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世范,百年弦歌—追怀中华大学校长陈时

辛亥革命网 2025-11-04 09:19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裴高才 查看:

2025年10月28日,随着华中师范大学盘龙城校区在黄陂奠基,从武汉黄陂走出的华中师大的创校元老之一的陈宣恺、陈时父子创办中国第一所私立本科大学——私立武昌中华大学的教育兴邦精神,再次成为读者关注的热点。

  编者按:2025年10月28日,随着华中师范大学盘龙城校区在黄陂奠基,从武汉黄陂走出的华中师大的创校元老之一的陈宣恺、陈时父子一不依赖官府、二不依赖洋人,在辛亥鼎革之1912年5月13日,变卖家产创办中国第一所私立本科大学——私立武昌中华大学的教育兴邦精神,再次成为读者关注的热点。

左六起陈时与邹昌炽、严士佳、鲁济恒,左一起胡竞存、方宗汉、刘绍书等中华大学名师

  “陈时校长在武汉办了一个中华大学,并设有大、中、小学三部。像这样完善的学校,中国确实罕见。我们知道陈校长热心教育的精神与惨淡经营的情况,特别佩服!”这是在华中师大在武汉黄陂二程书院举行的《中华大学校长陈时》首发式上,裴高才重温蔡元培的话语。

裴高才在《陈时》首发式上展示1976年收藏的一张陈时图片

  毁家兴学

  说到陈时的办学源头,可追溯到书院教育家、程朱理学奠基人程颢、程颐(世称二程)。因二程生长于黄陂、学于斯,自宋代起这里相继建有双凤亭与二程书院等。而二程书院既曾与濂溪、南岳、岳麓等书院齐名,又是陈宣恺(1847-1917)陈时(1891-1953)父子早年读书的故址。

  1891年4月23日陈时生于湖北黄陂望族,本名作毅,号叔澄;其父陈宣恺为清末举人,人称“陈员外”,历任蕲州学正、湖北参议会议员等。陈时的15个堂兄弟中,三人留学日本,其十哥陈仇九则致力于实业兴邦,投资修建了黄陂第一条铁路与公路。

留日学生参加同盟会后与孙中山(前排中)黄兴等合影,1905

  留日加入同盟会时,孙中山告诫陈时:“革命的基础在于高深的学问,学问为立国之本。”陈时认为,只有大学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高深学问的人才。所以,他取名“映寰”明志,将为国育才、振兴中华作为人生目标。1910年,经陈时建议,其父仿效日本私校学制在武昌创办了中华学堂,校名取自“振兴中华”。

  学成回国后,陈时不忘初心,参加了武昌首义,出任湖北军政府财务秘书。而民国副总统、湖北军政府大都督黎元洪又是陈家姻亲。在常人看来,陈时完全可以凭借其背景与家族财力,在政商界大显身手。

蔡济民珍藏、现捐献湖北省博物馆收藏的武昌首义军旗:九角十八星旗原件

  “社会事业,在今日非常紧要。”这是孙中山1912年4月访问武汉演讲的要旨。陈叔澄心领神会,认为民初最要紧的社会事业,就是“以教育为陶冶共和国民要图”。于是,他又取名“陈时”,意在表达“教育强国、正逢其时”的决心。并说服其父陈宣恺昆仲一不依赖官府、二不依赖洋人,先后变卖田产三百石(约1800亩),趁辛亥鼎革之机,于1912年5月13日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私立本科大学——私立武昌中华大学。

中华大学初期的校门门阁

  同时,陈时还响应孙中山号召,与湖北同志一道投身民国第一届国会议员竞选,以制衡北洋军阀。并于1913年春,他在湖北选区高票当选为第一届国会众议院众议员。

  筚路蓝缕

  民初的“首义之区”,是南方革命党与北方袁世凯集团的角斗场,暗流汹涌。对于陈时父子教育兴邦,有人却嘲讽陈宣恺纯属“哗众取宠”;讥讽陈时“自不量力,志在做官”。他们甚至在陈时更名上大做文章。

《中华大学简史》,《湖北文献》(台北校友刘先云发行)第六期载校史1968.1.10

  事情是这样的。陈家按照族规,将陈叔澄留日期间之“陈映寰”改为“陈时”,并载入续修《陈氏宗谱》中;而重新续修宗谱需要一笔资金,陈宣恺捐资万元理所当然。同时,议员竞选期间,陈时父子依惯例在中华大学竞选总部以“流水席”款待选民三天。

  可是,那些人便罗织“续修宗谱更名,贿赂省议会与选民”的罪名控告陈时。迫使审判厅裁决:陈时“当选无效”。陈时据实上诉,而在缠讼过程中,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当选不久竟然取缔国会,导致此案不了了之。

