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位辛亥武昌首义人物肖像印 纪念辛亥革命112周年

辛亥革命网 2023-10-09 16:16 来源:南京论坛NJF 作者:赵金山 查看:

湖北齐其元,为辛亥时水师统制、湖北黄陂赵均腾的外孙,其元有一女,名思思,雅好书画。思思与篆刻家赵金山因互联网结缘,今春赵先生途经汉口,匆匆一唔,两人竟定下创作辛亥武昌首义

  序言

  湖北齊其元,為辛亥時水師統制、湖北黃陂趙均騰的外孫,一生思慕外祖生平形狀及人格品行。趙均騰,字南山,其元便自謂“南山枝葉”。其元有一女,名思思,雅好書畫。某日,思思與篆刻家趙金山因互聯網結緣,微信好友多年但從未謀面。今春趙先生途經漢口,匆匆一唔,兩人竟定下創作辛亥武昌首義無印稿人物肖像印的計畫。

  趙先生是性情中人,向思思坦言:“我不瞭解辛亥人物,我來篆刻,類似剪紙的簡潔與細膩,類似波普藝術(Pop Art)光影的呈現,展現單純又鮮活的風格,讓辛亥歷史人物更能穿越時空,呈現神韻,何嘗不是嶄新的嘗試,你們負責人物介紹,爭取早日為紀念辛亥武昌首義112周年拿出作品。”

  思思向齊其元提到此項計畫,看到女兒願為此項工作投入心神,齊其元甚為感慨,願為臂助。即與思思攜手查找資料,選定人物。趙金山先生更是坐言起行,在短時間內便完成了112方人像肖像印的創作,辛亥人物神貌完備,望之足令人心生敬慕。

  有關所選人物的絕大部分,選自直接參加了辛亥武昌首義的先賢,資料來自賀覺非《辛亥武昌首義人物傳》,馮天瑜、張篤勤《辛亥首義史》、《辛亥首義百人傳》,還有嚴昌洪老師推薦的臺灣《辛亥武昌首義百年紀念專輯人物志》。人物簡介力求“簡”,突出參入首義的志士的革命活動。通過創新的篆刻藝術形式瞭解辛亥首義人物,感興趣的朋友看後可以查閱各種傳記史料。遺憾的好似有些重要的辛亥首義人物沒有照片留存,無法篆刻。

  在創作過程中,要感謝余品綬教授、熊永鑄先生的幫助,特別是得到嚴昌洪先生在酷暑中嚴格審定人物簡介,並提出了寶貴的指導意見。相信篆刻辛亥人物的光影,更能輝映歷史的親近。

  辛亥武昌首義同志會(臺灣)理事長:

  2023年9月17日晚敬筆

  1,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又名帝象,化名中山樵,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了《五权宪法》。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10月10日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暗中联络,当晚上起义。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任期1912年1月1日——1912年4月1日)。孙中山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也为政治和后继者建立了坚固而珍贵的遗产。

  2,黄兴 (1874—1916),“无公乃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1905年与孙中山共同建立了“中国同盟会”,时人并称为“开国两杰”。

  3,黎元洪(1864—1928), 武昌首义被推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共和磐石”在中国人走向共和的道路上,尽管步履蹒跚,坎坷曲折,但毕竟也是迈开第一步的先行者之一。

  4,吴禄贞(1880—1911),湖北云梦人,字绶卿。1903年主持武昌花园山聚会,确立了“抬营主义”,为武昌首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与同为士官学校毕业第一期生张绍曾(1879—1928)、第二期生蓝天蔚(1877—1921)并称为“士官三杰”。曾筹建燕晋联军,欲直捣北京。不幸被清廷爪牙刺杀身亡,孙中山称其为“盖世之杰”。

  5,蓝天蔚(1877-1921),湖北黄陂人。毕业于湖北武备学堂、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日本陆军大学。在日发起组织拒俄义勇队,任队长。归国后,在湖北、东北锻造新军,历任新军标统、协统等职。武昌起义后,与张绍曾等发动滦州兵谏,迫清廷下《十九信条》。奉天举义失败,南下大连,被举为关东大都督。后奉南京临时政府命,任关外都督兼北伐军第二军总司令,率海陆军北伐,清帝退位后下野。张勋复辟,组织旧部讨逆。参加护法运动,任靖国军鄂豫联军总司令。兵败遇害。

  6,刘静庵(1875-1911),湖北潜江人,中国早期民主革命先驱。湖北首个革命团体“武昌科学补习所”的主创者之一。“日知会”总干事。“丙午之狱”刘静庵被押五年,于辛亥首义前三月病死狱中,时人誉为“革命完人”。

  7,胡瑛(1884-1933),湖南桃源人,字经武。武昌科学补习所成立,他是发起人之一,并被推任总干事。日知会丙午一案,他被判处永远监禁。武昌首义次日始出狱,被推为鄂军政府外交部长。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任命他为山东都督。

  8,刘公(1881-1920),湖北襄阳人,字仲文。其家为襄阳三大富室之一,为革命慷慨解囊。曾与孙中山互换庚帖,缔结金兰。为重视在长江流域起义,1907年已加入同盟会的刘公结交四方豪杰,在东京正式成立共进会,并就任第三任总理。首义成功,他被推举为鄂军政府总监察,主持各项工作,并任北伐左翼军总司令。

  9,孙武(1879/一说1880-1939),湖北夏口柏泉人,字尧卿。辛亥首义“三武之一”,策动武昌首义的主要领导人。“孙武摇清”职业革命,曾参加唐才常组织的自立军,加入武昌科学补习所,日知会,筹组共进会。1911年10月9日,孙武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制造炸弹,爆炸负伤撤退,引起清军大搜捕,致使革命党人于10日仓促起义。鄂军政府成立任军务部部长。

