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清苦的教育家 陈时

辛亥革命网 2024-01-18 10:08 来源:人文武汉 作者:王琼辉 查看:

人的一生怎样度过?为名或为利,为己还是为民,体现着一个人的精神、格局和思想境界。陈时先生用他一生的清苦为武汉的教育事业而奔走、坚守,奋斗,我们应该永远纪念他。

  立圭臬而求实,倾心办校;增才智而厚德,谋福为民。

  有位在武昌最早创办私立中华大学的人,你知道吗?

  1949年5月,后排左一为陈时先生

  他就是陈时,1891年3月15日他生于湖北黄陂环城桃花庙陈家中湾,父亲陈宣恺为晚清进士。1907年,他东渡扶桑,先后就读于宏文书院、中央大学、早稻田大学、庆应大学学习,并获中央大学法学学士学位。1911年春他回国,辛亥革命后任湖北军政府财政司秘书。

  他决心仿效福泽谕吉创办庆应大学的经验,创办一所综合性的私立大学。对此,父母为之震惊:“这怎么可能!你头脑没发烧吧?”创办大学不仅要耗费巨资,还要冒政治风险。老人权衡再三,仍难应允。但他兴办教育,振兴中华的志向已定,使出浑身解数,或长跪不起,或终日哭泣,最后表示要以死明志,真是人倔强起来,九头牛都拉不回呀!

陈时(1891——1953)

  陈时的爱国热情和兴学抱负,就像一块冰被捂化了,终于感动了其父陈宣恺,儿子要干的事是兴学、育才、救国的伟业。于是不惜变卖家产,先后捐田产2百石(约800亩)、白银3千两、官票5百串、家藏书3千余册,支持他办学。经过一番筹备,私立武昌中华大学于1912年5月13日正式诞生了!这是我国不依靠洋人和官府创办的第一所私立大学。同年8月,学校开学,男女兼收,招收学生700余人,开湖北女子受高等教育的先河。

  同年10月,陈宣恺当选为省参议员,呈请北京政府副总统兼湖北都督黎元洪,列举学校办学宗旨和规模并活动省民政长官夏寿康,拨发粮道旧署作为中华大学永久校舍。1913年4月中华大学迁入粮道旧署并于1914年3月获教育部正式认可,以陈宣恺为学校法人代表兼校长,陈时为代理人,按陈时的思想办学。19171891-年11月,老父病逝,陈时正式继任校长。

私立武昌中华大学

  陈时任校长后,按照现代教育理念办学,提出了“成德、达才、独立、进取”八字校训,倡导“亲爱、精诚”。实行学分制,一年级44学分,二年级40学分,三年级36学分,四年级32学分,修满152学分,即可本科毕业,给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

  陈时办学主张“兼收并包”,坚持“教育独立原则”,先后聘请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蔡元培、李大钊、马寅初、杜威等中外名流、学者到校讲学,聘黄侃、刘博平、恽代英、黄负生等著名学者和思想家任教。使得中华大学思想活跃,学术空气浓厚,吸引了众多优秀青年,成为武昌地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在专业设置上,中华大学也体现了时代性和实用性。除开设中国文学系、外国语文系、教育学系、师范专修科外,还开设了法律、数学、物理、化学、农艺、经济、会计、工商管理等系,培养了大批国家和社会急需的人才。

  陈时不仅力主教育救国,而且是一位热忱的爱国者。1922年湖北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发生学潮,夏之栩、徐全直等5名进步学生被勒令退学,陈时将其接回家中居住数月,并设法为之补课。1925年武汉各教会学校学生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不少人被开除,陈时将被开除学生收入中华大学。次年,陈启天到校讲演宣传国家主义,当场引起学生冲突,湖北省督军陈嘉谟逮捕5名进步学生,陈时出面斡旋交保获释。

  陈先生也是一个具有民族气节和正义感的人。1938年武汉沦陷前夕,担任日本内阁要职的重光葵以“友人”身份致信劝他不要离开武汉,照样在汉办学,日本是会妥善安排的。陈时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事业、学校的前途与祖国的命运共存,毅然拒绝诱惑,将学校迁往重庆。

  在艰苦抗战的年代,校舍不敷应用,经费筹措无着,教职员工和学生的生活都成问题。1942年2月14日正是除夕,重庆下了一场多年未见的大雪。大年初一,为了筹措办学经费,陈时整天奔命于风雪中,向校董拜年,向各方募捐。然而,他任校长数十年都是不支薪的,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

  在重庆,陈时受到周恩来的接见。周恩来赞誉他“是一位清苦的教育家”,还赞誉他培养了恽代英等一批著名革命英才。陈时也正是从恽代英、周恩来等人身上,逐渐认识和了解到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和主张。

  他始终坚持独立办学、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办学方针,巧妙地拒绝国民党当局的控制。当时,陈立夫派其亲信,向他提出三个条件:一、让他担任中华大学终身名誉校长;二、到行政院任选一部长职;三、给他50万光洋。陈时不为所动,坚决拒绝,当即指责说,陈立夫“是要把我毕生为之奋斗的事业付诸东流”。

迎接武汉解放《通告》,陈时位列其中

  国民党败逃台湾前夕,张群、白崇禧一再规劝陈时将学校迁往台湾。他目睹国民党统治中国几十年,内政不修,外交失败;而共产党政治民主,一心为民,果断决定留在大陆。武汉解放前夕,陈时参加“武汉市民临时救济委员会”,迎接武汉解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续为国家培养人才。

  解放后,陈时将苦心经营38年的中华大学完整地交给人民政府,并写了《中华大学沿革》,寄给周恩来总理。周总理复电:“愿你校沿着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前进!”1952年院系调整,中华大学成为华中师范大学组成部分之一。

  陈时先生于1951年参加湖北省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任政治协商委员和土改委员会委员,并被选为省人民政府委员。1950年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土改运动中,他被错判刑12年(缓刑2年)。1953年病故于武昌,享年62岁。1984年6月平反昭雪。他一生矢志教育,享有北张(伯苓)南陈(时)的美誉。1993年华中师范大学校庆90周年之际,在老图书馆左侧,为其立了半身塑像。陈先生爱国兴学的业绩,将在这里继续发扬光大。

  人的一生怎样度过?为名或为利,为己还是为民,体现着一个人的精神、格局和思想境界。陈时先生用他一生的清苦为武汉的教育事业而奔走、坚守,奋斗,我们应该永远纪念他。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