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连元出身名门长子张同普一心救国

辛亥革命网 2021-01-28 10:18 来源:潍坊晚报 作者:潍坊晚报 查看:

张同普在青年时代为寻求救国之道,于1910年参加了孙中山创建的同盟会,在广文大学成立同盟会小组,宣传革命。

  张同普在青年时代为寻求救国之道,于1910年参加了孙中山创建的同盟会,在广文大学成立同盟会小组,宣传革命。1911年武昌起义后,他被推选为代表,到上海参加17省代表会议,而后到南京参加山东北伐革命军,转战胶东。袁世凯窃权后,他变卖家产,组织“桃园军”,不幸被捕血染济南。

  出身名门 为进士张尔洪的后代

  张连元一家出身名门望族,先祖张尔洪,明朝进士,其弟张尔忠乃明代抗清大将军。张尔忠,崇祯四年(1631)进士,授河南临漳知县。他到任后为了发展地方工农业生产,从潍县老家聘请了一批能工巧匠和种田能手,在临漳县衙驻地建起了木匠铺,支起红炉,夜以继日地为当地农民制做小农具。他带领种田能手教导农民精耕细作,组织发动百姓疏通河道,开发水利,建桥修路,终于使临漳县改变了贫困落后的面貌,农业丰收,百姓安居乐业。任职3年期间,他向朝廷交纳了9年的皇粮,还补交了前6年欠交的皇粮,被封为都堂御史。

  张尔忠由于在宁武关抗清有功,被明崇祯帝越级提拔为佥都御史。明崇祯十五年(1642),他见明亡已成定局,加之六旬高龄,遂辞官回乡。他刚回到家乡,清军就攻到了山东。当年12月15日,清军兵临潍县城下,他与潍县县令周亮工等人号召军民誓死守城,并自告奋勇扼守北城(墙),击退了清兵一次又一次的进攻。中午,北城被攻破了一道口子,他率部击退清军。抢修城墙时,其子掉到城下,有人要开城门搭救,他厉声呵住:“为了保卫城池,落城下者不止一人,只因我儿就该开门救援吗?”守城军民听此话斗志愈发高昂,终于击退清兵,保卫了潍县城。

  清顺治十年(1653),张尔忠因病去世,享年72岁。卒后,崇祀乡贤祠。

  家庭开明 张连元热心教育事业

  张连元(1854—1923),字星奎。他们全家皆入基督教长老会,张连元年轻时也受洗加入,因而较早便有“民主共和”的思想,是一名开明士绅。他以基督教义教育四子两女,要以善待人,他的四个儿子及长媳日后均在不同领域有一番作为。

  他早年移居城东乐道院北村,在乐道院中的广文书院管理图书数十年。妻子孙志贞在附近菜园里种葡萄,从烟台学得酿酒技术,建了一个小型葡萄酒作坊,销售日趋旺盛,也渐渐富裕起来。张连元不满清政府的政治腐败、封建落后,反对地主豪绅残酷地压榨农民。他创办学校,为潍县早期的教育事业做出过重大贡献。

  年少有为 进步思潮埋救国火种

  张连元长子张同普字寰震,1890年生。他自幼喜爱拳术,个性勇敢豪爽。有一次,张同普在虞河边玩耍,见一个小孩不慎落水,张同普连衣服也没脱便跳入冰冷的河水里,将男孩救出。所幸男孩只是喝了几口水,无大碍。

张同普

  张同普15岁那年的一个冬天,在村口遇见一个讨饭的孩子,瑟缩于墙角的枯草残雪中,他便脱下棉衣相送。家中人见状追问,他引用《圣经》中“施比受更为有福”作为解释,张连元为他的行为感到高兴。

  张同普小学是在城东父亲办的小学读的,毕业又到乐道院办的广文书院求学。1906年毕业后,张同普考入广文大学。张同普主持正义,以诚待人,在同学中颇有威望。

  张同普读书时代,正值清朝腐败,列强侵略,国势江河日下之时。日益觉醒的有识之士,认为只有彻底推翻满清王朝,才能挽救中华民族。

  光绪三十一年(1905)孙中山由美赴日,8月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当时在日本留学的潍县籍学生张柏庄、王善谟、张传一、李廷擢、酆洗元、张授臣、李绳其、李奉之、张正坊、于均生、曹星五、于宗汉、尹效文等人经徐镜心、谢鸿焘介绍加入同盟会。

