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松江同盟会会员夏昕渠

辛亥革命网 2019-08-28 14:15 来源:民革上海市委 作者:胡宝芳 查看:

夏昕渠,本名为夏允麟,昕渠为其字,生于1883年卒于1913年。夏昕渠本是周浦镇人,后来迁居松江。关于他的家世背景,没有记载。只知道他是松江地区一个富有的商人。

  最近在筹备辛亥革命展览时,在我馆藏老照片中发现几十张1911年辛亥革命前后友人赠柳亚子的题词原照。其中一张题为“夏昕渠”的照片引起了笔者的关注。照片上的青年西装革履,英俊潇洒,风度翩翩。照片下端有红色楷体字“松江苑真”,库房照片目录上的说明是“夏昕渠,1912年7月”,编目紧挨着的是同一青年与柳亚子、朱少屏等人的一张合影。不知为何,夏昕渠的照片引起了笔者的兴趣。

  也许是由于英年早逝,没有后裔的关系,也许是因为其它原因,迄今为止,没有一篇文章完整地记述夏昕渠的事迹。笔者试图通过整合史料中关于此人的一些零碎纪录,为大家勾勒上海地区辛亥先烈之一——松江地区同盟会会员夏昕渠在辛亥革命前后的行踪和事迹。以缅怀这位英年早逝的革命先驱。

  夏昕渠,本名为夏允麟,昕渠为其字,生于1883年卒于1913年。夏昕渠本是周浦镇人,后来迁居松江。关于他的家世背景,没有记载。只知道他是松江地区一个富有的商人。

  加入同盟会

  夏昕渠不仅是一位富有的商人,还是同盟会会早期会员,是清末上海地区活跃的革命人士。夏昕渠加入同盟会可能与他留学日本的经历有关。家财富饶的夏昕渠早年就读于一所私塾学校。20世初,在内外压力下清朝政府被迫实行改革,废除科举、兴办新学、鼓励留学是清末新政的一个重要内容。大量青年学子出国留学。同文同种又近在咫尺的日本吸引了很多中国学生。夏昕渠、顾稼轩、钮永键等青年学子纷纷留学日本。虽然身在国外,但国贫民弱和清政府卖国求荣的消息每每令留学生们扼腕叹息。

  1905年8月孙中山等在日本创立了中国同盟会,宣扬以革命手段推翻满清政府,建立民主政府。革命思想逐渐在留日学生中传播开来。由于留日学生的反政府倾向越来越明显,1905年11月,日本文部省应清政府之请,颁布《关于清国人入学之公私立学校之规则》,对留日学生的活动进行种种限制。于是大批留学生返回国内。被迫回国的留日学生并没有因为回国而停止革命活动。曾在日本留学并成为同盟会第一批会员的金山人——高旭作为同盟会江苏分会负责人,回国后通过报纸、杂志宣传革命,并加紧在身边亲朋好友中发展同盟会会员。1906年1月25日,夏昕渠同吴涛、朱铁侠、朱梁任等六人在高旭的介绍下,加入同盟会。从此,夏昕渠正式成为同盟会的一员。

  “夏寓”故事

  中国同盟会在日本成立后,通过分支机构在中国内地从事革命活动。江苏和上海都有同盟会分会。1906年同盟会上海分会和江苏分会合并。史料记载,同盟会江苏分会在上海的活动机关名为“夏寓”。所谓夏寓就是同盟会会员夏昕渠在上海养病期间的住所。1906-1907年。夏昕渠在上海养病期间,在上海老城西门附近宁康里健行公学附近租了套房子,俗称“夏寓”。来往上海的同盟会会员对生病的夏昕渠非常关心,常常登门看望。而夏家对前来看望同盟会会员们常常热情招待。时间久了,高旭、柳亚子、陈陶遗、朱少屏等往来上海的同盟会会员把“夏寓”当作同盟会在上海的一个活动场所。志同道合的同盟会会员们常常聚在“夏寓”宽敞的厅堂内畅谈革命理想,商讨革命良策。夏昕渠对同盟会的革命事业充满热忱,当同盟会在上海的活动机关移设到八仙桥鼎吉里4号后,外面仍旧挂着“夏寓”的门牌。早期同盟会员对“夏昕渠”当年对江苏同盟会分会的帮助久久不能忘怀。1913年夏昕渠因病去世后,柳亚子撰诗《海上哭夏昕渠》,诗中言道,“回车不为西州恸,鬼叫狐鸣万胜桥”。此处万胜桥就是指夏昕渠在西门外养病的地方,也就是“夏寓”。因为诗人柳亚子曾多次在那里与友人夏昕渠等欢聚、畅谈,夏昕渠英年早逝后,柳亚子非常悲伤,不敢去曾经的“夏寓”以免触景生情。

