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首义志士李白贞手稿三种观后记(2)
辛亥革命网 2015-11-19 08:44 来源:新浪收藏 作者:彭令 查看:
2011年时,清华大学中国古典文献研究中心的专家傅璇琮主任考证后认为,此李白贞《辛亥首义补述》、《我所参加的辛亥革命工作》、《袁世凯酝酿帝制时期改变民国制度》等8万多字手稿,是李白贞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撰写的,封面署有“李白贞初稿”、“李白贞写稿”与“李白贞”等明显文字,且正文内钤“李白贞印”,该手稿为其亲笔手迹,属于开门见山之物。这些手稿很规范,经过初步查考,湖北省政协曾在1955年组织辛亥老人写回忆录,李白贞是参与成员之一;经过“反右”、“文革”等岁月冲洗,传世的辛亥志士手稿应属凤毛麟角之物。(2011年7月,傅璇琮教授在清华大学中国古典文献研究中心与彭令谈手稿)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梁华平副研究馆员认为:“亲身参加过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李白贞,能留下这些关于发生在百年前的历史记录的手稿,确实很珍贵,也是件很有意义的事……”(2011 年 10 月 3 日《武汉晚报》第9版《辛亥志士李白贞手稿在京发现》)
辛亥志士李白贞的孙子昌寿先生,对武汉晚报的汤老师说,“我家与祖父相关的其它文物都有,就是没有留下祖父的手稿,全家人心中一直十分遗憾,彭令收藏的8万多字的手稿实在是太宝贵了。我真的很想尽快见到彭令,见到这些手稿!”(2011年10月5日中国网《辛亥志士李白贞手稿在京发现,山西藏友主动展出》。说明:此8万多字辛亥志士手稿原为彭令藏品,现由山西某企业家收藏。)
在《文物藏品定级标准》(文化部2001年第19号令)之《一级文物定级标准》中,有这样一段表述:“与中国共产党和近代其他各党派、团体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爱国侨胞及其他社会知名人士有关的特别重要的代表性文物”。辛亥首义志士李白贞亲笔撰书的《辛亥首义补述》稿本,与企业家张怿伯(1884—1964年)所撰写的“反映中华民族抗御外侮,反抗侵略的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特别重要的代表性文物”的《镇江沦陷记》手稿相比,虽然所记重大历史事件各异,但是,其文物与文献价值具有同样的高度;若从传世的稀罕程度来说,亲身参与过辛亥武昌首义的志士较少,亲自参加过抗击日寇侵略的仁人较多,就这点相比,《辛亥首义补述》手稿比《镇江沦陷记》手稿更少见,更珍贵。
首义志士李白贞已经驾鹤西去,不可能再提笔回忆辛亥首义。但是我们可以从其留下的“文化遗产”中了解更多关于辛亥首义的细节。笔者曾听福建省政府原副秘书长林先生多次谈到,2001年10月时,福建部分省政协委员赴泉州、漳州两市视察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完成了调研报告,指出问题,提出建议。时任福建省长的习近平同志阅后,做了如下批示:“文物是历史的见证,保护文物就是保护历史;文物是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保护文物就是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此批示,对于今天保护辛亥首义第一手史料,仍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无疑应该积极贯彻,认真落实。
2015年10月25日于北京初稿,先后经中国人民大学张永洋、张笑尘与佘欣艺三位同学斧正。
(本文作者系中国首位国家正式聘任的古籍旧书价格评估专家、北京市西城区民革党员)
本文主要参考文献:
《李白贞:雕刻都督第一印》:(杨卫东、涂文学主编)《辛亥首义百人传》第159页至167页,2011年9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版1印。
《我所参加的辛亥革命工作》:李白贞著,1957年3月湖北省政协(时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北省委员会)编的《辛亥首义回忆录》第一辑第150至15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