  鉴于当时满清政府对革命活动的戒备防范日益加强,同盟会会员以兴办新学为掩护,秘密开展革命活动。1906年5月,杜佐宸与会员刘树声、李咸升、于赢、武焕奎、王善谟等创办了东关第一公学,东关第一公学在辛亥革命前后曾经是潍县同盟会会员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基地。1907年,杜佐宸与李咸升等又将东关大街上一座关帝庙拆除神像,创办坤明女子学校,首倡用庙宇办女学。此时,同盟会员高彭年(字景茂,潍县荆科村人)、于联英(潍县阚庄人)、张洛书(潍县寒亭人)分别在县内创立了柳疃、庞家、寒亭三所小学堂。

  入同盟会 宣传革命遭开除

  张柏庄、王善谟等人看到日本“明治维新”后的强盛,审视中华民族的命运,认识到只有推翻清廷,才能振兴中华。他们相继回国,联络有志之士,筹设同盟会潍县分会。此后,各界人士尤其是知识分子以不谈革命为耻,入会者踊跃,数月之间,同盟会潍县分会会员发展到300余人,趋新之势,一日千里。

  1907年,张同普族叔张悟源自日本留学回乡,多次对他讲解孙中山在日本谈的一些主张,他倍感新奇,一心向往。他目睹清政府卖国求荣的种种行径,认为中国之所以衰败至此,根本原因在于清政府的腐败帝制。只有推翻满清王朝,实行民主革命,才能拯救中国。

  1910年,谢鸿焘在潍县广文大学任教时,在学生中发展张同普等为同盟会会员,并成立同盟会潍县分会广文大学分部。张同普与安丘的秦文斌、曹志新,临朐的张延禄等成立了同盟会小组,从事反清革命活动。同盟会潍县分会在潍秘密开展了“反清救国,抨击时政,捣君权,驱列强,复兴中华”的宣传工作。

  同盟会潍县分会的一系列活动令张同普备受鼓舞,他坚信有了引领前进的组织,大家团结在一起去奋斗,理想就能够实现。

  同盟会会员之间联系非常密切,他们在秘密地从事反清的民主革命活动,共商反帝反清事宜,一起研究各国政治嬗变情况,尤其是谈到中国甲午之战的惨败,割地赔款,屈膝降敌,国将不国,痛心疾首之余,借赋诗酬答,抒发爱国情愫。张同普将同盟会办的《民报》《晨钟》《复报》《警世钟》等报刊图书送到学生中传阅,随时与学生促膝谈心,讲解革命形势,灌输进步思想,启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张同普所在的广文大学,实际上已成为昌潍一带革命活动的中心,数百名青年不同程度的受到同盟会民主革命的影响。为反对校方迫害学生,张同普不顾威胁,两次闯入美籍校长办公室说理,校长被激怒,开除了他的学籍。

  转战胶东 赴沪研讨山东独立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湖北、湖南、陕西、甘肃、山西、贵州、江苏等省纷纷响应,脱离满清皇朝,宣告独立。

  在山东省内,烟台、诸城等城市也先后宣布独立。当时在济南的同盟会山东负责人徐镜心与潍县杜佐宸等,正积极组织策划驻军、绅商、学界拥护武昌起义。他们争取了省咨议局副议长、潍县人于普源商定召开会议,准备成立山东联合保安会,讨论应对武昌起义。10月20日,在山东联合保安会成立大会上,选出夏继泉为会长,于普源为副会长。10月22日,绅、商、学各界代表在省联合保安会主持下继续开会,推举孙宝琦为都督,贾宾卿为副都督,10月23日宣布山东独立。但不久孙宝琦反水,投靠袁世凯,取消山东独立后,许多同盟会会员被捕,一时革命趋于低潮。

