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望中山陵

辛亥革命网 2022-03-30 10:24 来源:团结报 作者:王昭言 查看:

想到孙中山先生,人们首先想到他的温柔与坚韧。孙中山先生学医出身,尽管他后来放弃“医人”转而“医国”,但他始终保持一颗仁爱之心。

  2022年农历二月初,惊蛰刚过,贵阳已开始升温。楼下的白玉兰在蒸腾的空气中,发散着清香,一丝恬静的温柔唤醒我多年的记忆。见日光正好,我索性放下案头文字,追随流淌的清香,听听时间的回响。瞬间,回忆起了十二年前的仲春时节,当时我正在南京攻读博士研究生。那时的我已是工作多年,难得有重入书斋的机会。仲春的南京春寒料峭,如毛的细雨无因地由天上洒落着。宿舍到教室的路,有一条只可步行的捷径,但要穿过一整片的水杉林。当天的水杉林似与往日不同,冷冷的春雨夹着一丝淡淡的清香。林密处,竟有点点的野花绽放,举目观望发现清香正是来自这二月兰。顺着紫色和清香望过去,东北偏北的紫金山南麓,那里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长眠之地——中山陵。

  想到孙中山先生,人们首先想到他的温柔与坚韧。孙中山先生学医出身,尽管他后来放弃“医人”转而“医国”,但他始终保持一颗仁爱之心。青年孙中山从1894年的《上李鸿章书》开始,就一直为救国事业殚精竭虑。面对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他的担当依旧炽热。1894年底,他前往檀香山成立兴中会,决心“拯斯民于水火,扶大厦之将倾”。

  抬起头看着耸峙的水杉,瘦小的二月兰散发出清香随风起舞,她们始终守护着中山陵,而作为晚辈的我对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人格一直心驰神往。我知道,孙中山先生的救国之路从来都不是平坦的,可以说是孤独且荆棘丛生的。早期的孙中山先生以温和的改良主义之心谋求和平救国,但面对保皇派的势力,他果断决裂,以热烈的革命热情建立新的民主的中国,以至死不渝之心为了祖国的未来而献身。1895年,兴中会密谋广州起义,他因为事情泄露而流亡海外;1900年兴中会派人在惠州三洲田发动起义,后因军饷军械不济而失败;直到1911年的武昌起义才推翻封建帝制。与袁世凯、黎元洪、徐世昌、曹锟等军阀搅乱国运不同,孙中山先生是践行实干兴邦的。他主动让出总统之位,转而积极宣传民生主义,号召实行平均地权,提倡兴办实业;他亲自担任了全国铁路督办,力图筹借外资修筑铁路干线。直至去世,他仍忧心国家。他在遗嘱中说“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四十年来的艰难苦恨都刻在他斑白的双鬓上,四十年来的不屈意志都刻在他泣血的文章中,四十年来的光辉成就都刻在他不朽的事业里。孙中山先生旨在追求“中国之自由平等”且“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今日的盛世中华基本实现了孙中山先生的构想,新中国正走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孙中山先生是带着遗憾离去的,他深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身为民革党员,必然要以孙中山先生之精神为引导,以其温润且坚韧的人格为目标,以其热烈且专注的行动为榜样,肩负民族复兴之责,为此奉献终身。

  遥望中山陵,想起孙中山先生的人格与奋斗,曾经读书时我的迷茫与阴霾被他的温柔与热烈给吹散,孙中山先生精神早在青少年时就在我心中种下为民族奋斗的火种。对于孙中山先生的亲切感,既有来自书史中与他的相遇,也有幼时的一次经历。某年国庆节,父亲带我回北京探望大伯。秋天的北京,正是老舍先生笔下称赞为“最美的时候”,饱食了“只有北平人才能一一叫出名字的水果”以及“良乡肥大的栗子”,“大酒缸”门外雪白的葱丝拌炒着肥嫩的羊肉,也须来一次秋游应应这“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的景色,香山观红叶当然是不二的选择。那一年秋天,我们一路饱览秋色后前往碧云寺,那儿一是千年古刹、山静林幽;二来正好拈香礼佛。孩童时的我,虽说无知却亦有心。拾级而上,最高处的“金刚宝座塔”是孙中山先生的衣冠冢。从大伯同父亲的交谈中,他们对孙中山先生尊崇的眼神深深烙印在我的记忆里。这种眼神似火,如红叶漫过香山般热烈。我想对于孙中山先生,我亦是如此。

  风停,玉兰花香渐渐消散,当年校园里二月兰的花香自然同样远去,记忆更深处的香山红叶也逐渐隐去。但我内心逐渐澄明透亮,从童年时见到的诚挚眼神留下炙热火种,到青年求学时驱散阴霾坚定笃行,再到今天奋斗的热情正如火般熊熊燃烧,孙中山先生的人格魅力和巨大精神力量一直激励着我不懈地前行。孙中山先生精神永恒!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2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