  10,蒋翊武(1884-1913), 湖南澧县人,字伯夔。文学社社长,文学社,共进会联合,担任起义总指挥。“二次革命”失败后在广西桂林英勇就义,1921年孙中山在桂林督师北伐,为其立纪念碑,亲笔题“开国元勋蒋诩武先生就义处”。

  11,余诚(1884-1910),湖北麻城木樨河余家冲人,字简斋。“同盟会回鄂主盟第一人”,早期参加过花园山聚会与科学补习所的革命活动。留日时参入筹备同盟会,是首位回鄂主盟的中国同盟会湖北分会会长。其一直致力于革命活动,置个人生死于度外,积劳成疾,不幸于1910年英年早逝。

  12,余日章(1882-1936),湖北蒲圻人,日知会会员,中国最早“红十会”组织的创立者,美国哈佛大学教育专业毕业,任武昌文华书院附中校长。辛亥首义,联络中外人士组织红十字会亲赴战场救死扶伤,并采办军粮,完成交办采运任务。

  13,胡兰亭(1865-1936),湖北汉川人,早年皈依基督教,是教会中国化的开拓者之一。辛亥革命时期,他以教会为掩护,使武昌日知会成为孕育湖北革命的摇篮。留日期间追随孙中山,支持并参入了辛亥革命,孙中山特书赠“博爱”横匾,以示勋奖。去世之后,日知会资深会员张难先书“吾党长城”直轴,挂其追悼大会灵堂。

  14,张难先(1874-1968), 湖北沔阳人,谱名辉澧,字难先。弱寇之年,深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广结天下豪杰,曾加入武昌科学补习所,日知会等革命团体,并投入第八镇工程营当兵,成为“抬营主义”运动军队的先行者。晚年主要精力都用在搜集、编撰武昌首义史料上,著有《湖北革命知之录》等。

  15、宋教仁(1882-1913),湖南桃源人,字遁初,中华民国初期第一位倡导内阁制的政治家。华兴会的创建者之一,任副会长。同盟会成立,被推选为同盟会司法部检事长并负责宣传工作。为推动长江中下游流域的革命进程,宋教仁主持组建了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武昌首义成功,宋教仁主持制定了《中华民国鄂州临时约法》同盟会改组成中国国民党,被孙中山委任为代理理事长。孙中山称其“为中国宪法而牺牲之第一人”。

  16、居正(1876-1951),湖北广济人,字觉生,别号梅川居士。同盟会员,参与组织共进会,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组织者和指挥者之一。阳夏战争,持枪上阵,亲赴前线指挥作战,头部负伤。遗著有《辛亥札记》《梅川日记》(为筹集革命经费,偕焦达峰等三次回乡盗蔪春达城庙金菩萨)。

  17、谭人凤(1860-1920),湖南新化人,字石屏,晚年自号雪髯。同盟会重要骨干,与宋教仁发起建立同盟会中部总会,以谋取长江革命。1911年赴汉促成文学社,共进会合作。武昌起义爆发,至汉协助鄂军政府工作,曾短暂指挥武昌防卫战,任武昌防御使兼北面招讨使。

  18、汤化龙(1874-1918),湖北浠水人,字济武。清朝光绪进士,留日毕业于日本法政大学,著名立宪派头面人物,曾任湖北省谘议局议长,武昌首义任鄂军政府民政总长。辛亥武昌首义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划时代历史事变,立宪派的参入是“历史合力”的结果,汤化龙是代表人物之一。

  19、李书城(1882-1965), 湖北潜江人,字晓园。他是武昌花园山革命活动的重要成员。二次留日,参与筹备组织中国同盟会工作,还参加了黄兴在士官生中倡导成立的丈夫团。湖北留日学生主办的《湖北学生界》他是主要撰稿人。武昌首义,黄兴出任战时总司令,他任参谋长。

  20、曹亚伯(1875-1937),湖北大冶人,就读于两湖书院,为掩护革命曾入基督教。“花园山聚会”的主要成员,参加华兴会,武昌科学补习所,日知会。出席同盟会正式成立大会,被推选为湖北主盟人,后任海外评议部评议员。著有《武昌革命真史》。参与筹备同盟会,为第一个签名入盟者。

  21、刘成禺(1876-1952),湖北武昌人,字禺生。1900年在武汉参入了唐才常等发起的自立军起义,加入兴中会,追随孙中山。为宣传“排满”,孙中山授意其编撰《太平天国战史》。留日期间是《湖北学生界》创办人之一,留美时兼任《大同日报》主笔,积极宣传革命思想,有“同盟会先天会员”之誉。刘成禺著作等身,著《世载堂杂忆》等各种史科,诗集达300万字。

  22、熊秉坤(1885-1969), 湖北武昌人。字戴乾。加入日知会,共进会。第八镇工程第八营革命组织总代表,起义前工程营共进会员即达到234人,“抬营主义”的代表。首义之夜,带领工八营起义士兵,占领楚望台,主攻督署,血战阳夏,被孙中山誉为“熊一枪”。

  23、蔡济民(1886-1919), 湖北黄陂人,字幼香。幼怀革命大志,投笔从戎。参加日知会、共进会,文学社,同盟会等各种革命组织。首义之夜,蔡济民亲率第廿九标革命军冒着枪林弹雨,担任主攻督署的任务。他首义第二天建议成立谋略处,“以会议制形成发号施令”的谋略群体,该群体曾在起义成功的第一星期内,运作于鄂军政府的核心部位。1913年讨袁失败后去日本,孙中山密授湖北讨袁军司令。1916年潜赴武汉,召集旧部举事失败。1917年,任护法军政府鄂军总司令,举兵龙坪、克武穴,又败。1919年,被川军谋害。

