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元老林森

辛亥革命网 2023-06-19 09:31 来源:团结报 作者:林伟功 查看:

林森,原名天波。1887年因反清言行被开除学籍。是年考取台湾电报学堂学习,曾返乡与邻乡郑氏女完婚。1893年,妻病故,林森誓不再娶,遂广交有识之士,投身民主革命。

  林森(1868年—1943年),原名天波。3岁时随父迁居福州。1876年至1887年在福州仓山教会学校培元学堂、鹤龄英华书院就读。目睹清政府腐败,外侮踵至,在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思想熏陶下,每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自励。1887年因反清言行被开除学籍。是年考取台湾电报学堂学习,曾返乡与邻乡郑氏女完婚。毕业后任职台北电报局。1893年,妻病故,林森誓不再娶,遂广交有识之士,投身民主革命。

  1895年甲午战败,清廷割台于日本。林森愤起反日,且与兴中会及孙中山取得联系。为开展反清活动,入母校英华书院任教。戊戌政变时,林森赴台湾正式加入兴中会,并协助筹组台湾分会。1899年春,林森又受命回闽,与林泽人、冯超骧、林述庆等人着手筹组兴中会福建分会。

  1900年,林森考入上海江海关,继续广交旅外闽籍人士,开展反清活动。1903年春,与潘祖彝、史家麟、林述庆等在上海三山会馆创立福建学生会,当选为会长,并与旅外闽人黄乃裳、胡文虎、陈嘉庚等取得联系;旅日青年林文、方声洞、林觉民等均为成员。1905年8月,同盟会成立,林森率全体成员加盟。翌年,在榕组成同盟会福建支会。黄乃裳称赞:林森“聚东西洋及省内外福建学界名人于一堂……为改革中国准备……其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尤属难能可贵。”时清政府与日人订立《福建不得让与他人》之条约,林森组织同志调查日人在闽之举动,口述《闽警》一书散发,以唤醒民众。

  1909年,林森调任九江关协办,组织同盟会九江分会,在组织营救于右任、惩戒英领事与任意杀人的印度巡捕等活动中,名重长江流域。

  1911年,广州起义前夕,林森转运枪械往广州。起义失败后,林森由沪返榕,处理善后,并策动新军、海军舰队准备举事。

  同年10月10日,武昌首揭义旗。23日晚,林森在九江兵不血刃和平举义,清军反扑,汉口失守,林森亲率敢死队,带钱饷枪支增援武昌。接着,林森返回九江,策动海军舰队举义成功,组织陆海军联合委员会。不久,武汉形势又危,安庆动乱迭起,林森主持军事会议,派舰队援鄂、陆军援皖,更派员赴镇江,支援林述庆举义成功,使海军大批舰艇归附,进而攻取南京。林森在稳定辛亥革命大局中,功勋卓著。

  1912年1月28日,林森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议长,主持《临时约法》等重要文件的制定。清帝退位,孙中山荐袁世凯以代,林森在议院盛赞孙“虽柄国不满百日,而吾五大民族所受赐者,已靡有涯矣”。后袁世凯弄权,林森愤而辞议长职,按孙中山指示返闽组织国民党福建支部。

  1913年,参众议员又选林森为国会全院委员长。国民党理事长宋教仁被暗杀,林森主持追悼会,并通过国会严令追查凶手。后形势危急,林森离京返闽。随后东渡日本,追随孙中山,加入中华革命党。旋赴美任美洲党务负责人,当选为总支部长,继兼筹饷委员长、民国维持总会会长。为筹集讨袁、党务经费,他率冯自由等人分赴南北美洲各地,组建50多个国民党分部。三年中,作出显著成绩,被孙中山定为负责领导除东京、台湾之外所有的海外支部的“领袖支部”,“并予旧金山支部长林森……以权宜处分之权”。

  1916年,林森回国,组织“宪政商榷会”,力主宪法应列入地方制度专章。翌年6月,黎元洪解散国会,林森与两院议员南下广州追随孙中山,以护法号召西南。8月,林森任议会非常会议副议长。他力持选孙中山为军政府大元帅,遂任外交部部长,并赴新加坡等地募集元帅府、北伐经费。

  1918年5月,林森回国即往探望受西南军阀排挤而辞职的孙中山,孙介绍国内动态后,称许林森“自入兴中会至今,无一事、无一役,不是笃行革命宗旨而不稍怠”,称赞他“高才饱学,谦冲为怀,甘为鼓吹家、实行家,此不独个人感激得一知己,尤为全民幸福称庆也!”同年8月,林森再当选为参议院议长,为弘扬正气,悼念英烈,林森以议长名义向国内外筹款修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并组织大规模祭祀活动,编纂《黄花碧血集》,翻印林觉民《绝命书》。

  1920年4月,由于“桂系军阀压迫国会更毒于袁氏”,林森率多数议员离粤。同年11月,孙中山返粤重组军政府。翌年1月,林森重整国会,取消总裁制,制定政府组织大纲,制止了陈炯明觊觎总统之职的阴谋,“不动声色而握天下于泰山”,推举孙中山为非常大总统。同年5月5日,孙中山就职,林森代表国会授印符并致辞。孙中山设大本营于广西,筹划北伐,林森受命留守广州代行非常大总统职权,并以议长名义向海外筹募北伐经费。孙中山称“子超为最忠于吾党主义,力倡民治之一人”。

