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双全的辛亥功臣黄世仲

辛亥革命网 2020-07-14 09:50 来源:炎黄春秋 作者:胡志伟 查看:

1911年10月10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专制王朝,然而,革命胜利的成果被阴谋家、野心家篡夺,而甘冒矢石冲锋陷阵的革命党人却陆续遭到诬陷杀戮。

黄世仲铜像

  1911年10月10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专制王朝,创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回顾现实,革命胜利的成果被阴谋家、野心家篡夺,从中央到地方,政权多数被封建余孽、保皇立宪派、满清官员以及军阀政客所控制,而甘冒矢石冲锋陷阵的革命党人却陆续遭到诬陷杀戮。例如,1911年10月31日,革命党的湖南都督焦达峰与副都督陈作新被立宪派首领谭延闿麾下乱兵狙杀;1912年5月4日,广东民团总长黄世仲被代理都督陈炯明即捕即杀;1912年8月,湖北军政府军务部副部长张振武被剪辫的满清协统黎元洪枪毙;1913年3月,国民党理事长宋教仁被袁世凯所遣奸徒暗杀于上海车站。其中,黄世仲案乃是民国肇建后第一宗政治冤案。

  《洪秀全演义》风行海内外

  黄世仲,字小配,别署禺山世次郎,笔名黄世颂、黄棣荪、棣荪、荪、老棣、棣、棠、荛、亚荛、黄帝嫡裔、黄裔、世界一个人、世次郎、世、禺、禺山次郎等,多寓复汉排满之意。清同治十一年生于广东番禺县茭塘司崇文二十四乡(今广州市芳村区西村),少颖悟好学,读书过目成诵。据他自述:“童时与高曾祖父谈论洪朝,每有所闻,辄笔记之。”“孩童随父兄入于演剧之场,见夫傀儡登台,忠奸贤佞,神形毕肖,为之心往神怡。遇忠者爱慕之,奸者怒嫉之。”

  清光绪十九年冬,他22岁时,以居乡不得志,乃偕兄伯耀先后渡南洋谋生。两年后(1895)回乡,目睹广州乙未起义失败,陆皓东等数十名志士慷慨就义,其反满思想高涨,四出探访英烈事迹,决心以小说的形式来唤醒国民推翻满清。

  他攀登白云山蒲涧寺,结识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幕府、削发为僧的璜山上人,彼述及洪朝往事如数家珍,并嘱为之书。故他返新加坡后开始构思《洪秀全演义》。时闽侨邱菽园在星创办《天南新报》,他于业余常投稿该报,抒发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对亿万同胞命运的关怀,乃受赏识主持该报笔政。从现存的《天南新报》查悉,自1902年7月18日至1903年3月25日,他在该报发表政论68篇,大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社会皆有涉及,内容丰富,以中国问题为主,诸如《论广西矿务不宜给法商办理》、《论中国维新之变局》、《论张之洞之禁〈新民丛报〉》等等,间中也发表一些感时伤事的古体诗。

  庚子国变后,黄世仲在星洲撰写了他的处女作——20万言的述史小说《镜中影》,以热河西狩到庚子拳变为经,何珠儿(影射慈禧)和吕思瀛(影射李莲英)狼狈为奸祸国殃民行径为纬,其时间跨度从19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末,长达半个世纪。小说刊行时,同盟会已经成立。作者告诉读者,国政操于何、吕之辈手中,已腐败不堪,即使皇帝欲有作为,也是无力回天。小说结尾吕思瀛梦见京城旌旗纷起,一阵大风摧塌宫殿,隐喻保皇无用,唯革命起义才能救中国。

  1905年6月起,他在香港《有所谓报》和《少年报》发表连载小说《洪秀全演义》,自序指出:“四十年来书腐亡国,肆口雌黄,发逆洪匪之称,犹不绝耳……昔之贬洪王曰逆匪者,皆戕同媚异忘国颂仇之辈,又狃于成王败寇之说,故颠倒其是非,此皆媚上之文章,而非史笔之传记也。”民国第一任稽勋局局长冯自由赞此书:“摭拾太平天国遗事轶闻及古老传说,效三国演义体编演而成,洋洋三十万言,章太炎为之序。出版后风行海内外,南洋、美洲各地华侨几于家喻户晓,且有编作戏剧者,其发挥种族观念之影响,可谓至且巨。”

  《廿载繁华梦》为晚清小说巨擘

  1905年,他在广州《时事画报》推出44回长篇小说《廿载繁华梦》,由岭南派著名画家高剑父、潘达微等绘配插图。此书主角周庸佑影射广东大买办周东生,作者以周氏的暴发至败落为主干线索,以甲午、戊戌、庚子等重大事件为背景,集中描述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晚清政治的黑暗腐朽,揭露官商勾结穷奢极欲,旨在宣传反清革命。冯自由称颂此书,“绘声绘影,极尽能事,大受社会欣赏,在清季出版之社会小说名著中,此书实为巨擘”。

  1906年9月起,他在《少年报》连载小说《宦海冤魂》;翌年6月将该小说扩充为三十二回长篇小说《宦海潮》,发表于香港《中外小说林》旬刊。小说前半部写张任盘(影射张荫桓)由市井无赖爬上出使三国大臣的发迹过程,表现满清各级官吏无知昏聩;后半部写张氏出使美国的经历,用西方物质文明、开明政体对比中国贫穷落后、封建专制,意在宣传反满革命。作者自述:“是书无一事无来历,或得耳闻,或本目睹,或发现于新闻社会者。其余点染,出使外洋事迹,则取材于张氏原著日记、书本为多。”

  1908年9月,为了批驳君主立宪等保皇思潮,他在日本东京推出长篇小说《大马扁》,揭露“康圣人”原来是个妄自尊大、贪财好色、忘恩负义的大骗子。从陈少白、曾克端以及康有为二媳庞连的回忆录来看,黄世仲笔下的康有为基本上符合原型,故评论家钱杏说:“抨击保皇党的《大马扁》在当时收到了很大的政治宣传效果;从艺术造诣上说,也是放之晚清第一线作品而无愧色的。”后又说,“所以这样抨击康有为,目的是为民主革命运动铲除绊脚石,廓清道路,……他是为着种族革命的利益而作此。”

  1909年冬,香港《实报》出版黄著《宦海升沉录》,背景自甲午战争前后至光绪、慈禧逝世十数年大事,如中日战争、百日维新、义和团之变、中俄纠纷、向英借款等,从中描述袁世凯青云直上至被迫下野,重点突出满汉之争,借以鼓动读者的革命情绪,从汉族大官被冤杀被罢斥的惋惜与愤懑,证明国事之不可为,唯有排满革命才是真正的出路。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