袁世凯并不急于把大总统宝座作为南方的礼物接受下来。于是密集的游说和谈判便开始了。1911年12月,孙中山从海外回国,被推选为临时大总统。之所以有“临时”二字,是因为南方革命党人“虚位待袁”,留下位子等待袁世凯反正来归的想法并没有改变。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次日,孙中山宣布辞职,4月1日,正式卸任,只当了百日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作出让权的决定,是大势所趋,他是想收和平演进之功,不忍南北战争,涂炭生灵。至于后来政局的变化,袁氏背信弃义,已经由不得自己掌控了。”

  四

  问题

  孙中山为什么要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

  解答:在设法寻求日本、英美等国援助未果后,孙中山在苏俄身上看到了希望。苏维埃政府是工农政府,而孙中山所谋求的终极目标也是让农民工人分享社会改革之成就。这样,思想的链条就对接上了。

  孙中山崇尚理想,袁世凯崇拜权力;孙中山希望用制度约束袁世凯,袁世凯认为制度能为己用时才有用。两人的冲突,在袁世凯接替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后,演化成民国初年的腥风血雨。

  王杰说,不受法律约束的袁世凯,屡屡破坏约定,使得刚有雏形的民主革命制度屡遭破坏。1913年7月份起,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起兵反对袁世凯。这场革命以失败告终,孙中山、黄兴等人一下从民国元勋变成通缉犯,流亡日本,中国进入军阀混战时代。

  孙中山并没有停止对中国革命道路如何走的探索,他一直在思考怎样捍卫共和国。袁世凯称帝,他组织中华革命军讨袁,1915年底,蔡锷在云南发动旨在推翻袁世凯的“护国运动”,势如破竹。1915年和1916年,孙中山连续发表《讨袁宣言》和第二次《讨袁宣言》。张勋复辟后,他展开两次“护法运动”,但均以失败告终。孙中山从广东退居到上海,把目光投向了苏俄,投向了共产党。

  “民国建立10年后,孙中山觉得民族主义问题没解决,军阀混战背后有帝国主义势力在支撑;民权主义没起步,民主与法制被军阀蹂躏;民生主义更无从谈及,农工依然积贫积弱。他的目光更远大,要统一中国,要给工人农民找到出路。”

  王杰说,在设法寻求日本、英美等国援助未果后,孙中山在苏俄身上看到了希望。苏维埃政府是工农政府,而孙中山所谋求的终极目标也是让农民工人分享社会改革之成就。这样,思想的链条就对接上了,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与苏俄的社会主义有某些契合点,共产主义的最低目标和孙中山的最高目标是一致的,所以在1924年,孙中山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治主张,对国民党进行改组。

  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在成立后,也派出代表在中国活动。他们既与军阀交往,也与孙中山接触。1923年1月,孙中山与苏联政府全权代表越飞在上海会面,正式讨论与共产党合作。二人会面后发表了联合宣言,孙中山与苏俄的合作就此开始。苏俄主动提供经济和军事援助,支持孙中山的革命。12月,孙中山接受列宁和共产国际的协助,重建大元帅府,以俄为师重组中国国民党。1924年1月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宣布实行联俄容共政策。在苏俄援助下,国民党开始组建黄埔军校,以蒋介石为校长。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