  24、吴醒汉(1883-1938), 湖北黄陂人,字基培。入第三十标当兵,同盟会与共进会资深会员,首义之战的重要成员,亲率第三十标起义士兵猛攻督署,头部受重伤仍不下火线,继又参加汉口刘家庙之役与汉阳保卫战,有“首义金刚”之誉。黄兴亲笔书赠其一联“能争汉上为先著,此复神州第一功”。

  25、高振霄(1882-1945), 湖北房县人,字汉声。生于书香世家,早年就读于两湖总师范学堂和湖北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投笔从戎,先后参加同盟会与共进会。独自创办了《夏报》鼓吹革命,民初就被誉为享有盛名的近代武汉报人之一。首义成功后,出任鄂军政府参议和总稽查,时称“八大金刚”之一,被孙中山嘉奖为“甲等功臣”。

  26、邓玉麟(1881-1951),湖北巴东人,字炳三。曾投武昌第三十一标入伍,共进会骨干,是孙武联络军队的得力助手。他开设的同兴酒楼是联络各标兵士最 重要的中心。起义前夜他频繁穿梭于长江两岸,兵营与党人机关之间传达号令。共进会与文学社联合起义的重要策划人。首义成功,他受命担任第七协统领,参加了悲壮的汉阳保卫战,筹备北伐时被鄂军政府任命为鄂军第四镇统制。

  27、吴兆麟(1882-1942),湖北鄂城人,字畏三。曾参加日知会,投工程营当兵,工程营分前左右后四队,他逐步升任左队队官。首义之夜正值左队值守楚望台军械库,起义军占领军械库后公举他为起义军临时总指挥,攻克督署,占有武昌全城。吴兆麟在这场关键性的战斗中,起了极其重要的指挥作用。在鄂军政府创建时期,重大决策、军队整编、发印文电、清理藩库现金以及在阳夏战争中都作了卓越的贡献。

  28、蔡汉卿(1882-1952 ),湖北沔阳人,字希圣。共进会员,入南湖炮兵第八标当兵,为炮队革命党代表。首义之夜他赤膊上阵率炮队响应,人称“蔡一炮”。有“立马蛇山第一功”之誉。

  29、黄申芗(1884-1942),湖北大冶人,字少骧。黄申芗性格豪爽,好结交朋友,曾入湖北新军第三十二标当兵。为反清革命组织过各种革命小团体,共进会是以黄申芗联络的会党和新军士兵作群众基础的,曾一度代孙武主持共进会会务。参加武汉保卫战,任第十四标标统。1912年2月发动倒孙武的“群英会事变”。

  30、向海潜(1888-1974),湖北大冶人,字松坡。第三十二标正兵。会党大老,在武昌组织群英会,仿《水浒》梁山故事,基本会员为一百零八名,实际并不止此数。首义之役勇猛善战,在强攻督署的战斗中被砍伤倒地血流如注,幸被马队孙继权救起,裹伤再战。1912年黄申芗倒孙事件即是以他的“群英会”为主导。

  31、杨载雄(1881-1952),湖南澧州人,字璘轩。与蒋翊武从小是同窗好友,少时,好驰马试剑,家传武术技术。投第四十一标当兵,与蒋翊武等共立文学社,被举为参谋。首义之役参加会攻督署,藩署战斗,血战汉阳升任第六协统领。著有《陆军上将蒋翊武事略》。

  32、詹大悲(1887-1927), 湖北蕲春人,字质存。著名报刊活动家,辛亥革命先驱。《商务报》主编,使《商务报》成“湖北革命团体创办的第一个机关报”。加入文学社,在汉口出版《大江报》任主编兼发行人,《大江报》成为文学社的机关报。武昌起义,任汉口军政分府主任,率民军在汉口与清军激战。

  33、马骥云(1883-1952),河南固始人,字少卿。投入湖北新军加入日知会,同盟会,共进会。作为敢死队第三队队长,参与正面进攻总督衙门的战斗,战后任鄂军第四镇第八协统领,在总共685人的辛亥首义功臣名单中,马骥云排在甲种第35名。

  34、梁钟汉(1878-1959),湖北汉川人,字瑞堂。与弟耀汉同时献身革命。曾投混成协第四十二标当兵,再赴日本肆业东京路矿学校,经黄兴介绍加入同盟会,奉孙中山之命,回鄂开展革命运动,1907年被逮捕入狱。武昌首义后出狱,并于1911年10月11日夜在湖北汉川发动起义,响应武昌首义,任襄河游击总司令。其妻张荫兰,共襄革命,多方协助相扶终身。

  35、梁耀汉(1883-1912), 湖北汉川人,少有壮志,十五岁时外出联络志士。为广结有志之士,乃赴日本入经纬学校,得以与海外同志策划革命事宜。回国后又考入湖北陆军特别小学,以此为活动基地,交游军学两界有志之士,一时声名鹊起。其轻名利,重情义,好任侠,广交游,在武汉军学两界极其活跃,尤在长江中游会党中威信极高,孙中山亦颇借重他在华中革命组织和会党中的号召力。为扩大反清斗争转赴四川,参加和领导了四川保路运动和新军起义,民国成立奉命回鄂途中被乱军杀害,孙中山为其亲笔题词:梁耀汉革命奋斗,不幸遇难,忠魂毅魄,永远长存。

  36、张振武(1877-1912),湖北竹山人,字春山。先后加入同盟会与共进会,曾就读湖北师范学校,并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法律。出席了文学社与共进会的联合会议,参加武昌首义之役,出生入死,是著名的“辛亥首义三武”之一。

  37、王宪章(1888-1914),贵州兴义人,贵州警察学堂毕业,加入贵州革命先驱张忞组织的反清革命组织“科学会”,准备发动武装起义的机密泄露,党人被迫四散出走,王宪章转赴湖北,投武昌新军当兵。在军中广结志同道合之士,发起组织“将校团”反清团体,任团长。文学社成立,王宪章率“将校团”全体成员加,被推举为文学社副社长。首义之役率民军血战汉阳。武昌首义前夕,众人推举蒋翊武为总指挥,王宪章为副总指挥,孙武为参谋长。

