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中的潍县中国同盟会人

辛亥革命网 2021-03-10 09:22 来源:潍坊日报 作者:陈慕虹 陈瑞曾 查看:

1905年冬,山东主盟人徐镜心回国,在潍县讲学时,首先在潍县学界秘密发展了杜佐宸等入盟,1906年,张柏庄、王善谟、于均生等回国,准备在潍筹设分会,又有张树棻、于东洲、刘金第等相继入会。

  海外学子参加同盟会

  清朝末年,朝政腐败。光绪甲午中日之战,庚子八国联军入侵,创剧痛深,使中国陷入殖民地深渊。当时,日益觉醒的中国人民,知道只有彻底推翻满清王朝,才能挽救中华民族。为此,孙中山先生于光绪二十年(1894)组织革命团体兴中会,首倡革命。

  兴中会曾有许多海外学子加盟。光绪三十一年(1905),孙中山由美国赴日本,正值在湖南长沙因反清革命失败的黄兴、宋教仁也流亡到日本。他们欢迎孙中山于东京富士楼,在此,兴中会与以黄兴为首的华兴会,联合光复会,组织了革命同盟会。并明确提出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革命纲领。一时,中国17省有数百人加盟,其中,潍县籍在日本的留学生24人中,张柏庄、王善谟、齐芾南、张传一、李廷擢、酆洗元、张授臣、李绳其、李廷玠、张正坊、于均生、曹星五、于宗汉、尹效文等14人,经徐镜心、谢鸿焘介绍,参加了同盟会。这14名同盟会员,王善谟、酆洗元,其家在潍县城;张授臣、齐芾南、张正坊、于均生、于宗汉家在寒亭镇;李庭擢、李廷玠、张柏庄、李绳其家在高里镇;张传一、曹星五家在固堤镇;尹效文家在南孙乡。他们成为潍县人中最早参加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1905年冬,山东主盟人徐镜心回国,在潍县讲学时,首先在潍县学界秘密发展了杜佐宸等入盟,1906年,张柏庄、王善谟、于均生等回国,准备在潍筹设分会,又有张树棻、于东洲、刘金第等相继入会。

  兴办新学秘密宣传革命

  鉴于当时满清政府对反清革命活动的戒备防范日益加剧,同盟会员就以兴办新学为掩护,在学校内秘密开展革命活动。其中:杜佐宸(字紫庭,潍县东关人,庠生)参加同盟会后,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5月,与盟员刘树声、李咸升、于赢、武焕奎、王善谟等,创办了东关公学。1907年,杜佐宸与李咸升等,又将东关大街上一座关帝庙拆除神像,创办坤明女子学校,首倡用庙宇办女学。此时,同盟会员高彭年(字景茂,潍县荆科村人)、于联英(潍县阚庄人)、张洛书(潍县寒亭人)分别在县内创立了柳疃、庞家、寒亭三所小学堂。

  齐树棠(字芾南,潍县齐家埠人)1907年回国后,任青州中学堂教员,当时,校内学生秘密阅读同盟会机关报《民报》、《晨钟》,要求革命而苦于找不到组织,齐树棠在暗中发展了丁训初、李曰秋、赵魏、刘次溪、苏紫澜等人为盟员。而后,他到烟台在谢鸿焘创办的东牟公学任教员,同时与党人创办《渤海日报》,齐树棠任编辑,成为在烟台宣传革命的喉舌。同盟会北方支部也设于东牟公学。1910年,谢鸿焘到潍县在广文大学任教时,又在学生中发展张同普、张延禄、曹志新、朱学海、秦文彬为同盟会员,成立分部,并与昌邑、安丘、寿光、高密、诸城的同志有了联系。

  刘金第(字东侯,潍县城里安乐街人)1903癸卯恩科举人,中举前,他与地方名流郭恩敷等,组织了潍县第一个自由学术民间社团“志群学社”,以“研究新学,开通风气”为办学宗旨,会员近30人。同时创办“智群小学”,开潍县民间办学之先河。1906年3月,刘金第借清政府推行“新政”与高密同盟会员刘冠三在济南创办山左公学,刘金第任监督,将同盟会办的《民报》、《晨报》、《复报》、《警世钟》送到学生中,启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有不少学生参加了同盟会。此举,在省城影响很大,使清地方政府大为震惊,于1908年1月,查封了学校。

  期间,潍县同盟会员酆文翰与即墨党人魏显庭、李卓峰等,于1907年,在兰村创办胶莱公学,酆文翰任堂长;高彭年、李次元、王鸣双、曹星五等潍县盟员于1908年,来到青岛,在陈干等人创办的震旦公学任教职员。当时,青岛是德国租界地,不受清政府干涉,是同盟会山东机关和准备起义的干部、枪支、弹药的重要基地。