陈宣恺为《私立武昌中华大学章程》所作弁言与题字

  无独有偶,业已分化的革命阵营内部,有人无端指责陈时身为同盟会会员,是章太炎“革命军起,革命党消”的代理人;有人甚至怀疑陈时投入到与党人渐行渐远的黎元洪怀抱。

  “任尔东南西北风,咬住青山不放松。”面对来自不同阵营的明枪暗箭,陈时父子虽然感到苦恼与愤怒,但他们心底无私天地宽,苦心经营“中华”,用办学业绩说话。

中华大学学生宿舍一角

  当时的湖北是国立、私立与教会大学三分天下。国立大学由国家拨款、教会大会有洋人资助,只有中华大学,仅靠陈家捐资维系,杯水车薪,举步维艰。为此,陈时初迁武昌时,以租房偏居一隅。黄陂楼房变卖办学后,一大家人迁居武昌,才在学校所在地昙华林买了一栋旧房。为节省开支,家里的地板腐烂了也不更换,只在上面加一块木板将就着用,被人戏称为“橡皮地板”。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为中华大学题词

  同时,陈时充分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集思广益,广泛动员社会力量襄助中华大学。他采纳华侨校友梁绍文的建议,两度跨洋过海,为学校筹措到第一笔海外捐资;每年大年三十除夕夜,人们大都在家“守岁”,他却提着礼品,前往那些全力支持学校发展的教职员工、社会贤达与资助办学的人士家里拜年。

  为了让名师的实际收入不低于外校,陈时特许名师适度在外兼职。在他的感召下,创校元老、国学大师与教育家刘凤章、李式金鼎力相助,延揽了鲁济恒、邹昌炽等名师来校任教,教学相长。

图片右起创校初期的国学大师、学长刘凤章、校监李式金(裴高才收藏)

  1916年底,教育部派专家对中华大学的办学质量进行了全面视察与评估,其考察报告云:“视察时,大学商科授英文、商业史,教员稽岑孙,讲解尚明了。……预科三年级生授国文,教员方彦恂讲述文体源流,颇有条理。……综观该校编制,教授尚无不合。”

  桃李芬芳

  次年6月,教育部首次举行全国公私立大学选拔留学生统考,中华大学有5名绩优生被录取,一举夺得了全国高校的团体亚军。有感于陈时的办学兴邦,武昌乡绅安俊卿特地向中华大学捐赠了东山(俗称小龟山)全部地皮,作为大学的建筑用地。

  五四运动爆发后,湖北当局于1919年5月7日颁布了临时戒严令。陈时决定于“五七”国耻纪念日在校内召开一个特别的全校运动会。他在讲话中,要求师生勿忘国耻,振扬国雄精神。体育部书记恽代英则率领振臂高呼“不忘国耻”“振扬国雄”响彻云霄!接着,又是陈时支持,恽代英将中华大学作为武汉五四运动的总部;5月29日,在五四运动中诞生的一份学生刊物、恽代英主编的武汉学生联合会机关报《学生周刊》,也在中华大学创刊。继而,恽代英率先参加由李大钊、王光祈等酝酿发起“少年中国学会”,创办利群书社……

  因陈时在五四运动中暗中保护恽代英、林育南等爱国师生,他因而被列入当局的黑名单。有人担心陈时人身安全,劝其暂时回避。陈时则入情入理地回答:“我的学生被军警逮捕了,身为校长岂能置身事外?至于我个人,是从辛亥革命炮火走过来的,更不会怕这些事的。”

  经过在中华大学的历练,后来恽代英与施洋、林育南、胡业裕、萧鸿举等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成为一名革命家。

  四十年间,中华大学的万名及门弟子遍天下,尤其是培育了政治家刘仁静、陈潭秋、恽代英、林育南、陈昌浩、万国权,哲学家冯友兰,教育家余家菊、王亚南、陈启天,外交家涂允檀、文学家张光年、书法家王遐举等名人俊彦,光耀中华。

  “师道永继”

   新中国成立前夕,蒋介石与张群等国民党大员曾力邀陈时赴台湾办学,但陈时不为所动,坚决留下来投身新政,历任湖北省政府委员、土改委员等。并将中华大学完整地交给国家,受到国家领导人周恩来、董必武的高度赞赏。

   陈时父子创办的中华大学,作为中国第一所不靠政府和外国人而独立创办的私立大学,将中国古代兴办私学的教育传统和近代西方大学体制相结合,开创出符合近现代中国国情的高等教育模式。华中师大副校长彭南生如是说:

  “传承中华大学精气神,是华中师大的既有传统。近年来,华师出版了《恽代英全集》、《中华大学在重庆》《陈时与中华大学》等文史,与此次推出的长篇传记文学《中华大学校长陈时》,以文史交融的方式,追怀先驱光风。”

  末了,中华大学校友、全国政协前副主席万国权先生追怀陈时校长的铭文仿佛在耳边回响。诗云:

  “毁家兴学,淡泊名利;作育英才,鞠躬尽瘁;一代斯人,爽也不昧;高风亮节,师道永继。”

  (《 中华读书报 》2022年06月22日“人物” 版首发,学习强国平台2025.11.1)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