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岩:立誓把汉川“办成一个国共合作的典范”(2)
辛亥革命网 2021-04-06 13:28 来源:湖北省新四军研究会 作者:文道贵 刘玉 查看:
自请为汉川县长,力主国共合作抗日
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相继失守。次年10月,驻武汉日军出动20000余人沿汉水一线“扫荡”,国民党汉川县长龚薰南等军政人员纷纷弃城逃窜,乡保机构完全瘫痪。一时间,整个汉川县政权陷入群龙无首、分崩离析的混乱状态。其时,向岩与家人正避居在鄂西恩施。在这危急关头,为了响应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时年67岁高龄的向岩,抱着“在汉川搞一个国共合作的典型,为全国军民示范”的理想,挺身而出,请缨担任汉川县县长一职,主动站在了抗日斗争的最前线。
作为辛亥革命元老,向岩在湖北享有很高的威望。中共豫鄂边区党组织得悉信息后甚为欣喜,为支持、鼓励向岩团结抗战、表达国共合作愿望,毅然决定为他举行隆重的欢迎大会。
向岩上任那天,豫鄂边区党委安排中共天(门)汉(川、阳)工委组织了4万群众参加的“拥戴向岩”大会。在欢迎大会上,向岩疾呼:“此诚危急存亡之秋,团结抗战,共御外辱,刻不容缓!……。大敌当前,理当放下芥蒂,与共产党合作,团结各派力量,上下一心,共击敌寇。如能在汉川搞成一个国共合作的典范,为全国军民所示范,我死亦瞑目。
向岩就职后,大胆改革旧有军政制度,吸收共产党员加入汉川县政府组织,从组织上认可共产党的合法地位。组建县政府时,信任、重用共产党人,用实际行动建设两党合作抗战样板。
11月,日军分三路进攻县政府所在地南渡河。为确保团结抗战不偏不倚,向岩力排众议,坚持把大部分军政人员转移到自己的家乡——田二河镇。并在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第四团队,田二河商会会长陈锐夫、爱国民主人士匡子桢等多方面帮助下,县政府才得以安定下来。
1940年1月,向岩主持召开全县绅士与乡保长联系会议。会议“坚持团结抗战,实行民主政治”原则,决定:迅速调整区、乡保机构,肃清土匪,整编县自卫队,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增设粮柜,严禁贪污和抽丁,保持吏治廉洁、政府民主公开。会后,县政府及时向辖区内各区、联保派出干部开展工作,恢复各区、乡政权,普遍开展民主选举,很快就使汉川县抗日斗争局面焕然一新。汉川因此成为豫鄂边区抗日斗争的战略支撑点、军事给养供应基地。
1940年初,中共豫鄂边区党委统战部长陶铸计划启程前往延安出席党的“七大”会议。临行前特意到田二河看望向岩。陶铸一行人刚进入院子,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座三间低矮小瓦房。进到屋内,只觉整间屋子阴暗潮湿,狭窄闭塞。由于白日里没有点灯,只有一小片天光透过狭小的窗口,稀稀拉拉照进来,整间屋子显得十分昏暗。陶铸想起以前听人说过老人早年曾应邀出任湖北省财政厅荆宜施鹤催收专员兼宜昌征收局局长期间,清正廉洁,不义之财分文不取的故事,俗话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但眼前这位老人克己守德,一生清廉如此,实在让人敬佩。他当即嘱咐陪同的童世光回边区行政署提款三千,帮助向岩盖一栋住房、供老人居住。
向岩推辞不要!陶铸还是坚持修一座小楼供老人安度晚年,同时也作为国共合作、团结抗战的见证。豫鄂边区捐建的小楼建成后,向岩为它取名为“莽苍庐”。
当时,美国著名女作家、记者史沫特莱正在豫鄂边区采访。这年3月的一天,她收到一封署名为“你七十岁的朋友——向岩”的邀请函,邀请她到汉川采访。因为她从周边人的口中早已得知汉川县有位年近古稀的老县长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曾将自己的儿子送往延安学习,如今国难当头又毅然站在抗日斗争的第一线,顿时心情异常激动,心生敬意,决心慕名前往田二河镇进行战地采访。
根据边区党委的安排,史沫特莱与边区党委派给史沫特莱的翻译罗叔平一行从水路赶到田二河。
抵达田二河镇时,眼前的情景着实让她惊讶:没想到在这样一个破旧凄凉、被日军“扫荡”多次的城镇,竟仍然驻扎着一支抵抗队伍,那位德高望重的七十岁老人仍然坚守在这里。
不一会儿,心中悲凉的情绪瞬间被迎面而来的国民自卫团队伍给驱散了。在史沫特莱眼里:他们都很年轻,穿着破旧的衣服,看着差不多20岁左右的年纪,长期被饥饿和战乱困扰,面色发黄,但这丝毫也不影响他们整齐有力的步伐和昂扬坚定的眼神,从他们的眼睛里我看到中国革命的希望,这支队伍一定会胜利的,中国革命一定会胜利的,他们一定会的!史沫特莱难以抑制心头的激荡,紧紧按住了自己的胸口。
第二天中午,当地已经准备好了盛大的欢迎会欢迎史沫特莱的到来。欢迎会上,向岩首先致欢迎辞。童世光操起落下多年的英语坐在史沫特莱身边为她翻译。
突然,欢迎词中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让童世光犯了难,不知道怎么翻译才好,转身询问罗叔平,罗叔平也犯了难。转眼,童世光心头一动,灵光一闪,开口道:“全世界革命人民团结起来!”
史沫特莱愣了一下,随即也会心地一笑,鼓起掌来,会场上跟着响起热烈的掌声,经久不绝……。
欢迎会后,史沫特莱委婉的表示想要为老县长留下一张照片纪念,向岩欣然应允。“咔嚓”一声,年近古稀的老县长正襟危坐,手捧书卷,目光平和直视前方的形象被永久的留在了黑白的照片纸上,也留在了史沫特莱对边区人民的记忆里。
1943年,史沫特莱在她的代表作《中国的战歌》中,详细地记述了她的这一次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