  英勇投身建共和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湖北、湖南、陕西、甘肃、山西、贵州、江苏等省纷纷响应,宣告独立。山东省内烟台、高密、诸城等城市也先后宣布独立,在潍县的同盟会员郭恩敷、程瞿梅、郭柏民、张永和等,以潍县地处胶东枢纽,若能一旦发难,将对革命前途发生巨大影响为由,敦促驻潍陆军第五师标统马良宣告独立。马以势孤力薄拒绝了党人的要求。于是,潍县的同盟会员数十人,又先后到诸城、高密、烟台及省城济南参加革命活动。

  当时在济南的杜佐宸,与同盟会山东负责人徐镜心等,组织筹划驻军、绅商、学界拥护武昌起义新政权,争取了省咨议局副议长、潍县人于普源,拟定召开咨议局全体会议,讨论应对武昌起义事。事前,同盟会秘密集会于大明湖历下亭,商定改咨议局为山东联合保安会,由徐镜心任会长。10月20日,在山东联合保安会成立大会上,杜佐宸怒斥省咨议长杨毓泗不顺潮流,阻碍大会召开的行径,并将其斥退。大会选举夏继泉为会长,于普源为副会长。消息传开,万众欢腾。驻防军第五镇协统及省城司道官员纷纷出逃。22日,绅、商、学各界代表在省联合保安会开会,推举孙宝琦为都督,贾宾卿为副都督,23日宣布山东独立。

  山东宣布独立不久,孙宝琦反水,投靠袁世凯,取消了山东独立后,许多同盟会员被抓捕,一时革命趋于低潮,潍县派出代表张同普到济南,参与省同盟会对山东形势的研讨对策。

  张同普(字寰震,潍县北乡大常疃人)到省城后,与在省城的党人丁惟汾、张传一、张正坊、李次元等去上海,会见了陈其美、张继、胡瑛和黄兴。当时,身为陆军总长的黄兴指派丁惟份、张传一去烟台,以实现先据烟台,再取登州,以图济南的计划。陈干与吕子仁、张同普在浦口组织山东民军,并联合其他革命力量,以期北伐。在浦口,他们先组织了山东敢死队,后又扩展为宪兵联队,在占领固镇、南宿州后,一举夺取了徐州,与淮军合并为淮泗讨虏军,由陈干任司令,张正坊任副司令,于宗汉为工兵营长,张同普在此时离开徐州,由水路到烟台,与连成基等人会合,率军转战于登州、黄县等地。在进军胶东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曾6次被捕,均以机智脱险。当时,还有潍县同盟会员丛凤辉(字耀庭,安固村人)任山东光复军营长、孙振汉(字继黄,潍县里疃村人)任光复军第一团书记,由烟台西征蓬莱、黄县,在北马阻击战大败清军战斗中,立过战功。

  烟台宣布独立后,军政府权力一度为海军起义军官王传炯把持,王与袁军暗通声气。党人到南京晋见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请求支援。孙中山任命胡瑛为山东都督,并派舰护送胡瑛来烟台安定形势,胡瑛抵烟台莅任后,整顿山东军政府,委任徐镜心、谢鸿焘为参谋,蒋延升为秘书长,王丕烈为民政司长,杜佐宸为巡察道,徐蔚堂(寒亭仉村人)为烟台警察局长。但因荣城县已为守旧士绅袁子经等把持,山东军政府复派杜佐宸为荣城县民政长(即县长),于东洲为秘书,同营长左雨震率军赴荣城,一举克复了县城,消灭了反动势力,并积极推行新政。

  在武昌起义后,孙中山于1911年12月回国。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布建立中华民国政府。经17省代表会议推选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2月12日,清帝被迫宣告退位,由此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统治。而同盟会的活动,也由秘密转为公开化。

  1912年4月,潍县东关公学教员张树棻等,联合潍县北乡的张柏庄等所组织的共进会(同盟会之变名,有会员数十人)在校举行了同盟会潍县分会成立大会,到会者有700多人。大会选举张树棻、于均生为正副会长,张柏庄为评议部长,于联英为干事部长,郎诚斋、郎瑞东、杜珽等分任文牍、庶务、会计等职。此后各界人士,同情同盟会者日多,知识分子以不谈革命为耻。潍县同盟会成立几个月时间,同盟会员发展到300多人。

  1912年3月10日,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在北京宣布就任临时大总统,4月1日孙中山解除大总统职务。而后袁世凯恢复帝制,自称洪宪皇帝,于是,辛亥革命流于失败。潍县的同盟会员再次转入地下,继续投入了反袁、讨袁斗争。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