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首义烈士——张廷辅

辛亥革命网 2020-07-27 08:57 来源:邯山融媒 作者:邯山融媒 查看:

张廷辅,字清澄,邯山区代召乡裴堡东村(原属邯郸县)人,1903年张廷辅即投考姚村陆军小学,旋被录取。在军校学习期间,接受了反清革命思想,后,考入北洋武备速成学堂,学习期间加入了河北同盟会。

  张廷辅,字清澄,邯山区代召乡裴堡东村(原属邯郸县)人,生于1883年,出身于士绅家庭。其父张金华曾佐助邯郸县令筹办官车局,并在其中供职,另外还懂些医道,兼及行医,是地方知名绅士。张廷辅幼年由父亲指导接受启蒙教育,稍长入广平府莲亭书院读书。他自幼性格刚烈,卓尔不群,不屑于科举八股,在书院读书期间即讨厌经义之学,对军事问题则有浓厚兴趣,常购买兵书阅读。1903年张廷辅即投考姚村陆军小学,旋被录取。在军校学习期间,接受了反清革命思想,不久,因言论过激,目标太大而被校方开除。此后,考入北洋武备速成学堂,学习期间加入了河北同盟会,为了不连累家庭,宣称断绝关系。毕业后,于1908年底分配到湖北鄂军为见习士官,见习期满,任排长,从此踏上军人生活的道路。

张廷辅像

  1907年以后,革命党人力量迅速壮大,在新军中相继建立了许多革命团体。当时,张廷辅素与二十九标第十五协所辖的蔡济民等人志趣相同,遂于1909年组织将校研究团,成为新军中影响较大的一个革命团体。1910年,他加入振武学社。振武学社活动不及三月,被第二十一混成协协统黎元洪查知,社务再度陷于停顿。

  1911年1月,革命党人重组团体,成立文学社。3月,副社长王宪章与张廷辅洽商,拟租赁张廷辅寓所(小朝街八十五号)为机关部。后增设总务部,推张廷辅为参议兼总务部长,协助正副社长工作。此后,张廷辅成为文学社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其寓所也成为党人活动的机关和指挥中枢。

  革命党人投入了紧张准备,正在这时又发生了一件意外,10月9日,汉口俄租界宝善里机关装配炸弹失慎,引起爆炸。俄国巡捕搜去炸药、旗帜、符号、文告、印信等,并捕去多人。于是起义秘密完全暴露,清督瑞潋下令紧闭城门,大肆搜捕。

  小朝街机关被破坏,张廷辅被捕,但他处变不惊,回答沉着冷静,不露破绽,清方也无可奈何,只好暂时将他押到模范监狱。

  张廷辅的被捕促成了革命士兵起义的决心,工程第八营同志在营前也看到张廷辅被押解而过,知道传言不虚,悲愤至于极点,遂自行联络,决意起事。晚上,工程第八营终于打响起义第一枪,揭开了武昌起义的序幕。

  10月11日,武昌光复,起义士兵逼迫黎元洪就任都督。下午,蔡济民派陈人杰等打开文昌门模范监狱,迎接张廷辅诸同志。张廷辅偕夫人回小朝街寓所稍息片刻,即赴都督府共商大计。

  黎元洪出任都督后静坐观变。于是组织谋略处,谋略处是湖北军政府的核心中枢机构,负责处理军政大事。张廷辅等十五人任谋略。谋略处17日公布《中华民国军政府条例》。湖北军政府一成立,立即着手扩军,12日即决定以起义部队为基干,就近招募新兵,预编八协,暂成四协,张廷辅任第四协统领。16日,经蒋翊武提议,又增加一协。这五个协的兵员及特种兵兵员,不到一星期便已募足。

  武昌起义的胜利,使清廷惊恐万状,派遣陆军大臣荫昌南下率兵“剿办”。张廷辅率军数次与敌激烈交锋,27日,张廷辅突受重伤,谢元恺代理四协统领,不幸阵亡。张廷辅不等伤口愈合,又赴汉口指挥,仍任第四协统领,率第七标防守于江汉关、四宫殿一带,击退清军数次进攻。冯国璋下令火烧汉口,11月1日,民军撤守汉阳。民军士气并未低落,黄兴就任战时总司令,各省纷纷独立,及至湖南援军来到,给苦战中的民军士兵以极大鼓舞,黄兴遂于汉阳昭忠祠设立司令部,共约二万人。

  11月2日,张廷辅奉黄兴之命,率第四协严密防御当面之敌。经过十几天相持,民军于11月16日主动渡汉江向汉口之敌进攻。可惜民军功败垂成。

  19日,清军向汉阳发动进攻,敌众我寡,双方反复争夺,形成拉锯战,战况空前激烈,四协连伤两员大将。26日,清军突破民军十里铺防线。27日,汉阳各部队或自行撤退,或被打散,留在汉阳进行有组织抵抗的只有四协和五协的部队。四协这时兵力不满一千,扼守在大巷口一带。张廷辅与五协熊秉坤商议退守之计,因未得总司令之命,不敢擅自行动,遂电询武昌援兵,回答则含糊其辞,张廷辅只得加意防守,作固守之计。中午,袁军进占汉阳城,张廷辅和熊秉坤率部血战,才杀出一条血路,渡江退至武昌。当时人多船少,许多士兵只得洑水而渡,张廷辅殿军和夫人徐昭在寒冷刺骨的长江中泅渡过江。张廷辅率部断后,保证了汉阳人员、机关、物资的及时撤退。

  张廷辅退入武昌,立即参加保卫武昌的准备,相继担任要职,是武昌城防部队的主要将领,率第四协设防鲇鱼套及祁阳会馆附近。袁世凯派代表与民军议和。南北议和成功,张廷辅任第二镇统制。1912年2月27日,武昌发生“群英会暴动”,张廷辅被害于武昌大都司巷寓所。

  (选自《邯山区文史资料》第二辑 邯山人物篇)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