  38、董必武(1886-1975),湖北黄安人,又名董用威。17岁时考中秀才,武昌首义爆发,董必武毅然奔赴武昌投入战斗,阳夏战争期间,参加了三道桥血战。停战议和时期,曾被鄂军政府任命为理财部秘书。先后加入同盟会和中华革命党,从一个晚清秀才成为坚定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者,从此走上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不懈奋斗的职业革命家道路。

  39、向岩(1870-1958),湖北汉川人,字少蒨。留日入东斌陆军学堂专攻兵科,任该校学生同志会会长,加入同盟会。回汉后秘密运动革命,事泄而避走四川,时同乡党人梁耀汉亦因丙午日知会党狱案逃入四川,二人协力同心在四川共谋革命,时人称“四川新军,业经梁耀汉,向少蒨运动成熟”。武昌首义成功奉命返回湖北,任鄂军第八师参谋长。南北议和后,向岩在1912年秋,以天下为己任,以“神州大布衣”的平民身份,发表《自请为公仆之通知书》自荐担任民国大总统。

  40、陈时(1891-1953) ,湖北黄陂人,字叔澄。十六岁赴日留学,先后就读庆应大学,中央大学,早稻田大学,宏文学院,经黄兴介绍在东京加入同盟会。参加武昌首义,出任军政府财政秘书。民国成立,陈时筹建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私立大学——中华大学。

  41、胡祖舜(1885-1948), 湖北嘉鱼人,字玉斋。曾投第三十一标第三营当兵,共进会员。在武昌胭脂巷十一号租屋居住,成为革命机关。共进会与文学社联合大会即在此召开。武昌首义,任辎重第二营管带,积极投入阳夏保卫战战斗。1912年当选国会众议院议员。著有《六十谈往》、《武昌开国实录》。

  42、胡鄂公(1884-1951), 湖北江陵人,字新三。肆业保定高等农业学堂林科。广结革命志士,成立“共和会”任干事长。并在北京、天津、山东、山西、陕西、河南等地成立分会,成为当时北方地区最大的革命组织。武昌起义,他正南返抵汉,参加了鄂军重要的指挥事务,并充黄兴的副官。曾获中华民国第一张委任状,编号为“委字第一号”“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黎为委任事:委任胡鄂公为鄂军水陆总指挥,有指挥鄂军水陆师之全权,此状”。著有《辛亥革命北方实录》《武昌首义三十三日记》等。

  43、张知本1881-1976), 湖北江陵人,字怀九。毕业日本法政大学,在东京加入同盟会。武昌首义,担任鄂军政府首任司法部长。

  44、张竹君(1876-1964), 广东番禺人,中国最早接受系统西医教育并独立执业的女医师之一。在辛亥革命阳夏保卫战中,她率红十字会救护队出生入死枪林弹雨,长达43天救死扶伤千名士兵,被誉为“南丁格尔”再现。

  45、熊十力(1885-1968),湖北黄冈人,字子贞。早年投笔从戎,运动新军,实行“抬营主义”。主持黄冈军学界讲习社,为反清革命奔走呼号。加入日知会、同盟会。武昌首义,任鄂军政府参谋。后著有《新唯识论》等,为中国当代哲学之杰出人物。

  46、黄侃(1886-1935), 湖北蕲春人,字季刚。留日入早稻田大学学习,结识孙中山,黄兴,章太炎等革命志士,加入中国同盟会。《大江报》因黄侃所写《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时评遭查封,其文气势磅礴,情感强烈,笔锋犀利。“大江报案”是武昌首义的导火索。

  47、李作栋(1889-1958),湖北沔阳人,字春萱。两湖师范理化专修科毕业。参加共进会,被推为会中理财。起义前,为共进会、文学社联合作了重要工作。在联合会上被推为理财部长。武昌首义成功,鄂军政府成立,任理财部长。

  48、万声扬(1878-1940),湖北黄陂人,字武定。两湖书院学生,与黄兴等同赴日本留学。《湖北学生界》杂志创办人之一,积极参与花园山聚会活动,加入同盟会。武昌起义,历任军政府秘书,政事部首任文书局长,阳夏保卫战司令秘书。他还是近代知名数学家与书法家。

  49、周占奎(1886-1969), 湖北黄冈人,清末入工程营当兵,右队二棚正目,共进会员。参入占领楚望台,进攻清督署战斗,民军扩编任管带。

  50、万鸿喈(1890-1965),湖北黄岗人,响应“抬营主义”号召,投入第三十一标第一营前队当兵,文学社社员,受蒋翊武委托参加文学社洪山会议。参加武昌首义。曾写有《与友人论辛亥革命书》。

  51、胡康民(1880-1953), 湖北黄陂人,曾投第三十一标当兵,获五品军功。武昌首义任鄂军都督府首任审计科长。

  52、石瑛(?-?), 湖北通山人,字蘅青。清末举人,公费赴欧留学,进入比利时皇家自然科院学习,是同盟会欧洲支部的创办人之一。1912年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其任机要秘书兼全国禁烟总理。南北统一,被选为湖北省议会议员和国会众议院议员。

  53、杨玉如(1878-1960),湖北沔阳人,清末官费留日学师范。同盟会共进会会员。为促成共进会,文学社联合,多方奔走。武昌首义任鄂军都督府秘书长。著有《辛亥革命先著记》一书。

  54、潘正道(1885-1958),湖北黄陂人,字孝侯。早年投笔从戎,先后在湖北武普通学堂与保定军官学校学习。毕业后分配到骑兵边防军任职,驻防蒙古。武昌首义时回鄂,筹组“奋勇军”一支,直捣敌后,光复河南罗山。

