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促成“睡狮醒来”(2)

辛亥革命网 2016-10-28 10:27 来源:长江日报 作者:欧阳春艳 查看: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身在武汉的英国人伯纳德·阿帕德用日记记录下每日所见所闻。昨日,这本105年前的珍贵日记回到它诞生的地方。

  1911年10月14日,星期天

  很显然,昨天是我们还能公开上课的最后一天。正如我写过的,学生们都在准备离开,中国老师们早上都在进行引导。放学后,我和鲍克瑟先生骑车到汉口,想看看是否有外部世界的消息,并且看看汉口是什么情形。靠近汉口的时候,我们发现恐慌已经完全弥漫开来。

  就在我们快抵达英租界时,我们注意到一群人和一些佩戴刺刀的革命士兵堵在巷子口。地面上躺着一个被抓住的旧官员,这是我们一下午第二次见到类似场面了。我们到汉口,花了一个多小时想证实众多谣言里,哪些是真实的情况。我们慢慢从躁动中变得平静下来,对外界情势仍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状态,心里猜疑还是不少。

起义的士兵

  1912年1月13日,星期天

  这一周我们一直在一种犹疑和期待中度过,不知道局势会走向继续战争还是和平。这片大地上的消息仍然多种多样。不过总的来说,这时的情形,已经越来越变得像一场家庭选举运动,而不是糟糕的战争。当然我们的内心仍然不安。我们的恐惧仍没有过去,不过也没有成为现实。

  中国是伟大的。对于这么大一个国家,巨大的变革也许注定是独一无二的。这种巨变让我们一时感到不适应,甚至害怕,也许只是因为我们的眼界都太小,适应不了它带给人们的阵痛感。

汉口市民和火车

  (翻译:记者刘功虎)

  詹妮弗·蔡尔兹:武汉是座伟大的城市

  “一直以为我生长在一个平凡的家庭,直到看到舅外祖父留下的日记和图片,我才知道我的家人曾经有过这么不同凡响的人生,我才知道世界上还有一座伟大的城市叫武汉。”昨日,詹妮弗·蔡尔兹女士告诉长江日报记者。

  今年62岁的詹妮弗·蔡尔兹,退休前是英国威尔士大学的一名文职人员。因为偶然的契机,她接触到了舅外祖父伯纳德·阿帕德的遗物。仔细阅读了那些文字和图片后,她才发现这位祖辈曾前往中国,并且有着如此波澜壮阔的人生。

加入起义军的少年们

  舅外祖父1942年就去世了,詹妮弗·蔡尔兹从来没有见过这位祖辈,但她希望了解他更多:“我又去图书馆和大学里查阅了很多资料,找到更多他在中国、在武汉的材料,我发现舅外祖父不仅精通中文,而且曾经写作过两本书,一本叫《汉人》,一本叫《危险的子弹》,它们的背景都是中国武汉。”

  在寻找舅外祖父人生足迹的过程中,詹妮弗·蔡尔兹发现,发生在武汉的辛亥革命无疑是他人生中最精彩的一页,“所以我决定把他在这一段时期的日记和图片整理并出版,愿意了解这段历史的人们,未来或许用得上吧。”

  詹妮弗·蔡尔兹为舅外祖父的这本日记书起名《睡狮醒来》也颇有深意:“辛亥革命是具有历史意义的革命,英国也曾发生革命,我是借用了雪莱的诗句。”

  听说自己将受邀到武汉参加“英国威尔士周”时,詹妮弗·蔡尔兹非常激动:“我从没想过我有一天会到中国,更没想过我会到舅外祖父呆了二十多年的武汉,所以我一定要带着他的这本日记重返故地。”

  “我来武汉有两个小小的心愿,一是能看看舅外祖父当年亲自参与建设的武汉四中,二是希望有人愿意将他的日记翻译成中文,供更多人观看。”采访结束后,詹妮弗·蔡尔兹女士将一本《睡狮醒来》赠送给长江日报记者,并透露了自己的愿望。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