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伟时:从私有经济的发展到辛亥革命爆发(2)

辛亥革命网 2012-03-16 00:00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余少镭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清末新政有三大成就:教育改革、司法改革、宪政改革。但满族权贵对既得利益的维护,把新政扼杀在摇篮里,把历史机会给了革命党。,袁伟时

  南都:这是否可以理解为,那个时代的体制转型,它的内在动力是源于它的经济方面的原因?

  袁伟时:对,是经济方面的原因。新的生产方式有很大的优越性,它自然就要战胜旧的生产方式。大家都知道要富国强兵,要做到民富国强,一定要发展新型企业,经济方面也是一个自然演化过程。所以辛亥革命爆发,其实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就是要解决专制还是民主的问题。清政府提出预备立宪,1905年开始正式打出预备立宪的牌子,那么多年了,1910年,各省的谘议局成立是省议会的雏形,为正式成立省议会做一个过渡,这个过渡形态,各省都要成立起来,成立起来以后呢,谘议局也还不完全是民选的,但是也发挥了很大作用。那些士绅们批评政治,监督政府,意见很尖锐的。谘议局成立以后,各省的谘议局马上就联合起来,在上海成立一个谘议局联合会,他们就向清廷提出建议,立即召开国会。所谓“立即”召开,就是在1911年开国会,实行宪政。这个意向为什么那么强烈呢,就因为清政府虽然讲预备立宪,要改革官制,要成立内阁,但口惠而实不至,而官员的腐败又非常严重。那就是说,清政府既没有能力,又搞专制、腐败,大家当然就要提出建立民主制度的问题。这是辛亥革命爆发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不民主的话,应对国内外的事情,都不恰当,都会失误;官员腐败问题也解决不了。也就是说,国家的强盛,要达到民富国强这个目标,是没有保障的。你需要政治体制的改革,建立民主制度,来保障民富国强。这是辛亥革命爆发的一个直接的原因。

  第二个原因,就是民族矛盾。满族是少数民族政权,虽然很多总督、巡抚都是汉人,比满人多,但是,清廷始终对汉人提防,让汉族的士绅分享政权不是那么彻底,不是按民主原则来处理。总是把满族、蒙古族排在汉族前面,这一条引起汉人很大的反感,那就要解决一个民族平等问题。很多革命党人,甚至保皇派,大量用清兵入关时的一些暴行,比方说“扬州十日”啊、“嘉定三屠”啊等等,提醒民众不要忘记民族矛盾。这个起了很大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一爆发革命,当然就有很多人响应了。

  南都: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想改变,首先转向支持民营经济。可是我们看到,后来被称为辛亥革命导火索的保路运动,一开始却是因为清政府想把民营集资的路权收回。你觉得这是不是一个倒退,让革命党人有了发动革命的借口?

  袁伟时:义和团事件以后,各个省都成立了很多民营铁路公司,可是进展很慢,各个地方铁路的进展都很慢。其中呢,四川这个铁路,主要是修川汉路,四川本身要修铁路,成渝铁路,进一步修到重庆,到湖北汉口,整条叫川汉路,它这个是集股的,基本上是在四川按照田亩入股的。但是管理这个铁路公司的士绅很腐败,贪污浪费很厉害,铁路根本就没有进展,不但这里是这样,其他地方也有这个问题,进展非常慢。像粤汉路,是三零年代才全线贯通的,那个盛宣怀上台做邮传部尚书,交通部长,他出于好心,想加快铁路建设,提出一条政策,就是“干线国有”,但本身又没有资金,他就要借外债来收回这些干线,想加快干线建设。但这里面有这样一个问题,各个地方的铁路公司腐败,只能按照公司自理,尊重股东权益,推动自行解决,不能越俎代庖。

  南都:也就是说,出发点是好的?

  袁伟时:对。因为企业腐败只能通过本身去解决,政府一插手就忘记了洋务运动失败的教训,政府来办官僚企业,即走向另一个极端,这个就是决策上的错误。再加上当时一收路权的话就是两种利益的冲突了。那些士绅,他们的账是查不得的,见不得人,见不得人就鼓动不明真相的群众起来闹事,起来闹事的时候,当时四川的总督对群众示威,采取镇压的方法,开枪,杀人了。当时的川汉铁路督办是端方,他是管铁路建设的。他带了一批新军进入四川,保路运动一起来,他还是比较开明的,强调要和平解决,不要镇压。但是四川总督已经镇压了,杀死人了。另外一方面汉口那边又闹事了,那边也有革命党人的,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装配炸弹时爆炸,结果被官方发现,抓人,他们就不顾一切要起义了。起义一爆发,跟随他的新军,本来里面就有革命党人了,就要杀他。端方倒不是由于他直接镇压保路运动,他没有镇压,是四川总督在镇压。

  南都:端方后来结局也比较悲惨。

  袁伟时:对啊,砍头了。

  南都:照你刚才说,清末新政总的来说是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的。

  袁伟时:对,到最后关头,引爆了保路运动,那就是应对群众运动不妥当。这个问题很大,处理不好,就给了革命党机会,结果革命就爆发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