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时期的朱镜宙

辛亥革命网 2020-04-30 08:58 来源:团结报 作者:朱有发 查看:

1919年,一批热血青年知识分子作为新生的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掀起了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当时年仅30周岁的温州青年朱镜宙,怀揣着为国家、为民族舍生取义的革命理想,活跃于当时的众多重大事件中。

  1919年,一批热血青年知识分子作为新生的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掀起了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当时年仅30周岁的温州青年朱镜宙(字铎民,1889-1985),怀揣着为国家、为民族舍生取义的革命理想,活跃于当时的众多重大事件中。

  为祖国统一立言

  1918年10月10日,徐世昌就任北京政府大总统。为缓解对峙局面,徐世昌于11月16日向北方前线军队下令停战,宣言和平统一。广州军政府作为回应,23日也发布停战令。此时,第一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英美等国为重新瓜分在华利益,12月2日向北京政府、广州军政府分别劝告“言和”。于是,南北政府约定年后派代表到上海议和。

  然而,南方部分议员反对议和,主张继续拥兵自卫。此时,因目睹段祺瑞包围国会闹剧以及张勋复辟而愤然离开北京、追随孙中山南下就任广州军政府参议的朱镜宙,则认为“反对议和”此举于国家长治久安无补,提出解决国家统一的根本任务要从改革政制入手,并撰《民国政制改造论》,“惟当时南方所提条件,偏于现实枝末的补救。余深感惑之,乃撰此书,聊贡一得之愚。”该书共12章约5万字,主张总统制、南北同等裁兵、废除督军制、普及教育、开发交通、确立司法三级三审制、改善文书制度等。朱镜宙的政治构想,令人耳目一新。时任非常国会众议院议长吴景濂、内务部部长孙洪伊、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童杭时等政坛要人见文后,纷纷赠序相勉。1918年12月,《民国政制改造论》由广州编译公司正式出版。

  为南北议和游说

  朱镜宙的视野和洞察力,得到1918年在广州成立的世界和平共进会的认可,并被推选为审查员和临时干事。

  1919年1月13日,朱镜宙草拟的853字《宣言书》由上海《申报》公开见报,其中文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和平之障碍在于远东问题,远东问题关键是中国问题,此问题一日不解决,则世界永久和平之望亦殊不可保”。2月3日,世界和平共进会分别致电广州军政府总代表唐绍仪、北京政府总代表朱启钤:“此次议和关系重要,本会特推徐绍桢、焦易堂、蒙民伟、丁象谦、朱镜宙为代表,赴沪陈述意见,诸希台洽为盼。”朱镜宙等人随即从广州动身前往上海。

  2月20日,南北和平会议在上海德国总会正式开幕。会议一开始,双方僵局在“陕西问题”上,扬言“陕事不决,不议他案”。对此,朱镜宙第二天立即代表世界和平共进会致函南方各代表,请他们速将陕事近况及战事前后详情通告英美等国,“尚望各公使主持公道,为我护法政府明一是非曲直,此实目下急则治标之办法。”并且明示谈判策略,“夫能言战,而后方能言和,为古今中外不易之道。今和局未成,而援陕军队已先自撤退,是自取灭亡耳。”

  26日,中华国民策进永久和平会、世界和平共进会、广东国民策进永久和平会在上海霞飞路209号和平会事务所召开联合会,朱镜宙和共进会丁象谦,和平会方从矩、陈家鼎,广东和平会周震麟、吴灿煌被公推为三和平会的代表,“定次日下午一时往见和会代表”。27日,朱镜宙与冯自由、张秋白、徐绍桢等人联名致函英、美、法、意、日五国驻上海总领事,“请各公使主持公道,促成南北合议。”

  3月2日,南北和平会议因“陕事”决裂而中断。3日,三和平会召开紧急会议,朱镜宙与丁象谦、冯自由等人再次被推为代表,紧急会晤唐绍仪、朱启钤;当天又与刘人熙、邹维良等12人联名致电江苏督军李纯,请其继续斡旋南北统一。4日,与张秋白两人向三和平会紧急会议“递交对内对外电稿二件”,征求意见。5日,与丁象谦、陈家鼎、方从矩等人再晤唐绍仪,陈述三和平会意见。

  同时,新加坡《国民日报》托广州文化名人梁冰弦代聘编辑。朱镜宙因社会知名度大升,又有多年革命报人经历,梁冰弦推朱镜宙为总编辑。朱镜宙考虑时下南北议和难有进展,祖国统一需要华侨支持,《国民日报》又是国民党海外宣传机关报,于是同意聘请。

  为五四爱国运动发声

  1919年5月4日,巴黎和会不但拒绝中国代表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队和取消‘二十一条’”等正义要求,还同意将德国在山东的所有权益转让给日本,引起中国人民强烈愤慨,北京爆发了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共同参与,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形式的爱国运动,这就是伟大的“五四运动”。

  朱镜宙反对以焚毁方式抵制日本货物。他在《国民日报》社论中,诚恳劝告华侨要冷静处置问题,“即使是日货,我们既已买来,就不是日本人所有了。现在将它焚毁,损失的不是日本人,而是我们的华侨。要用的东西,总归不可缺少。今日凭着感情,破坏掉,风潮一过,又去买回来,那不是抵制日货,而是推销日货!”“根本问题,只有我们自己多办工厂,有了国货代替,除了洋奴,哪个人乐意去买日货。”同时强调团结即是力量,引导华侨捐弃小我,筹建中华会馆,相互团结于中华民族之下。

  为南洋华侨志书

  1919年8月,朱镜宙脱离《国民日报》后,萌生要编写一部南洋志书的想法,“顾国内从无一部有系统之专著”,于是他遍游马来西亚全岛,考察当地种植业、矿产和华侨教育等实业,接触社会各阶层,研究华侨历史和现状,收集了大量的当时经济和社会的资料。

  1919年11月,朱镜宙从新加坡回到国内,他首先来到南京,将带回的十余种布样按花色、阔狭、价格、用度等详加说明,赠送给被誉为“中国第一侨校”的国立暨南学校,用于开发推广“洋布”。12月,他寄居温州城区,历经2个多月,撰写了《南洋群岛──英属之部》。全书30余万字,在总论后分海峡殖民地、马来联邦、马来属邦三编,不仅详尽记载了各地区的沿革、形势、气候、人口、政府、教育、财政、物产、贸易、交通、劳工、地方区域等情况,而且还从造船业、种植业、华侨从业人口所占比例等角度,着重叙述华侨对南洋的贡献。同时,还附录了两张一米宽的《英属马来半岛华侨学校一览表》和彩色的《英属马来半岛全图》。

  1920年5月,在浙江督军卢永祥的出资帮助下,《南洋群岛》一书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并在国内外引起轰动。时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见书后亲自召见朱镜宙,询问南洋华侨情形,并嘱秘书长吴笈孙致赠3000元勉励其为国效力。该书后来更名为《英属马来半岛》,蔡元培题写书名,章太炎和黄郛作序。黄郛说:“朱君对于南洋曾数履其境,循问风俗,所得又富,其论颇多独到之见。”该书在1977年被《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收录,2012年又被《中国边疆研究资料文库》收录,多次再版。因此,朱镜宙也被誉为“研究近代南洋华侨史第一人”。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