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对世界和平的认识

辛亥革命网 2023-10-12 10:09 来源:团结报 作者:谷合强 陶季邑 查看:

在人类历史步入近代时,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一生致力于追求和平,在他眼里,和平是全人类的共同性,这对我们在新时代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颇有启发。

 

  2015年9月2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在多个重要场合阐发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含义。中共二十大报告进一步阐明:“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并倡导这些全人类共同价值,旨在突破国家差异,寻求各国“最大公约数”,以利于开展更多的互利共赢合作。其中,和平处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首位。和平同其他五个全人类共同价值一样,着眼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

  在人类历史步入近代时,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一生致力于追求和平,即使在1925年3月12日弥留之际还口呼“和平、奋斗、救中国”。他向往的和平既有国内和平,亦有世界和平。在他眼里,和平是全人类的共同性,这对我们在新时代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颇有启发。

  孙中山认为和平是全人类的共同性

  在孙中山看来,在世界人民和世界民族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根于天性,最追求和平。1904年8月31日,他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一文中说:“中国人是天然生成一个勤恳和平、遵守法律的人民。他们决不是一个好斗的民族,所以他们不得已而有时发生战争,也是完全出于保卫自己的缘故。”“倘使列国和他们不加干涉,他们就可证明为全世界最和平的人民。”(尚明轩主编:《孙中山全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67页)1924年3月2日,他在民族主义第六讲中强调:“中国人几千年酷爱和平,都是出于天性。”(尚明轩主编:《孙中山全集》第一卷,第383页)孙中山在多种场合强调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维护人道正义和争取世界和平方面负有重大责任和义务,说:“中国如果强盛起来,我们不但是要恢复民族的地位,还要对于世界负一个大责任”“要济弱扶倾”“对于弱小民族要扶持他,对于世界的列强要抵抗他。”(尚明轩主编:《孙中山全集》第一卷,第388页)

  与此同时,孙中山认为,社会主义国家苏俄因为“伸张公道打不平”“反抗强权”“抑强扶弱”,所以亦追求和平并付诸其外交实践。1924年1月27日,孙中山在民族主义第一讲中说:社会主义国家苏俄现正实行“和平的新政策”“这种新政策不但是没有侵略各国的野心,并且抑强扶弱,主持公道。”“那种和平新政策,不但是打破俄国的帝国主义,并且是打破世界的帝国主义。”(尚明轩主编:《孙中山全集》第一卷,第336页)

  孙中山还认为,世界文明国家包括世界道德家,或出于国家之间开展经济贸易的需要,或因为“人道”“相助”“免受痛苦”等方面的考虑,都愿意和平。1910年4月8日,他在与檀香山《晚间公报》记者的谈话中说:“今天世界所需要的是和平与贸易。”“文明国家需要中国向世界贸易开放门户。”(尚明轩主编:《孙中山全集》第八卷,第125页)1913年2月23日,孙中山在东京中国留学生欢迎会的演说中强调:世界上的“道德家”“必愿”世界“永无争战之一日”即希望“将来世界上总有和平”。(尚明轩主编:《孙中山全集》第七卷,第221页)

  孙中山甚至认为,世界失去和平就会招致国家间不断爆发战争或带来世界大战,这在某种程度上对西方列强亦无益处,从而迫使它们有时亦言和平。1920年6月29日,孙中山在致日本陆军大臣田中义的信中谴责日本对华政策并劝其改变,说:“阁下亦尝以亚洲之和平为说者”。(尚明轩主编:《孙中山全集》第二卷,第171页)1924年3月2日,孙中山在民族主义第六讲中强调:“近年因为经过许多大战,残杀太大,才主张免去战争,开了好几次和平会议,像从前的海牙会议,欧战之后的华塞尔会议、日内瓦会议、华盛顿会议,最近的洛桑会议。但是这些会议,各国人共同去讲和平,是因为怕战争,出于勉强而然的,不是出于一般国民的天性。”(尚明轩主编:《孙中山全集》第一卷,第382页)

  总之,在孙中山看来,世界都在言和平。正如他1924年11月30日与英国在日本创办的《告知报》之记者代表谈话中所说:“今世人竞言和平。”(尚明轩主编:《孙中山全集》第八卷,第745、746页)

  孙中山探讨世界和平实现的路径

  既然和平是全人类的共同性,那么如何实现它呢?具有世界胸怀的孙中山从学理上亦对此进行一定的探讨。

  首先,孙中山认为,世界文明急需发展,尤其是人类智识急需提高,这直接影响到世界和平能否实现。1912年9月3日,他在北京五族共和合进会与西北协进会的演说中说:“现在世界文明未达极点。人类智识犹不免于幼稚,故以武装求和平,强凌弱,大欺小之事,时有所闻。”所以,他提出“(世界)文明日进,(人类)智识日高”,这样将来世界和平有可能实现。(尚明轩主编:《孙中山全集》第七卷,第114页)孙中山提出的此路径虽然过于简单,但是对世界走向和平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其次,孙中山认为,各国要有善良的政府,这样有助于世界处于和平状态。1912年4月21日,他在福州出席耶教欢迎会的谈话中表示:“此后同胞尽力造成良善政府,则民教相安,中外感情愈厚,世界或即基此永保和平。”(尚明轩主编:《孙中山全集》第八卷,第186页)显然,在他看来,政府善良,这将使得其国家间关系友好,从而有助于促进世界和平。孙中山设想的此路径虽然显得有些幼稚,但是体现他热爱世界和平的美好愿望。

  最后,孙中山认为,中日两国应发挥推动作用。在他眼里,亚洲人口占全球人口三分之二;如果中日两国在维护和平与谋求幸福方面协力合作下去,那么终将造成一个伟大的亚洲,从而有助于世界和平与幸福。(尚明轩主编:《孙中山全集》第七卷,第222页)尤其是中华民族要赢得独立,中国人民应获得解放,否则“世界决无和平”;然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要利用自己固有的道德与和平传统作为向上奋斗的平台,在此基础上与苏俄“合力共作”,扶持世界上弱小民族,包括联合亚洲其他所有被压迫民族,抵抗并消灭帝国主义列强,最终使世界得到统一,达到“治国平天下”,实现世界大同。(尚明轩主编:《孙中山全集》第一卷,第388页;第二卷,第427页;第七卷,第705页)孙中山的这一构想里显然包含一些合理可贵的主张,诸如中国人民应联合苏俄和亚洲乃至世界被压迫民族共同反帝,尤其是要利用自己的和平传统去帮助世界实现和平和进入大同,这些都是可取和宝贵的主张,亦表达中华民族坚定的自信心。当然,孙中山的构想里不乏一些不合理的主张,诸如幻想日本与中国合作以推动世界走向和平,这说明当时孙中山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本性的认识不足。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孙中山还对欧美列强抱有一定的幻想。(尚明轩主编:《孙中山全集》第八卷,第745、746页)此外,他还反对由无产阶级来领导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这些均体现民主主义者在反对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及追求世界和平中的阶级局限性。

  孙中山的上述观点尽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瑕不掩瑜,其中的积极性是占主导地位的。孙中山认为和平是全人类的共同性,这对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提出和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颇有启发。总之,研究孙中山关于和平的上述论述有助于我们在新时代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并坚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信念,从而推动全人类共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作者谷合强系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陶季邑系暨南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教授。本文为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学理根据和国际认同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2BKS028)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