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洪胜:辛亥革命武昌首义“三烈士”之一

辛亥革命网 2022-10-21 13:32 来源:2020年《档案记忆》第9期 作者:何莉 查看:

谷城,鄂西北的一个小小的山区县,清朝末年却出了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他就是在百年前那场推翻清王朝的革命中,被人称为辛亥革命“首义三烈士”之一的杨洪胜。

杨洪胜

  谷城,鄂西北的一个小小的山区县,清朝末年却出了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他就是在百年前那场推翻清王朝、结束中国长达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的革命中,被人称为辛亥革命“首义三烈士”之一的杨洪胜。

  烈士壮举昭日月

  从武昌造船厂东大门往北,有一条从平湖门至阅马场的东西行马路,叫做彭刘杨路,这条路是为纪念在武昌起义(辛亥革命)中英勇牺牲的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首义三杰”而命名的。当年他们从容就义的原湖广总督东辕门(现为武昌造船厂东大门)内建立了“三烈士亭”,亭中立石碑一块,上书“彭刘杨三烈士就义处”9个大字。1991年在武昌首义80周年之际,武昌区人民政府隆重举办首义文化节,在武昌阅马场树起了彭刘杨三位烈士的塑像,以供后人瞻仰和缅怀烈士的光辉业绩。杨洪胜烈士的灵柩安葬在谷城的高亭山上,每年清明各界人士和青少年都来祭扫,表达对革命先驱的敬仰和怀念。

  杨洪胜(1875-1911),字益三,出生在谷城县城关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自幼父母双亡,靠祖父打铁维持生计,稍长跟随祖父打铁。清光绪二十年(1894),其祖父因私造兵器被官府逮捕,杨会同好友单汉文谋划劫狱未成。清政府的蛮横凶残,生活的贫穷苦难,使杨洪胜心中埋下世道不平众人踩的革命种子。被迫放弃打铁生涯后,他遂邀约志同道合的好友封聋子、邹益云、邹志里、戈杨洲和冯金宝五人合购一条小船,以“六合同春”之意取名“六合公”,摆渡于南河中码头。这时他听到汉口新军中反清活动的一些情况,犹如死气沉沉中看到一线光明和希望,顿时心生向往。这一年杨洪胜和同乡单汉文的妹妹结为夫妻。

  迎难而上挑重担

  1909年杨洪胜接到一单运往汉口的生意,他趁机离开谷城前往汉口,入绿营当兵。光绪28年(1902)改投新军30标,由于吃苦耐劳、为人正派,旋升为正目(相当于班长)。经内兄单汉文介绍,他结识了新军中的革命党人,由此参加反清革命组织“振武学社”,与刘公、蒋翊武、彭楚蕃、刘复基等革命党人结为知己,成为反清革命的中坚分子。他把妻儿接到武昌,以家庭作掩护开展秘密工作。

  受革命党人指派,杨洪胜离开新军,在奥汉铁路武昌火车站附近千家街租用合济公司的房屋,开设一间杂货铺,作为革命党人的秘密联络机关。那时的武汉是中国中部一座发烫的火山,革命家和志士仁人穿梭往来,气氛紧张诡异。宣统二年(1910)秋,由于细作的密报,“振武学社”机关暴露,组织遭到破坏。革命党人又以研究文学为名成立“文学社”,杨洪胜随即加入该社分管总务,并把杂货铺转移到迎门山。

  武昌起义前夕,革命党人成立起义指挥部,推举蒋翊武为总指挥,杨洪胜为军备筹备员,负责到各兵营秘密运送炸弹、枪支等军火。1911年10月9日,武昌城俄租界宝善里的一幢民居内,革命党人孙武正在配制炸药,为预定10月16日的武装起义做着最后的准备。这时,一位同仁衔着纸烟来到孙武跟前好奇地观看,不料,吸了一半的纸烟不慎掉落,火星引燃炸药,滚滚浓烟引来了租界巡捕,起义的秘密机关被破获,三十余名革命党人悉数被捕。革命党人决定孤注一掷,提前起事,命令杨洪胜将存放在武昌胭脂巷的武器,伪装成礼品分送到革命党人手中。杨洪胜在形势十分险恶的情况下,在10月9日黄昏时第一次顺利地将弹药运送到工程八营。当他第二次运送武器到工程八营时,被清军识破,在清军追捕时,杨洪胜奋起抵抗,投掷炸弹时不幸炸伤被捕。

