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才:张之洞在武昌

辛亥革命网 2022-06-07 16:54 来源:经心书院 作者:经心书院 查看:

张之洞是著名的改革家、教育家、晚清四大名臣之一,洋务运动后期代表人物,他的事功主要在湖北,事业的巅峰则在武昌。

  编者:张之洞是著名的改革家、教育家、晚清四大名臣之一,洋务运动后期代表人物,他的事功主要在湖北,事业的巅峰则在武昌。毛泽东曾经说过:提起民族工业,有四个人不能忘记,讲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武汉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继才在武昌区政协大讲堂精彩主讲《历史文化系列之“张之洞在武昌”》。张教授认为,张之洞事业成就多在武昌,这也是《张之洞在武昌》研究的空间维度,将张之洞的事功按照发展经济、昌明文教、建设市政等方面详细论述,可以揭示张之洞在武昌建树颇多的内在原因。

  此次大讲堂采取现场开讲、线上同步直播的形式,汇聚了近6万名关注和热爱武昌文化的网友。

  缔造武昌

  张之洞力主兴建卢汉铁路。1888年10月,津沽(天津到大沽)铁路通车后,李鸿章上奏,提出修建津通铁路(天津到通县),将津沽铁路延伸到北京通县,使唐胥铁路、开平铁路、津沽铁路和津通铁路连成一线,反对之声颇为强烈。

京汉铁路

  张之洞另辟蹊径,建议缓修津通铁路,改修卢汉铁路——从卢沟桥到汉口,得到清朝廷肯定。清朝廷令他与李鸿章会同海军衙门筹办这条铁路,并到武昌任湖广总督。他在武昌一待就将近20年。京汉铁路是清末最主要的铁路干线,大大缩短了中原腹地武汉到京畿的时间。其后,张之洞还督修粤汉铁路、督办川汉铁路。

  开辟内河汽船航运。1897年5月,湖南、湖北两省绅士协商,建立湘鄂善后轮船局,经营汉口至长沙、湘潭等地航运。张之洞给予大力支持,他不仅批准开办,而且规定官方不得干预商人之事,其它商人也不得觊觎。湘鄂善后轮船局的成立,打破了英日两国的垄断。其后,张之洞还开辟汉水航路和其它省内航路、设立汉冶萍煤铁路矿厂专用轮船以及发展武昌、汉口之间的航运。

  发展经济

  张之洞创建工业。毛泽东曾经说过:提起民族工业,有四个人不能忘记。讲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这里所说的重工业,就是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他在武昌建立纺织四局。

清末武昌城区

  纺织四局位于从望山门外到平湖门外江边,武昌是仅次于上海的纺织中心;在武昌建立其它工业:如湖北毡呢厂、白沙洲造纸厂、南湖制革厂、湖北善技厂、武昌砖厂、湖北广艺兴公司、湖北工艺学堂工场等。

  振兴商业。张之洞倡导制订《商律》。规范市场行为,为商业发展提供法制保障;张之洞开办两湖劝业场。两湖劝业场位于武昌兰陵街,不仅陈列物产、产品,倡导重商之风,而且售卖货物,组织研究商品制造工艺和技术;组织商品展览会、赛会。无论是汉口商务局,还是两湖劝业场,都被赋予了展览的功能,起到了开风气的作用。

  昌明文教

  张之洞设立机构。1901年张之洞下令设立学务处。1904年,清政府借鉴了湖北的经验,下令各省设立学务处:总理全省学务。这样,张之洞在武昌创新的制度被推向了全国。张之洞还直接推动中央教育机构的设置,清政府先设管学大臣,1905年设立学部。学部的创建,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的正式、独立和专门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

经心书院

  厘定学制。1898年张之洞制定了《通省学堂公共简要章程》,对学校教育教学与管理作出了基本规范。1902年又制定了学制。在张之洞上奏之前,管学大臣张百熙也上奏了一个学制,即《钦定学堂章程》,因该年为农历壬寅年,古称“壬寅学制”。1903年,张之洞会同管学大臣张百熙,制定新学制,这是晚清推行的第一个近代化的学制。

  废除科举。1898年张之洞提出废除八股,改试时务策等,1901年和两江总督刘坤一联合上奏《江楚会奏变法三折》,提出:设立文武学堂、酌改文科举、停止武科举、奖励游学。关于文科举改革,他们提出逐渐减少传统科举中式的名额,增加学堂取士的名额。1905年袁世凯领衔,会同张之洞、端方等人,奏请废除科举、推广学校,很快得到批准。9月2日,清廷下令,自次年起停止科举取士。这样,存在一千多年的科举制便寿终正寝了。