  慷慨助学

  同当时许多同盟会会员一样,夏昕渠把教育当作唤醒民众的一个途径。为此,他以多种方式帮助青年学子。1905年,夏昕渠毁家兴学,独资在松江城内捐建清华女校,专门招收9-15岁女子入学,并请上海市区名师赴松江施教。女校创办后,经费极其困难,夏昕渠还动员岳父出资相助。在夏昕渠的苦心经营下,清华女校成绩斐然。1912年孙中山到清华女校参观时,曾对清华女校的办学成绩给予肯定,并希望松江女校发展为松江女子教育的典范、中国教育的典范。

  除了清华女校,夏昕渠还曾资助进步青年学习费用。近年来出版的南社后裔回忆录中,金山早期同盟会会员陈陶遗后裔在记述陈的文章中曾讲道,1905年,陈陶遗(也是早期同盟会会员)想到日本留学但苦无经费时,陈的友人夏昕渠慷慨资助,才使陈陶遗得以留学日本,并从此走上革命道路。上海市方志办主编的《成人教育志》上有这样的记载:1906年2月13日松江县商人夏昕渠在上海“独资创设商会惜余夜塾,专收各商铺户学徒就学,不收学费。”

  夏昕渠兴办学不仅为有心向学、追求进步的青年提供了一个学习场所,也为同盟会会员提供了一个联络、活动的场所。松江清华女校教员沈思齐、卫锐锋、顾稼轩、何东等均为留日学生、同盟会员。同盟会员主编的《醒狮》、《女学生》等革命刊物通过清华女校在松江传播革命的种子。夏昕渠捐建清华女校、帮助同盟会发展革命事业的贡献得到了孙中山、陈其美等人的肯定。1912年12月下旬,孙中山等曾到松江访问。在清华女校,孙中山应邀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孙中山在讲话中曾指出:“民国未成立时,贵校对革命事业,极有关系,因松部党员,常藉贵校为交通机关??”

  勇担重任

  1911年10月,酝酿已久的反清革命运动首先在武昌爆发后,战火迅速在中国大地点燃。11月3日上海起义,11月5日,苏州宣布独立,11月6日松江士绅聚积在市政公所,一致决议响应苏、沪,通电宣告独立,建立松江军政分府,钮永建担任为松江军政府司令,军政府下设军政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财政部部长为钱选青,部长下设5位科长。夏昕渠担任松江军政府财政部科长,同钱选青、周铁桥、周作孚等一起,共同承担起为新生的松江军政府提供财政支持的重任。

  革命政权草创阶段,财政拮据。负责松江军政分府财政的夏昕渠等为了应对各方面的财款需求,殚精竭虑。夏昕渠不仅将自己的钱财捐给军政府应急,还发动社会各界捐赠。《云间考述》记载,松江军政分府成立之初曾有参加革命的一支旧式军队因领不到军饷发生哗变,殴打军官之事。为了筹措军饷,军政分府及财政部在松江城自治所开会,讨论决定当年漕米作抵向松江士绅借款。夏昕渠等首先认借两千多元。在他们的带动下,松江士绅们也纷纷认捐。

  夏昕渠1913年因病去世。去世时年仅30周岁。虽然夏昕渠英年早逝,但他“早年服膺革命,毁家创办清华女学八年”的事迹,他为同盟会江苏分会提供的活动场所“夏寓”和他为松江军政分府筹措经费的动人故事却留在历史的记忆里。

  (作者系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本文主要参考:

  熊月之主编《上海通史》第3卷,《晚清政治》。

  郭长海等著《高旭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5月版。

  政协松江县委员会文史组.《松江文史创刊号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专辑》.政协松江县委员会,1981年10月第1版。

  孙之梅著《.南社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09月第1版。

  王赓唐著《.知半斋文集》.学苑出版社,2001年03月第1版。

  柳无忌殷安如编.《南社人物传.》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06月第1版。

  何惠明遍:《茸城史录》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第1版。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