  坚强不屈赴刑场

  审讯是大规模骚乱的结局,要么是统治者审问叛逆者,要么是叛逆者审问统治者。当杨洪胜被押往武昌警署提审时,督练公署总办铁忠等人见他脸部被炸弹硝烟熏得焦黑,浑身血迹,但目光灼灼、英气逼人。铁忠等便百般威胁恫吓,继之于严刑拷打,但杨洪胜已抱定引颈就刀的必死之志。审讯者和被审讯者都明白,大堂上的凶恶的喝斥、重重砸响的惊堂木、阴森森的刑具以及色厉内荏的控告,已然失去意义。杨洪胜毅然决然地往黄泉路上走去,父亲母亲、爷爷奶奶以及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那么多的亲人和战友已经在那边等他。

  1911年10月10日凌晨,杨洪胜同彭楚藩、刘复基一起被押往湖广总督府东辕门外,杨拚尽力气高呼:“同胞们,起来革命呀!为了救国,我们死得值得!”遂慷慨就义,时年36岁。

  巡捕到杨洪胜家搜查,其妻单氏刚生下小女银凤尚未满月,她机警地顺手将新军的革命党人名单压在臀部下,趁第一批巡捕撤走、第二批巡捕还没到时,赶紧将名单丢入马桶倒进厕所,从而使许多革命党人幸免于难。清军急于逮住杨洪胜的儿子杨金山以斩草除根、发泄心头之恨,没捉住杨金山,就把不满月的小银凤抢去摔死了。

  英魂归来浩气扬

  三烈士英勇就义的消息传开后,遍布各军营的革命党人义愤填膺,决心继续起义完成烈士未竟事业。10月10日下午7时,工程营正目、共进会会员熊秉坤打响第一枪,率队直取楚望台军械库,其他各标、营革命党人纷纷响应,起义军逐渐控制了武汉三镇。清政府始料不及的是,武昌起义枪声一响,四方响应,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南方各省纷纷宣布独立。

位于武汉市武昌区的“三烈士亭”

  辛亥革命胜利后,杨洪胜与小女银凤的遗体停放在武昌,为了迎接灵柩回到故里,杨金山由姑母做主与谷城城关黄康黄贡爷的第五个姑娘成亲,五姑娘由姑母陪同到汉口与杨金山完婚。杨金山夫妻披麻戴孝,在舅舅单汉文及孙武、熊秉坤、蔡济民等陪伴下,扶运杨洪胜的灵柩和小银凤的小棺,于民国元年(1912)由武昌运回谷城,行前武汉全城设祭3天。1912年孙中山和宋庆龄率子女到武汉悼慰“首义三杰”。灵柩用四条炮艇保护沿汉江北上:第一条为开道艇,第二条为灵柩艇,第三条第四条是左右护卫艇,沿途所经之地,官署均在汉江边设坛迎送。

  抵达谷城后,在余公祠内设灵堂隆重公祭。公祭半个月后,安葬在汉江边的高亭山上,孙中山、黎元洪等送挽联哀悼。

  杨洪胜作为辛亥革命“首义三杰”之一,在中国现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海峡两岸具有重要影响。他献身民主革命的足迹证明谷城人勇于追求进步,勇于为救国救民而献身,敢于舍小家为大家、敢于舍身取义,具有义薄云天、一诺千金、大爱无疆的优秀品质。杨洪胜是大爱谷城的最好诠释。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