  1923年10月,孙中山决心改组中国国民党,林森等9人为临时中央执行委员,负责主持改组事宜。翌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全大会”在广州召开,国共第一次合作,林森、李大钊等5人被孙中山指定为主席团主席。会上林森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海外部部长。

  同年3月12日,孙中山病逝,林森赴京主持祭葬事,负责踏勘南京陵地及总监修。7月1日,国民党中执委决议改大元帅府为国民政府,林森为五常务委员之一。8月20日,廖仲恺被刺,林森通电要求缉拿凶手,组织特别法庭审理,被指定为特庭首席检委。9月1日,林森主持广州举行的廖仲恺安葬仪式。9月18日,林森代表国民政府率国民外交代表团赴北京,负责与段祺瑞政府继续谈判召开国民会议事项。

  1927年,宁汉沪合流,林森被推为特别委员会委员、海外部委员、国民政府委员会委员,翌年,当选为国民政府常委、立法院副院长及迎榇专员。旋又兼任侨务委员会委员长、革命勋绩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监察委员、中山陵管委会常务主委。

  1931年,林森任立法院院长,代理国民政府主席,年底当选为主席。1932年元旦,林森宣誓就职。随后连下“言论自由、广集人才献策救国、严惩贪污”三令。“一·二八”事变后,林森主持召开了国难会议及强烈抗议日本承认“满洲国”。林森勤政爱民,事事认真,所有公务文件大到军国大事,小至普通一兵的抚恤,均亲自处理签署发布。

  1936年7月,林森在“二中全会”开幕词中强调“要精诚团结,一心一德,奉行总理遗教,努力向前。”12月,西安事变发生,林森明确表示“讨伐令不可下”,力主和平解决,且认为“张学良所部是爱国的”,所以极力保护张学良,用主席特权于翌年1月4日、2月18日连下赦免、复权令,但蒋介石拒不执行,长期幽禁张学良。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林森号召“全民奋起,全力抵抗……保卫国家之独立,维护民族生存”。同年9月22日,中共中央发表《共赴国难宣言》,国共二次合作携手抗日。10月30日,国府西迁重庆,林森抵渝受到十余万民众热烈欢迎。不久,北平、南京相继成立伪政权,林森声明无效,并明令通缉汉奸头目。翌年3月,林森赴武汉主持国民党临时代表大会,通过《抗战建国纲领》,决议召开国民参政会等。同年7月,国民参政会召开,林森致词,寄重望于民主参政,希望全国团结抗日,指出“多难兴邦”“吾人既以此身许国家民族,自当冒万难以达抗战必胜、建国必成之志愿”,并亲书“抗战必胜”激励全国。

  1938年12月,汪精卫叛逃投敌,林森以中监委常委负责人身份力主开除其党籍,并明令通缉。当汪精卫炮制所谓“中华民国政府”主席林森(由汪精卫代理)时,林森不顾古稀之年,至电台痛斥汪伪等汉奸,盗窃名器、叛国投敌的卑鄙行径。号召“全国军队和人民,无论南北东西,都要各尽各的本能,各守各的岗位,齐心协力,团结精神,坚持抗战立场,肃清汉奸”,“迅速恢复失地,拯救沦陷区内的人民,打破敌国军阀的阴谋……维护世界人类正义与和平”。

  为弘扬民族正气,林森下令褒扬众多抗日烈士,在南岳衡山建忠烈祠,亲书纪念堂大匾以示景仰之情。林森为谢晋元团长追悼会亲书“坚苦忠贞”四个大字以悼。

  每年元旦,林森均至电台发表全国精诚团结,一心一德,共抗日本侵略等讲话。当日机对重庆施行“疲劳轰炸”,国府礼堂及办公室两度被炸,林森立即饬工修复,并以“敌机能毁吾物质,不能毁吾精神”号召全国。自林森代表国家宣布与日德意三国宣战后,他虽至高龄,公务从不少怠,并致力着手废除英美不平等条约的工作。

  1943年5月,林森车祸中风,6月稍有好转。8月1日下午7时4分,林森逝于林园官邸,享年76岁。国民政府为林森举行隆重的国葬,将其安葬于重庆双河桥林园中,并下令改闽侯县为林森县。中共中央致唁电“林公领导抗战,功在国家”。《新华日报》发表社论《为元首逝世致哀》。福州各界将福州屏山镇海楼辟为林森纪念堂,以纪念林森。

  林森一生极其重视教育,指出“欲使中华民族生气勃勃,发扬过去数千年之伟大文明,必须从教育入手”,认为“将一切靡费用于教育上最好……地大不足以为宝,人众不足以为恃,惟道德与学问,为立身立国之根本”,除捐资在故乡尚干、凤港、禄家等地办学外,遗嘱将俸资50万元拨作考选留学欧美研习自然科学学生奖学基金,并手订办法二十四条;另将所余遗产捐作办“尚干职业学校”基金。

  对于林森一生功过,自1979年起中共中央作了重新评价,认为他“是国民党元老中的著名人物,有较大的影响”“为中国人民做了许多好事,中国共产党是不会忘记的,人民要纪念他”。

  (林伟功,作者系民革福建省委会祖国和平统一促进委员会原副主任)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