  55、潘康时(1888-1942),湖北黄陂人,字怡如。早年投笔从戎,入湖北新军第四十一标当兵,先后参入筹组群治学社,振武学社与文学社。后升任第一营左队队官,是湖北参加辛亥革命组织的首位官佐。武昌首义后返鄂,时汉阳失守,仍召集旧部,组成“奋勇军”,直插江北,以扰清军后路。

  56、赵均腾(1876-1951),湖北黄陂人,字南山。南京陆师学堂毕业,与赵声既同学又三观契合。“楚材外用”入黔创办陆军小学,任监督,“因庇护学生撤差”。闻武昌起事信息,从湖南洪江水师统领任上赶回武昌,委任荆襄水师统领,民军扩编,长江水师与荆襄水师合并,任水师统制,鄂军政府军事顾问。

  57、万耀煌(1891-1977),湖北黄冈人,字武樵。投筆从戎,入新军第41标当兵,考入湖北陆军小学堂,武昌陆军第三中学,被推荐到保定军官学校深造。武昌首义返鄂,任参谋部参谋,阳夏保卫战,任黄兴战时总司令部参谋。

  58、夏斗寅(1885-1951),湖北麻城人,字灵炳。投湖北新军第三十二标从军,参加共进会,同盟会,后任三十二标队官,武昌首义,参与进攻督署,汉口刘家庙等等战役。

  59、徐源泉(1886-1960),湖北黄冈人,字克城。任南京陆军中学实习教官,武昌首义返鄂,组织一支三百人的学生军,被推为队长,参加阳夏保卫战。

  60、刘英(1881-1921),湖北京山人,字丹书。赴日留学,入明治大学习政治经济,结识孙中山,加入同盟会。在东京参入发起成立共进会。在武昌首义的第三天在京山永漋河起义,呼应武昌,意义重大。义军即东下攻占天门县城,继光复潜江,又占监利,解除了清军从西侧进攻武汉的隐忧。首届国会众议员。

  61、刘铁(1888-1915), 湖北京山人,字壁如。刘英胞第。与兄同游学日本,加入同盟会,共进会。武昌首义,刘氏兄弟在永隆河作有机配合,牵制了汉水流域一带的清军,为保卫首义成果,率京山子弟兵东进武汉参加战斗,为“阳夏之战”立下了不朽功勋。

  62、蔡良村(1888-1919), 湖北黄陂人,两湖总师范学生,共进会员,以文字鼓吹革命。武昌首义,鄂军政府所发檄文,很多由他起草,并被推举为军务部秘书长。继受命参与筹办鄂军政府机关报《中华民国公报》,1911年10月16日,中华民国的第一张政府公报《中华民国公报》创刊。继任社长兼经理。

  63、李翊东(1888-1960),湖北黄冈人,字西屏。投工程营当兵,考入湖北陆军测绘学堂,共进会员。首义成功,黎元洪被推为鄂军都督,党人迫黎在安民布告上签字,他代签一“黎”字贴出。黄兴成立战时总司令部,他为总司令部参谋之一。

  64、刘玉堂(1876-1949), 湖北咸宁人。遍历长江流域,广结豪杰,为长江中下游极有威信的青帮大佬,人称“刘大爷”。加入日知会,共进会。他开设的新大方栈,即作为革命的秘密机关。辛亥革命期,他赤胆忠心,出生入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授予首义一等勋章。

  65、徐万年(1880-1954), 河南南阳人,字寿亭。投炮兵第八标当兵,共进会员,并充炮八标总代表,经他介绍入会的炮队士兵约有两百人。首义之夜率炮八标全体战士,带炮十二门,投入激烈的战斗。鄂军政府成立,他负责管理全军粮饷,汉口炮战,他曾担任临时指挥,前卫司令和督战长。总监察处成立,任稽查部长,功绩卓著,被列为甲等功臣。徐万年淡泊名利,清贫一生。

  66、容景芳(?- ?),湖北武昌人,字虚丹。既为文学社员,又为共进会员,参加与组织新军工程第八营革命,参加占领楚望台进攻督署,阳夏保卫战等战斗。

  67、鲁祖轸(1894-1980),河南新野人。家贫从军,入第十五协第三十标第三营当兵。加入文学社。随队占领楚望台后,即向督署进攻,参加了“阳夏鏖战”。因作战勇敢,不畏生死,获鄂军政府颁发的“赏功执照”。

  68、王云龙(1876-1962),湖北咸宁人,字伯雨。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在东京加入同盟会,共进会在东京成立,又入共进会。首义前应孙武函召返鄂,在宝善里革命机关总部,孙武检验炸药出事,他是在现场的六人之一,也受了轻伤。1911年11月10日被委为中华民国成立后武昌县第一任知事。

  69、杨王鹏(1887-1916), 湖南湘乡人,字子昆。入湖北新军第四十一标当兵。先后组织群治学社,振武学社,被推为振武社长。因革命被撤职回乡。辛亥湖南光复,任湖南都督府秘书,听有文告,多由他起草发出。焦达峰被害后,赴武昌任鄂军政府人事局长。群治学社和振武学社是发动武昌首义两大组织之一的文学社的前驱。

  70、范熙壬(1878-1938),湖北黄陂人,字任卿。曾参加了震惊中外的“公车上书”,后以初试和复试第一名考入京师大学堂仕学馆。1904年,负笈东瀛,就读京都帝国大学法科,与黄兴、宋教仁过从甚密。在东京创办《新译界》杂志,介绍东西论著及政法制度,探求立法救国。首义成功,返鄂任湖北都督府总务秘书。是中国清末民初司法体系的构建者与实践者,首届国会众议院议员。

