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名人郭仲隗:肝胆照河朔 祸难一人当

辛亥革命网 2021-01-11 10:20 来源:搜狐 作者:宏承号 查看:

郭仲隗,生于1887年,卒于1959年,字燕生,新乡县大召营村人。郭仲隗受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影响,投身推翻帝制的辛亥革命,并在护国、护法及北伐战争中出生入死。

  “受了教育,思想突变,恨清朝政府腐败,对外战争节节失败,割地赔款,疆域日蹙,不打倒列强定遭瓜分,亡国灭种。封丘杜潜由日本回河南,组织同盟会河南支部,杜介绍我加入同盟会,由我介绍入会者20余人。那时的河南同盟会支部,共集合了38个会员,事在民国纪元前4年春。”

  祖籍新乡县大召营村的辛亥志士郭仲隗在他的自传中,真实地描述了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辛亥革命的初衷。

  郭仲隗,生于1887年,卒于1959年,字燕生,新乡县大召营村人。郭仲隗青少年时代粗犷豪放,行侠仗义,在私塾读书时,深受其启蒙老师孟如繁、陈熙光赞许,1907年考入武陟河朔中学。郭仲隗受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影响,投身推翻帝制的辛亥革命,并在护国、护法及北伐战争中出生入死。

  在抗战时期,郭仲隗力主抗日,曾义愤陈词呼吁各界救济河南灾民。新中国成立后,他投身社会主义建设,曾任河南省政府参事室主任、省人民委员、省政协委员,1959年病逝,终年72岁。

  原新乡市副市长、市政协副主席、民革新乡市委主委郭文煊(系郭仲隗之侄)曾回忆郭仲隗的民主革命活动,现已离休的市图书馆馆员乔家保将郭文煊的回忆整理成文。

  肝胆照河朔 祸难一人当

  1907年,正在武陟读书的郭仲隗经暴质夫、韩经亚介绍加入同盟会。入会后他积极宣传革命思想,将同盟会宣传品《急救中国策》翻印散发,激发青年投身反清斗争,并计划在武陟举义。因举义泄密,郭仲隗等人遭清军搜捕,为了不连累家人及乡里,坦然就捕,被押往卫辉府衙。

  在审讯中,郭毫无惧色,对盟友无一牵连,仲隗此举令社会各界钦佩之至。当局拟判郭为死刑,经多方营救免去死刑,以大逆不道罪判为终身监禁。被监禁时他仍不忘与暴质夫、韩经亚等革命志士联络,直至辛亥革命胜利,中华民国成立,郭才获释,牢狱达4年之久。

  出狱后,郭协同同乡杜常立筹办了新乡第一甲种农业学校,并附设精益图书馆,其校址、馆址在新乡县东南隅鄘南书院旧址。 奔走讨袁贼 一心为共和 1912年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郭仲隗任总部机要室文员,经手公文颇多,对中山先生教诲感受尤深。由于袁世凯纂权窃国,摧残共和,孙中山先生发动第二次革命。郭仲隗在同盟会中以激进著称,一再声讨袁世凯,深为袁氏嫉恨,被通令缉拿。郭与暴质夫、韩经亚、张宗周隐蔽于葫芦寺,以图再起。后又只身隐蔽于秦晋交界,以卖书为掩护,肩负书担,翻山越岭,联络同志,其间备尝艰辛,其反袁斗志始终不渝。

  1913年,袁世凯阴谋复辟,郭仲隗加入孙中山成立的中华革命党。1915年11月,郭与韩凤楼(蔡锷旧部)在天津密议策动反袁,由郭与暴质夫负责赴上海面见孙中山,韩负责联系蔡锷。到上海后,郭被孙中山任命为秦晋楚蜀4省联络员,负责传达孙中山护国主张和方略。

  1916年,郭仲隗、暴质夫、张宗周、王化甫等任中华革命军豫陕联军各旅旅长。此后,郭等人分别赴各地联络革命志士,发动反袁斗争。郭与韩经亚等人在豫陕边界组织反袁武装,又与张宗周等人在漯河茂鸿蛋厂设立据点,从陕西秘密运来一批枪支,由于事泄,茂鸿蛋厂被查封。张宗周到南阳策动起义,被诱杀。一次,郭仲隗在豫西活动时,深夜遭搜查,幸而事先将孙中山机密文件藏于墙缝之中未被发现,才免遭杀身之祸。

  翊赞靖国军 横眉对军阀

  1917年8月,孙中山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孙中山被推举为护国军大元帅,靖国军崛起三秦,于右任为陕西靖国军总司令,郭仲隗任靖国军胡景翼部参谋,运筹帷幄,建树颇多。

  靖国军和皖系军阀、陕西省督军陈树藩部进行了多次战斗,一次战斗中,郭仲隗徒步奔逃,行至河边,去路被阻,正在紧迫之时,忽见一匹大红马,鞍镫俱全,正在河边吃草,他飞身上马,涉水突出重围。为念此马救命之恩,将其牵至新乡县大召营家中喂养,直至马死,不准食其肉,并将其掩埋。

左一为郭仲隗

  1924年,胡景翼被任命为河南省军务善后督办,郭仲隗随胡抵达开封,被任命为督办公署总参议,郭在举贤荐能、政治改革上颇有建树。其间,于右任、李烈钧等曾至河南指示工作,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李大钊及王若飞和苏联代表团也先后应邀来到河南,当时河南革命形势空前高涨。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平,胡景翼也于4月病逝,郭仲隗悲不欲生。安葬胡景翼完毕,郭仲隗蛰居故里年余,深感国民革命前途渺茫,一时颇为消极悲观,并在此期间捐资办学,兴修水利。

  1927年,曾任新乡县剿匪民团司令,后又参加北伐。大革命失败后,他与同乡进步青年李毅之(解放后任中共河南省湖南省委委员)相交甚好,思想颇受影响。万家疾苦在心头 权贵毫无留情面“九一八”事变后,郭仲隗组织豫北抗敌后援会,出版《豫北日报》、《焦作日报》,宣传抗日,筹款20万元与张善与等创办河朔图书馆。

  1942年-1944年间,河南发生大饥荒,其间日寇侵犯,汤恩伯部临战溃逃。郭仲隗搜集了大量资料,赶赴重庆参加参政会。会上他慷慨陈词:“……河南灾情如此严重,百姓饿死不计其数,青年往陕西逃生,政府竟下令堵截。老弱者在家先吃草根、吃树皮,后吃观音土,吃了拉不出来,活活憋死。难道政府的眼睛瞎了看不见,耳朵聋了听不见吗?我带来了河南老百姓吃的10种观音土,请各部长传着看一看。”郭的发言引起强烈反响。当时的《新华日报》、《大公报》对此事均有报道。

  抗战胜利后,郭仲隗创办河朔中学,其侄郭文煊任校长,又创办私立中原工学院,亲任董事长。

  1945年,郭仲隗支持其子郭海长(1940年在河南大学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等一批进步青年创办《中国时报》,反对内战。开封第一次解放时,郭海长率《中国时报》全体人员与河南大学教授嵇文甫、王毅斋等到达中原解放区,受到刘伯承、邓小平的接见。

  多部文史资料中都记载了郭仲隗的生平,因其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人称“民国海瑞”。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