  书院改制。1890 年5 月,在武昌创建两湖书院。两湖书院开办时,开设的都是传统课程。1897年,张之洞按照西方近代学校模式对书院进行改章:在办学目标上,注重培养实用人才;在课程上,增加西学课程,减少传统学科。

  兴办学堂。普通教育层次多样:幼稚园、小学堂、中学堂、大学堂。1903年,湖北幼稚园在武昌建立,这是中国第一所官办幼儿园。实业教育注重实务:农务、工艺、矿业、铁路。湖北工艺学堂是今天的武汉科技大学的前身。师范教育领先全国:湖北师范、两湖总师范、支郡师范、道府师范。

  开启社会教育。社会教育面向民众,其职能主要由图书馆、宣讲所、半日学堂等承担。武昌是湖北社会教育的发源地,1904年建立的图书局,后并入学堂应用图书馆,发展为湖北省图书馆,是最早的省级公共图书馆。

  派遣留学生。晚清时期,湖北留日学生有5000人之多,名列全国第一。留学欧美的湖北学子达200余人。

  发展新闻事业。对全国各地有影响的报刊,如《时务报》《昌言报》《湘学报》《农学报》,张之洞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张之洞主办过多种报刊,官办的如《正学报》《湖北官报》《湖北学报》《湖北商务报》《两湖官报》《农学报》《蚕学月报》,官督商办的有《公论新报》。湖北官报基本上都设在省城武昌。

  整军经武

  编练新式军队。张之洞非常重视军事改革,曾说:“练兵之一事,为鄙人身心性命之学。”新军是使用新式武器、建立西式兵种、采用西式编制、进行新式训练的新式军队,张之洞是中国新式军队创始人之一。

湖北新军

  新军包含步兵、骑兵、炮兵、工程兵等多个兵种,普遍使用当时最先进的后膛枪,编制、训练内容和方式均效法西方,教官来自德国、日本。将弁多以军事学堂毕业的学生充任,士兵大多能识字,所以,湖北新军的文化素质和军事素养相当高。湖北新军驻扎地主要也是武昌。

  创办军事学校。1896年,张之洞筹备办理武备学堂;1899年,张之洞在省城武昌建立绿营公所;1903年,张之洞将武备学堂改为武高等学堂;1905年,张之洞将武高等学堂改为武师范学堂;同年,张之洞在原武备学堂旧址上设立陆军小学堂,1908年改名为陆军特别小学堂;1906年,张之洞在武昌左卫城隍庙开设湖北军医学堂。军校出身的著名的人物有吴禄贞、蓝天蔚、孙武、钮永建、陈宦、夏斗寅,季雨霖、李亚东、萧耀南。湖北军事教育已经形成体系,这些军校都在武昌。

  建设市政

  兴修江堤。张之洞修建武昌金口至青山90里,包括城外江堤驳岸,并修建武泰闸和武丰闸,还挖了一条全长4480米的青山港。如此浩大的工程,如此浩繁的堤务,映照的是张之洞磅礴的气魄、过人的胆识。值得注意的是,张之洞的堤防工程集防洪、兴利于一体。在长江堤岸修筑后,江边有大量土地可供耕种,张之洞成立清丈局,清丈土地后,开出优惠条件,提供给百姓耕种,解决百姓生计。在建筑堤防的同时,张之洞疏浚河流与湖泊,将积水排除堤外,防止城市内涝。

清末武昌江堤

  改善市区交通。在武昌,张之洞修筑的马路也不少,如从阅马场武备学堂到洪山宝通寺的马路、阅马场到总督署的马路、阅马场到武胜门的马路、武胜门外沙湖边的马路、武昌城外江堤岸马路等。1906年,张之洞下令,江汉两县和武汉三镇所有临街房屋,在修建时一律让出官街三尺,以便拓宽街道。

  武昌城下水道建设也很有成效,如导城内阴沟之水入内湖,冬季长江枯水季节时,开闸放水入江,夏季涨水季节时,则关闭闸门。导山前(蛇山以南)之水,倒流出通湘门闸,经流入晒湖,最后注入南湖。导山后(蛇山以北)之水,出积玉桥,注入沙湖。这对于雨水较大、地势较低、经常遭遇洪水的武昌来说,作用之大,不言而喻。

  张之洞不仅在武昌、汉口、汉阳兴修马路,便捷交通,发展经济,而且还规划在长江上修造桥梁,沟通省城武昌与汉口,这是多么宏大的设想和抱负。张之洞在武昌大力推进城市公用事业建设,完善省级行政管理职能与武昌城市功能,使武昌成为生产生活最便捷、最富有近代气息的省城之一。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2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