  71、熊继贞(1880-1958), 湖北武昌人,日本铁道院毕业,同盟会会员。武昌首义,任鄂军政府交通部部长,在他的精心安排和现场指挥下,为阳夏保卫战提供了有力的交通保障。

  72、郭寄生(1886-?) ,湖北宜昌人。湖北方言学堂学生,共进会会员,担任方言学堂代表。邓玉麟办“同兴酒楼”指定他管帐,“同兴酒楼”成了党人在武昌兵营门口开的征兵站。曾任鄂军都督府军法科课长,汉口战事紧张,约集同志参加战斗,扼守满春茶园。

  73、魏文林(1888-1960),湖北武昌人,字琴轩。首义之夜,随工程营第一枪,抢占楚望台,参入敢死队,经一夜激战,攻占总督署。“阳夏保卫战”敢死队血战汉口刘家庙,汉阳梅子山。为表彰魏文林的功绩,鄂军政府授予其首功执照一份(原物现存于湖北省博物馆)。

  74、杨时杰(1881-1956),湖北沔阳人,字舒武。清末游日本,由孙中山主盟加入同盟会,刘公主盟入共进会。曾作为共进会代表之一参加与文学社代表共商联合大计。黄兴为战时总司令,任其为督战员,参赞戎机。作为湖北代表之一参加南京临时大总统选举会,选举了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国会成立,当选为众议院议员。

  75、喻育之(1889-1993),湖北黄陂人,字英才。湖北陆军测绘学堂学生,共进会会员。曾参与发起测绘学堂学生剪辨运动。武昌首义,与同学迅即响应,参入攻打湖广总督署,参加敢死队赴汉口韵生路、循礼门、大智门一带作战。喻育之享年104岁,是中国最后一位离世的辛亥首义志士。

  76、冯亚佛(1876-1962),湖北汉川人,字亚甫。东渡日本留学,加入同盟会。奉孙中山之命,到南洋婆罗洲宣传革命,组织发展同盟会员,任《中华日报》编辑,并经营酿酒事业,筹措革命经费,资助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武昌首义,回鄂任都督府秘书。

  77、范腾霄(1883-1952),湖北利川人,字瀛槎。组织革命团体“武库”,加入科学补习所,日知会。被选派日本留学习海军,经宋教仁引见孙中山,入同盟会。武昌首义返鄂,正值汉阳失守,范起岸直达军务部参加军事会议,反对放弃武昌攻南京之主张,说出了别人想说而说不出的理由,从而定下保卫武昌战略决策。多年后张难先称“此一举事不朽矣!”

  78、李赐生(1887-1950),湖北孝感人,名龙。共进会员,膂力过人,富有胆量,是孙武的得力助手,并与之义结金兰。武昌首义,出入枪林弹雨,把第一面九角十八星旗插上武昌蛇山之巅,人称“辛亥首义第一旗”。

  79、李白贞(1886-1966), 湖北黄陂人,共进会员。“摇清四友”之一,是孙武反清坚定的追随者。在汉口歆生路设立荣昌照相馆,为共进会总部秘密联络机关。起义前遵刘公嘱,刻“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印”,人称“辛亥第一印”。

  80、李廉方(1878-1959), 湖北京山人,原名步青,字福廷。1902年留学日本弘文书院速成师范科,参与创办《湖北学生界》《汉声》杂志。返鄂后寓居武昌花园山孙森茂花园,吴?贞、吕大森、李书城、耿伯钊常聚会李之寓所,畅谈革命,联络志士,并介绍青年潜入军队,以运动新军确立“抬营主义”。其寓所被称作“花园山机关”,史称“花园山聚会”。武昌首义,先后任鄂军都督府首席秘书,季雨霖北伐军顾问官。首先提出以首义日—10月10日为国庆日,经临时参议院决定通过。

  81.田桐(1879-1930),字梓琴,湖北蕲春人。曾任武昌起义战时总司令部秘书长、中华革命军湖北总司令、湖北省政府委员兼江汉宣抚使。

  82、马超俊(1886-1977), 广东台山人,字星樵。毕业于日本明治大学,孙中山主盟加入同盟会。武昌首义,他率广东华侨敢死队驰援,任总队长。赴汉后直抵大智门战场,继而参加了悲壮的汉阳兵工厂保卫战,与清军血战8日8夜,弹尽绝援,才奉命撤回武昌。

  83、彭楚藩(1884-1911),湖北鄂城人,字青云。先后加入共进会和文学社,并担任两个组织的宪兵营革命代表。利用自己宪兵的特殊身份搜集清军情报,并居中调解两会关系,在筹备起义的过程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首义前夜孙武事泄,全城大搜捕随即展开,他本可撤走,但他决意与战友共生死,主动申明自己是革命党人,次日清晨在武昌湖广总督署门前从容就义,为武昌首义三烈士之一。

  84、刘复基(1885-1911),湖南常德人,字尧澂。曾加入华兴会,发动长沙起义,在日本由宋教仁介绍加入同盟会,在武昌加入日知会。文学社成立,刘复基为评议部长。为共进会与文学社的联合,他做了大量的工作。10月10日凌晨英勇就义,史称“彭、刘、杨”三烈士。

  85、杨洪胜(1875-1911),湖北谷城人,字益三。湖北新军第八镇第三标当兵,结识刘公、孙武等革命党人,立志革命,文学社员。起义前夕,受命请长假离营,在武昌中和门正街右旗营房附近设小杂货铺为革命联络据点。起义总指挥部成立,杨洪胜任军务筹备员,负责运送军火至工程营,10月9日被尾随军警捕获,1911年10月10日凌晨与彭楚藩、刘复基同时就义。现武昌阅马场建有三烈士塑像。