  这时,山东东部的革命军也已开始了反清的武装斗争,但势力不强,急需外地支援。张同普闻知后迅速动身绕道上海到达烟台,参与组建了山东东部的“光复军”,并担任挺进队的向导,参加了徐子鉴部与清军的胶东之战。在登州、莱州、平度、昌邑等地,他经常冒着生命危险深入敌后侦察,使“光复军”准确地掌握敌情,打了不少胜仗。在进军胶东几个月的时间,他曾6次被捕,均以机智脱险。

  这时,潍县同盟会又派张同普为代表,到济南参与省同盟会对山东形势的研讨对策。张同普频繁的革命活动,被清政府的爪牙侦知,为尽力避开清政府的抓捕,他与陈明侯等离开潍县南下,到达南京、上海等地。他与在省城的丁惟汾、陈干、张传一、张正坊、李次元等,去上海会见陈其美、张继、胡瑛和黄兴。当时,身为国民革命陆军总长的黄兴一方面指派丁惟汾、张传一去烟台,以实现先据烟台,再取登州,以图济南,光复山东的计划。另一方面安排张同普、陈干、吕子仁等,在浦口组织山东北伐革命军,并联合其他革命力量先后占领了固镇、南宿州,在一度攻克了徐州后,继续整军北上。

  同盟会会员张同普、郭恩敷、程瞿梅、郭柏民、张永和等以潍县地处胶东枢纽,若能一旦发难,将对革命前途发生巨大影响为由,敦促驻潍陆军第五师标统马良宣告独立,马良以势孤为由拒绝。在此形势下,潍县的同盟会会员先后到诸城、高密、烟台及省城济南参加革命活动。

  1911年12月下旬,张同普被推选为潍县代表,赴上海参加了17省代表会议讨论山东省独立问题研究会。会中,他讲了革命军北上、山东如何策应等问题。他的发言很受孙中山重视,会后,孙中山专门会见他,并对山东革命军的活动给予了肯定。

  组织讨袁 不幸被捕英勇就义

  刚刚建立的中华民国政权,仅存在了3个月,1912年3月10日,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在北京宣布就任临时大总统,恢复帝制,自称洪宪皇帝,4月1日孙中山解除大总统职务,辛亥革命流于失败。袁世凯的倒行逆施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公愤,孙中山组织讨袁斗争,张同普与孙中山的革命军一直保持着联系,并积极参加反袁斗争。

  正在济南的张同普为讨袁进入济南军官学校学习军事,并在校内联络了十几名骨干,与当局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不过当时的济南军官学校已属袁世凯的势力范围,学校察觉到张同普的反袁活动,开除了他的学籍,并将其押送回潍县。

  张同普回到潍县,讨袁意志却更为坚定。他联合寿光人赵惠斋、刘德明,安丘人秦明堂等,又在青州宏道书院秘密组建了“桃园军”(谐音“讨袁军”),发展队员数百名,并设立了指挥部与南方各省的讨袁军相策应。武器不足,张同普变卖了部分家产,从青岛购买了不少枪支。

  正当革命力量迅速发展之际,支队司令部的曾广生叛变,形势急剧恶化。为掩护战友脱险,张同普坚持留在指挥部布置转移,不幸被捕。军阀靳云鹏闻知张同普被抓,即命押往济南,利诱他改变立场,但张同普不为所动,除痛斥袁世凯罪行,还劝说靳云鹏“不要为虎作伥”。靳恼羞成怒,将张同普押入监狱,在狱中敌人动用了各种手段,但张同普不为所动,坚贞不屈。

  1912年9月22日,当局以“共结团体,谋备叛乱,响应叛军”的罪名判处张同普死刑。在押赴济南东关东门里小校场途中,他面无惧色,向群众高声揭露袁世凯的窃国罪行,宣传革命,沿途群众无不动容。

  他高声怒骂袁世凯,身中四弹仍骂声不止,刽子手们惊慌失措,第五枪竟打飞,第六枪响后他才含恨倒地,为民国革命史写下了壮烈的一页,时年22岁。为纪念张同普等辛亥革命烈士,国民政府将其遗骨迁葬济南千佛山,建辛亥革命烈士陵园。陵园1979年为济南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