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忘记的“醒狮”——高旭

辛亥革命网 2019-09-02 09:05 来源:金山报 作者:柘湖侬 查看:

高旭是谁?今天的人或许有些陌生。但只要提起宋教仁、孙中山、李叔同、蔡元培等都曾是他的革命盟友、密友,你就多少知道这个人的份量。

  最近,无意中点击上海黄浦区政务网,发现网站内“历史追溯”之“历史名人”一栏,排在第一位的竟是一个张堰人的名字——高旭。

  高旭是谁?今天的人或许有些陌生。但只要提起宋教仁、孙中山、李叔同、蔡元培等都曾是他的革命盟友、密友,你就多少知道这个人的份量。他还是当时中国同盟会江苏分会的主盟人,南社的创始人之一,现代诗人,是个叱咤风云的大人物!

  高旭,号天梅,出生在晚清的金山张堰,一个今天叫作秦望村的村子里。他受进步思潮影响,心怀改良社会的家国情怀。在家乡时,他和高吹万、高佛子创办了《觉民》月刊,这份中国早期宣扬革命的杂志,让不少知名人物通过这个平台聚集,也让他们的文章和思想播撒四方。

  1904年秋天,高旭离开家乡去日本东京法政大学留学,并在那里认识了宋教仁,彼此成为密友。1905年8月,革命统一组织同盟会在日本成立,高旭第一批入会,并被推选为江苏主盟人。在此期间,他创办革命刊物《醒狮》,请李叔同设计装饰图画,向海内外发行。此后,高旭受同盟会委派,到上海华界和法租界交界(原上海县城西门外唐家湾夏昕榘住宅,额名“夏寓”),以此为掩护,设立同盟会江苏分会机关。1906年3月,同盟会上海分会主盟蔡元培赴德留学,上海、江苏两分会合并,30岁的高旭任负责人。高旭等在这个机关百步之遥的地方,开了一所健行公学,由朱少屏、陈陶遗(金山人)、吴修源(金山人)、沈砺(金山人)等为老师,以教育为掩护,传播革命思想,发展同盟会员。柳亚子当时作为学生入学,由陈陶遗引见给高旭,高旭安排他成为该校老师,并秘密发展为同盟会会员。

  这年7月20日,孙中山由日本到南洋,他的船停在黄浦江中,高旭带着朱少屏、陈陶遗、柳亚子一起上船会见孙中山,对上海革命事情有所规划。到了夏秋间,传出了清政府要查封健行公学的消息,而夏寓距离学校很近,为了安全,高旭等把机关迁到了八仙桥的鼎吉里4号(原淮海中路114弄4号,今上海广场商务楼,龙门路普安路之间北侧),仍标“夏寓”。当时除了高旭、陈陶遗、柳亚子以外,苏曼殊、刘光汉等都曾是驻会会员。健行公学朱少屏、陈去病、吴修源、瞿钺、沈砺,还有中国公学的梁乔山、谭心休、马君武等常常聚会,分析时局,研究对策和两校校务。当时,高旭、柳亚子等还编辑出版了机关刊物《复报》,启发民智,引导革命。

  1907年春天,因遭到清政府追查,高旭的秘密身份疑似曝光。上级命陈陶遗接任江苏同盟会负责人。6月,徐锡麟和秋瑾起义失败就义,革命形势迅速恶化,高旭和妻子何亚希转移到了金山,他们和姚光等在张堰开办“钦明女学”(高旭住宅万梅花庐边,今张堰成校一带),再次以学校为掩护,边教育学生,边联络同志,并把优秀学生输送到革命战线。此后,高旭曾发起组织南京行和苏州行的雅集活动,祭拜先贤,呼唤国魂;并参与了安葬秋瑾的集会等,奠定了南社成立的先声和做了初期的筹备。

  1909年6月,高旭写信给陈去病,邀请他一起发起成立南社,陈转述信中内容“要我结南社,谓可张一军”。10月17日,高旭撰《南社启》由《民吁日报》刊出,大声疾呼“欲唤起国魂”乃“与陈子巢南、柳子亚卢有南社之结”,这是“南社”之名首次公开在媒体上出现。

  往事尘封,但并不如烟。上海南社纪念馆和江苏中国南社纪念馆的成立,让更多人知道了高旭这个名字,也让我们知道了那段历史,知道了一个唤国魂的先知。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