  86、李基鸿(?-1973),湖北应城人,字子宽。官费留学日本,入东京法政学校,在日本加入同盟会与共进会。开始其革命生涯。后赴南洋群岛联络华侨宣传革命。武昌首义返鄂任鄂都督府参议,参与“群英会”事件。1912年初代表黎元洪赴沪恭迎孙中山莅鄂。

  87、王世杰(1891-1981),湖北崇阳人,号雪艇。清末考入北洋大学采矿冶金系,就读期间听闻武昌首义,立即辍学南返,冒险入武昌危城,时汉口,汉阳均已失守,情势至为危急。初在都督府任秘书,协助石瑛处理涉外事务,后奉黎元洪命,以代表名义赴湘请援,湘军援鄂,守城士气大为振奋。1912年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协助石瑛筹组国民党鄂支部。国立武汉大学建立时,第一任校长。

  88、李四光(1889-1971),湖北黄冈人,原名仲揆,字福生。官费赴日本留学,结识了宋教仁、马君武等革命党人,经孙中山主盟加入同盟会。孙中山还赞誉他八字“努力向学,蔚为国用。”武昌首义,返鄂任都督府参议,后任鄂军政府实业部部长。“地质之光”李四光从追求民主共和开始了《石迹耿千秋》的传奇人生。

  89、江炳灵(1885-1972),湖北沔阳人,字庆林。清末投湖北新军第廿一混成协马队第十一营当兵,挑入湖北陆军特别小学堂为学兵,共进会员。宣统庚戌,长沙发生饥民抢米风潮,鄂军前往镇压,革命党人密谋乘机起事,因运枪弹入城事泄,首事者纷逃走,江炳灵逃四川。武昌首义,返鄂任都督府军事参议。

  90、赵师梅(1894-1984),湖北巴东人,清末考入武昌昙华林中等工业学堂,电机班,共进会员,任校内共进会代表。首义前夕,赵师梅等三人受刘公之命,制作“铁血十八星旗”,起义当天冒着生命危险赶往南湖炮队,通知炮队配合进攻督署,并参加了围攻总督府的战斗,“阳夏保卫战”中,他坚持奋战达一月之久,在汉阳防守战中负伤,因军功卓著被授予甲等功勋。1913年孙中山从武昌首义的志士中选拔一批革命青年出国留学,赵师梅作为第一批留学生赴美国留学。

  91、季雨霖(1881-1918),湖北荆门人,字良轩。湖北将牟学堂毕业,任第三十一标三营督队官,与刘静庵共结日知会,军界参加日知会的人多由他介绍。光绪丙午萍醴起义,他参与响应密谋,事泄与梁耀汉出走四川。他们同当地党人联系,参加过几次起义,屡败屡战。武昌首义,绕道回鄂,被委为标统参加了惨烈的“阳夏保卫战”。民军扩编,季雨霖任第八镇统制,出任安襄郧荆招讨使。

  92、耿伯钊(1883—1957),湖北安陆人,名觐文。吴?贞发起的“花园山聚会”的骨干,他常住于此,负责接待各方志士。曾与李书城随吴?贞应黄兴邀赴湖南长沙筹组华兴会。1904年自费留学日本,入士官学校第六期骑科。在士官生中组织“丈夫团”任主席,同盟会早期会员。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任总统府军事秘书长兼大总统顾问。

  93、李长龄(1861—1928),湖北天门人,字筱香。鄙视科举,无心仕官,以古文辞和算学见长。为争取新军,做了深入细致的工作,日知会成立,他率新军青年毅然加入,为日知会最年长者会员。文学社成立,他欣然前往加盟,见社中同志多已剪发,他说“革命在精神,不在形式,无辫不如有辫便。”武昌首义,短暂任鄂军政府秘书,清帝退位,即功成身退,从此还乡不再出,授徒自给。

  94、胡石庵(1879—1926),湖北天门人,字天石。弱寇之年曾在北京从谭嗣同游,戊戌变法失败,回武昌肆业经心书院,得与唐才常相识,自立军起,他是参谋之一,唐被杀,出逃上海。为革命计,曾一度置身汉防营,密谋运动军队。武昌首义的第二天,创办首义第一报《大汉报》,激励将士斗志。孙中山赞曰“石庵一枝笔,胜过十万兵。”黎元洪则亲笔题写“赤手挽澜”和“革命的马前卒”相赠。

  95、甘绩熙(1886—1951),湖北利川人,字穆清。共进会会员,陆军特别小学堂,附设测绘班学生。率敢死队全程血战“阳夏保卫战”数次负伤,胡石庵为之作《甘侯行》长歌以美之。

  96、蔡辅卿(1865—?)湖北咸宁人,家贫年少即到汉口打杂,跑街。自立门户后,生意日盛,成为汉口八大帮行之一的药材帮的商董,汉口咸宁会馆馆长,1911年蔡辅卿当选为汉口商务总会总理。武昌首义,在维持城市社会秩序,促成汉口军政分府的建立,协助民军作战等方面,均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97、宛思演(1887-1951), 湖北黄梅人,字希曾。辛亥以前,荡尽家产以创办《商务》《大江》诸报,灌输革命思潮,鄂新军士兵人手一纸,影响至深。首义成功,他悄然引去,回归乡野。熊十力说他“居穷守约,思演不负社会,社会实负思演”。

  98、陶德琨(1887-1951),湖北襄阳人,字仲涵。以优异成绩获取官费,选派赴美留学八年,在美结识孙中山,接受其革命思想。武昌首义,参加筹建鄂军政府,办理外交事宜。《鄂州约法》的起草人之一,继而任鄂军政府理财部长。

  99、余祖言(1873-1938),湖北麻城人,字任直。1904年留学日本,入弘文学院,与田桐、居正一道积极筹建同盟会。回国后联合文学社、共进会策划武昌起义,在鄂东从事大量的基层工作,武昌首义,刘公任总监察,其任总监察处秘书。

