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中的甘谷籍人士原志诚

辛亥革命网 2019-01-17 13:58 来源:博客中国 作者:昆云山房 查看:

辛亥革命前夜的中华大地,随着满清一再推迟立宪进程,革命的话语逐渐成为社会的热词,封闭落后的甘肃也在革命党人的宣传影响下,许多年轻志士投入到推翻清朝腐朽统治的革命洪流中。

  辛亥革命前夜的中华大地,随着满清一再推迟立宪进程,革命的话语逐渐成为社会的热词,封闭落后的甘肃也在革命党人的宣传影响下,许多年轻志士投入到推翻清朝腐朽统治的革命洪流中。在辛亥革命中,有两位甘谷籍人士,参加了辛亥革命,一个是原志诚,一个是魏绍武。首先介绍一下原志诚。

  原志诚(1891-1966),字子明,甘肃伏羌(今甘谷)县金川(今属磐安镇)原家庄人,是清末举人原筮贞之孙,民国时期陕西巡防第三路统领原志迥之弟。

  在介绍原志诚之前,我们首先介绍一下甘肃陆军学堂的情况,因为几乎所有的陇籍参加辛亥革命的人士,都是从这所学校毕业后进入湖北陆军学堂的军人。1911年10月10日(宣统三年11月十九日)参加了武昌首义。甘肃陆军学堂则成为参加辛亥革命陇籍革命党人的摇篮

  甘肃陆军学堂是甘肃、宁夏、青海三省历史上的第一所军事学校,它是清廷与民国培养中下级军官的最初学校,地点在兰州通远门外原甘肃织呢局西厂(今兰州一中院内)。是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由陕甘总督嵩蕃奏办,光绪三十年(1904年)八月正式成立,最初叫做甘肃武备学堂。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改名为甘陆军学堂,1912年改为甘肃陆军小学堂,次年停办。清廷没有料到,他们是在培养他们的掘墓人。清廷自以为“有兵在”,结果发动辛亥革命的正是他们培养保护自己政权的武汉新军。甘肃陆军学校教学人员主要是由游学日本的士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生、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毕业生担任。其中多为同盟会员,如国文教习王之佐,字己任,张掖人,光绪丁酉科举人。光绪三十年(1904年)赴日本东京、大阪考察教育,与同盟会陈伯平过从甚密,参加同盟会。归国后任安徽候补州同,积极参加徐锡麟策划的光复军起义,熊成基领导的安庆起义,起义失败后返回兰州,被聘为甘肃陆军学堂国文教习。他利用讲坛宣传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主张,启迪学生的民族意识不遗余力。还有兵学教习严希文、地理教习易抱一、日本语教习杨涛、算学教习朱廉均为同盟会员。他们宣传革命思想,介绍同盟会的情况并介绍学生参加同盟会,密谋推翻清廷。甘肃陆军学校有一百多名毕业生考入湖北陆军中学堂深造,他们加人同盟会,参加了武昌起义。其中可考者有兰州张宗海、吕郁哉,武都樊政(农庵),陇西王法、胡登云,甘谷原志诚(子明),青海乐都焦桐琴(友邕),循化罗凤林(竹亭)、罗凤翔、徐勉,宁夏张伯铣等人。

  原志诚幼年时期就勤奋好学,学业有成,光绪32年(1906)由伏羌县推举进入甘肃陆军学堂学习。当时能够选送陆军学堂的学生都是品学兼优身体素质好的学生,每个县只每年只有一个名额。各省陆军学堂毕业的优秀生可以进入四所陆军中学堂(北平、南京、西安、武汉)继续深造。甘肃陆军学堂有一百多名学生考入湖北陆军中学堂深造。原志诚即是其中之一。这些学生几乎都秘密加入了孙中山的同盟会。

  宣统三年8月9日(公元1911年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夺取位于中和门附近的楚望台军械所,吴兆麟被推举为临时总指挥。缴获步枪数万支,炮数十门,子弹数十万发,为起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此时,驻守武昌城外的辎重队、炮兵营、工程队的革命党人亦以举火为号,发动了起义,并向楚望台齐集。1911年10月10日晚上10点30分,起义军分三路进攻总督署和旁边的第八镇司令部。并命已入城之炮8标则在中和门及蛇山占领发射阵地,向督署进行轰炸。起初,起义军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指挥,加上兵力不够,进攻受挫。晚12点后,起义军再次发起进攻,并突破敌人防线,在督署附近放火,以火光为标志,蛇山与中和门附近的炮兵向光处发炮轰击。湖广总督瑞澂打破督署后墙,从长江坐船逃走,第八镇统制张彪仍旧在司令部顽抗。起义军经过反复的进攻,终于在天亮前占领了督署和镇司令部。张彪退出武昌,整个武昌在起义军的掌控之中。1911年10月10日深夜,正在保定军咨府军官学校学习的同盟会员何贯中第一时间得知起义发生的情况,立即将同寝室的李济深等同学组织起来,潜出校外,将清军南下的唯一大动脉漕河铁桥炸毁。漕河铁桥被炸,清军南下镇压起义运动的行程被耽搁,这不仅极大地支援了湖北武昌起义军接下来的军事行动,其更大的意义在于,这为革命党人在全国范围内举事赢得了充裕的时间。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闻风而动,分别于1911年10月11日夜、1911年10月12日光复汉阳和汉口。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并号召各省民众起义响应。起义军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血战坚守了40余天,牺牲一万余人。许多年轻的战士战死后,连姓名都没有留下。

  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给参加武昌起义健在的人员每人颁发了一枚五色银质纪念章和一份证书。原志诚的武昌起义纪念章,在上世纪五十年的捐赠给了甘肃省博物馆,当时奖励给他三万元(旧币,合现在的三元)。民国二年,因在武昌起义中表现优秀,原志诚又被选送到保定军官学校深造,1914年在保定军校第一期骑兵科第二连毕业。毕业后在冯玉祥国民军任教官。1925年,冯玉祥派谴代理甘肃督办,主持甘肃军政。随同进入甘肃的有共产党员宣侠父、钱晴泉。当时原志诚在刘郁芬部教导团任教,从这个时候开始,原志诚开始与共产党合作。后来受八路军办事处谢觉哉的委托,多次去河西营救流散的西路军将士,协助中共地下党员吴鸿宾、葛曼等保证了通信联络畅通。为了营救地下党员,与邓宝珊、邢肇棠(原志诚侄媳邢华之父)积极联系,解决遇到的困难。

  原志诚利用在甘肃政界、军界、警界的影响,利用各种朋友、同学、亲戚关系,给通往延安的关卡、驻防警察、军政人员写条子、书信,为延安输送了大批青年。榆中县高健军(原甘肃省委副书记)、郑重远(原兰州市委书记)裴洛克(原兰州军区后勤部副部长),靖远县万良才(原省委副秘书长)、张友三(原平凉工委负责人)、兰州的鲜维俊(原民族委员会委员)、杨静仁(原民委主任)等人都是在他的努力帮助下进入延安的。上世纪五十年代,习仲勋在看望原志诚的时候,肯定和赞扬了他的贡献。

  1966年5月,原志诚在兰州去世,终年75岁。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