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辛亥革命前两度组建中华革命党考论(3)

辛亥革命网 2021-06-11 14:06 来源:《求索》 作者:张笃勤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中华革命党是孙中山二次革命失败后在日本创建的。80年代以后,方有论着指出孙中山在1910年改中国同盟会为中华革

  孙中山既然将中国同盟会会员改名中华革命党党员,又对誓词及章程作了重要修改,按说已与原来的同盟会大不相同,但孙中山为了借助同盟会的现成组织和广泛社会影响扩大阵势,也为了避免同盟会内部再起轩然大波,对外依然称中国同盟会。而且事前既未与东京同盟会诸人商议,事后也没有向东京同盟总会说明,更没有向国内各分会通报,实际上处于保密状态,致使东京同盟会及国内各分会毫不知情。

  为什么要改中国同盟会为中华革命党?按孙中山当时给南洋各分会的解释,是为了“名实相符,且可避南洋各殖民地政府之干涉。”说法英两属地在1908年容纳河口起义退入其境的革命党人,等于已公认革命党为政治团体。“若同盟会之名,在各殖民地皆未注册,彼官吏可视为私会,非如革命党之名有案可稽也。”(注:《孙中山全集》第一卷,第477页。)孙中山上述解释,实际上都很勉强,至少不是主要理由。第一,中国同盟会与其所实行的革命宗旨并不存在名不副实的问题。何况,既然改称中华革命党是为了名至实归,那么,改正之后为什么还要继续保持同盟会名义?第二,中国同盟会在南洋亦属秘密团体,不可能申请注册。法英殖民政府虽勉强容纳河口起义后流亡入境的战士,也不等于承认革命党为政治团体。第三,如果说,南洋改名是为了避免法英荷各殖民地政府的干涉,为何在被孙中山称为“结会联盟,皆无所禁”的美国却在南洋之前改称中华革命党?可见,孙中山改同盟会为中华革命党别具原因。

  孙中山重建中华革命党的第一个原因,是孙中山与东京同盟会诸人激烈的矛盾冲突。1905年8月在东京成立的中国同盟会,是一个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性质的全国性革命组织,但毕竟不是严格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组织上存在严重缺陷,从根本上为同盟会日后的纷争埋下了伏笔。加上身为总理的孙中山,长期与华侨及会党交往,与青年留学生接触时日尚浅,对某些问题处置失当,所以在同盟会成立不久,他便与其中一部分人发生矛盾。1907年春,孙中山与黄兴爆发激烈的旗式之争,接着又因接受日本人赠款问题与章太炎、谭人凤、宋教仁、张继、白逾桓等更多的人产生分歧与隔阂。在孙中山、黄兴相继离开日本后不久,惠州起义又告失败,为留在东京的一些人反孙提供了口实与时机。他们便乘机掀起反孙风潮,开会罢免孙中山的总理职务,改推黄兴担任。(注:石芳勤编:《谭人凤集》第360页。)这一风潮虽在刘揆一、黄兴等人的劝解下平息下去,但对孙中山的思想感情刺激很大,从此,孙中山对东京同盟会及民报社等产生反感和不信任。如1907年9月,孙中山宁愿将在日本购买武器一事委托日本友人宫崎寅藏,也不肯让东京同盟会中人与闻。(注:《孙中山全集》第一卷,第343页。)1908年秋,为适应南洋地区同盟会分支机构蓬勃发展的需要。孙中山与胡汉民、汪精卫等在新加坡成立了同盟会南洋支部,并新订《中国同盟会分会总章》。与东京《中国同盟会总章》相比,分会总章在内容上有许多新的改动。如前者规定:“各支部皆须遵守本部总章,其自定规则,须经本部议事部决议,总理批准,方得施行。”而后者只规定:“本会各等规则专条,总以不违背支部号召及本会章程为范围。”等等。分会章程不仅增添了不少不符合总会章程的新条款,而且自始至终不提东京总会及与东京总会的隶属关系,更不呈报东京总会审议通过。从中隐然显露出孙中山抛开东京同盟会在南洋另建革命指挥中心的意图。同时证明,陶成章、张继等人所指“南洋之组织与东京同盟会不为同物”(注:《孙中山全集》第一卷,第426页。),不是空穴来风。孙中山对东京同盟会不议不论的冷淡态度,加上日本政府禁止孙中山入境居留的客观限制,使东京同盟会长期主持乏人,群龙无首。从1907年下半年起,东京同盟会机关就开始处于名存实亡的境地。原来的骨干分子自行其是,各谋发展。1908年9月,陶成章携带章太炎所印民报社股票数百张到南洋筹款,希望得到孙中山的支持协助。殊不知此时孙中山对东京同盟会及由章太炎主持的民报社早已失去好感。陶成章与章太炎交好,此次又携带民报社股票前来招股,并要求孙中山代为筹款,自然不会得到孙中山的应允。加上当时河口起义失败后流亡新加坡的数百名战士生计困难,亟需周济安排,于是孙中山“推以近日南洋经济恐慌,自顾不暇,断难办到。”(注:《孙中山全集》第一卷,第418页。)使陶成章大失所望。无奈中,陶成章转向时任南洋支部长的胡汉民求助,要求他出具介绍信,以便自行前往各埠募款,又遭到多方阻难。陶成章筹款不成,生活也陷入困顿,一腔悲愤转化为对孙中山的不满。他联合在南洋华侨中颇具影响的李燮和及其他一批人,共同反对孙中山,并起草了东京同盟总会驻南洋七省同志致同盟总会书,携归东京,与章大炎等一道要求总会议决“开除孙文总理之名,发布罪状,遍告海内外。”(注:汤志钧编:《陶成章集》第177页。)此要求遭到主持总会会务的黄兴及谭人凤等人的拒绝后,章太炎、陶成章便向海外华侨及同盟会各分支机构寄发信函传单,对孙中山进行攻击。其时,孙中山遭南洋殖民政府驱逐后正经欧洲前往美洲筹款,知道这一情况后,悲愤交加,认为“从外人视之,吾党已成内乱之势。人心如此,真革命前途之大不幸也,可为浩叹。”(注:《孙中山全集》第一卷,第418页。)然而,经过十余年艰难困苦革命生涯磨炼的孙中山,并不为此灰心丧气。他一方面函托在巴黎的吴稚晖和在东京的黄兴组织对陶成章、章太炎进行针锋相对的反击,另一方面则下决心“从新组织团体”(注:《孙中山全集》第一卷,第427页。)。于是,孙中山到达美国不久,便有改同盟会为中华革命党的行动。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