  100、李淑卿(1892-1950),广东某县人,字文华。刘公夫人,亦是得力助手。宝善里机关失慎,她也被逮捕,处之泰然。由汉口军警押解武昌候审,亲见三烈士就义壮烈情景。鄂军政府成立总监察处,刘公任总监察,她任监印员。武昌首义,女子出任公职她是第一个。凡是妇女投身革命都由她接见,《中华民国公报》刊有启事,声明“每日在抱冰堂与各姊妹接谈,不周之处,尚祈鉴原”刘公任北伐左翼军总司令,她仍监印信,随赴襄阳。

  101、高仲和(1876-1975),湖北枣阳人,字中原。以官费选派赴日留学,入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武昌首义,即绕道南返武昌,就任鄂军政府秘书职。安襄郧荆招讨使署成立,季雨霖任招讨使,他任秘书长。著有《北征纪略》。

  102、蒋秉忠(1882-1958),湖南衡阳人,字兰圃。清末投笔从戎,先入水师,后投陆军,湖北陆军特别小学堂毕业后入第二十九标第二营任司务长。日知会、共进会会员。武昌首义,当晚即随第廿九标投入战斗。鄂军政府成立设集贤馆,蒋秉忠任馆长,当时到集贤馆投效者甚多,他组织接纳了一万余人。他素善绘画,后创办了华中地区第一所美术学校——武昌美术学校。

  103、苏成章(1884-1933),湖北利川人,字斐然。武昌两湖师范学堂革命党人代表,参加了文学社、共进会主要负责人联合起义的联席会议,制定了起义计划。武昌首义,是《中华民国公报》创办人之一,总稽查部八大总稽查之一,被列为甲等功勋之一。

  104、孙继权(1891-1981),湖北随县人,又名蒸民。新军第八标马队二营前队士兵,文学社社员。武昌首义,马队受命增援步军,与马队弟兄冲到总督府门前,尸横遍地,不顾生死,攻占了总督府。其骑马攻进前门之际,看到同党步军摔落桥下,满身是血,于是掉转马头,拉起那位先前攻打总督府的英雄,伤者就是后来的洪门大佬向海潜,俩人从此成为莫逆之交,七十年来,交往不断。

  105、曹珩(1892-1984),湖北天门人,字楚翘。湖北新军四十一标一营后队,五棚正目,文学社骨干,营代表。参与攻打总督府战斗及“阳夏保卫战”,身上大面积烧伤,累累疤痕相伴一生。享寿九十四岁,长眠台湾。

  106、李六如(1887-1973),湖南平江人,名抱良。到湖北参加新军,入第四十一标第一营左队正兵,加入群治学社,振武学社,武昌首义参加了阳夏战争,任第七协第十三标统带。著有自传体小说《六十年的变迁》。

  107、邱文彬(1886-1972),湖北襄阳人,字质愚。第四十二标士兵,文学社社员,任第四十二标副代表兼第一营营代表,武昌首义,率队占领汉阳兵工厂。著有《阳夏光复史略》一书。

  108、童愚(1883-1962),湖北黄冈人,字希古。湖北陆军测绘学生堂学生,武昌首义,参加了阳夏战争。

  109、李亚东(1872-1936), 河南信阳人,日知会重要骨干,日知会丙午遭破坏,被捕入狱,至武昌首义始出狱,被推为汉阳府知事。

  110、牟鸿勋(1888-1928),湖北利川人,字猷宣。肆业两湖总师范学堂。共进会员,出席共进会与文学社联合会议。武昌首义鄂军政府成立,出任《中华民国公报》经理,总稽查部成立,为八大总稽查之一。

  111、祝制六(?-1912),湖北荆门人,日知会员,文学社骨干,新军四十二标文学社代表,武昌首义光复汉阳,占据汉阳兵工厂发挥了重要作用。1912年倒黎凤潮未遂被杀害。

  112、詹蒙(1892-1911), 浙江武义县人,字仰高,南京陆军第四中学学生。武昌首义,率同学驰援武昌,任学生军领导,阳夏保卫战中壮烈牺牲。詹蒙赴武昌前,给父亲写下了最后一封家书:“父亲大人膝下禀者:男游杭四载,所费银实多,大人之汗血,而大人之望于男者,因切而且深深矣。然而时丁厄运,中原逐鹿,人心思乱,揭竿而起者随处皆是。男既为军人,不能不从事于戎马,惟兵凶战危,不能料其必胜,亦不能预知不死。万一男能出九死于一生,则当再养大人而尽孝道。不然,若从此久别,则四弟长大尚足以奉养父母而嗣后也。徜男得天之祐,蒙祖宗之庇,尽国民之义务,实亦终身愿也!父亲阅男书,可以死生怨泣。盖死生有命,人必有一死,况死中可以求生也。男此行矣,至于所在,则堂堂中国随地可以立足。嗣后再行禀明,敬请福安。九月初六日,男敬呈”。

  赵金山,男,1961年11月生,湖北荆州市沙市区人。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中国肖像印研究会常务理事、南京汉风书画院肖像印篆刻院院长。赵金山篆刻师从西泠印社前辈汪新士,肖像印师从中国肖像印研究院院长张耕源。2018年在福建泉州举办“赵金山篆刻英雄人物肖像印展”,2019年在福建省德化县举办“赵金山篆刻英烈人物肖像印展”,作品先后被“林则徐纪念馆"、“闻一多纪念馆”、“方志敏纪念馆”、“焦裕禄纪念馆”收藏。为各界人物治肖像印上千方,其作品作为国礼赠送外国首脑。赵金山作品人物肖像印均采用无印稿刻治。2018年、2019年、2020年其佛像印作品入参“中国佛像印展”现为中国佛像印研究院研究员。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