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孙中山,你知道不全的那些事儿

辛亥革命网 2019-01-16 17:00 来源:微信公众号:老邓论史 作者:邓江祁 查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大陆先后出版了多种版本的孙中山文集,为推动孙中山研究的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这些不同版本的孙中山著作中仍有一些错误。

孙中山

  民初各报刊和书籍对于当时重大事件和重要文电的报道和采录素来各有千秋,各有详略。因此,我们从报刊和书籍上看到的重要人物的文章有的是全文,有的则仅为摘要;其刊发电报,有的抬头、正文、署名、日期(代日韵目)、印等要件一应俱全,有的则被掐头去尾,只剩正文。加之各地收译电报的水平参差不齐,也常有误译、漏译的现象。这些摘要、掐头去尾和误译的电文,均属于不完整的史料,影响了人们对其的正确解读。要避免此类情况,需要编者尽量查阅不同报刊和不同版本的史料,从中找出最完整、最正确的原始文献,“择善而从”。据笔者查考,已出版的孙中山文集所收录的孙中山著作中也有一些不完整的、甚至有错误的文电。下面仅就笔者所见,试举数例。

  1.《与上海〈大陆报〉记者的谈话(一九一二年一月六日)》。此篇谈话中华版《全集》未收,《续编》和人民版《全集》均收,且均录自《申报》1912年1 月8日的《纪孙总统之谈话》一文。但笔者比较后发现,人民版《全集》对《申报》上所载《纪孙总统之谈话》一文是全文收录,而《续编》不知何故只是部分收录,对《纪孙总统之谈话》一文的最后一句“记者又问:何时始能解付赔款乎?孙曰:吾人已以海关入税抵解矣。言至此,阅时已久,该访员乃退”,则略去了,从而影响了此谈话的完整性。

  2.《致黎元洪及各省都督电(一九一二年三月八日)》。据查,中华版《全集》所收该电系录自《黎副总统政书》卷八,缺抬头,正文前段为:“得北京蔡专使等迭次来电报告北方最近情形,以为袁总统急欲[难]南来,而统一政府之组织,又不可不[缓],为大局计,应予变通。提出办法数条,经交参议院,今日决议如下。……一、袁大总统接电后,即电参议院宣示。一、参议院接到宣示之后,即复电认为受职,并通告全国。……”而人民版《全集》所收该电系录自《申报》1912年3月9日所载“南京孙总统电”。有抬头“武昌黎副总统、各省都督鉴”,正文前段为:“得北京蔡专使等迭次来电报告北方最近情形,以为袁总统急难南来,而统一政府之组织,又不可缓,为大局计,应予变通。提出办法数条,经交参议院,今日决议如下。……一、袁大总统接电后,即电参议院宣誓。一、参议院接到宣示之后,即复电认为受职,并通告全国。……”但笔者于某报上又发现了此电的另一个版本,电文的前面部分如下:“万急。武昌黎副总统、各省都督鉴:得北京蔡专使等迭次来电报告北方最近情形,以为袁总统恐难南来,而统一政府之组织,又不可缓,为大局计,应予变通。提出办法数条,经交参议院,今日决议如下。……一、袁大总统接电后,即电参议院宣誓。一、参议院接到宣誓之后,即复电认为受职,并通告全国。……”经比较,此版本不仅有抬头,而且部分文字(以粗体字标示)与前两个版本有所不同(因当时各省收译电报水平参差不齐所致),似更为正确,故孙中山此电以采用此版本为宜。

黎元洪

  3.《祭吴禄贞文(一九一二年三月十四日)》。吴禄贞,字绶卿,湖北云梦县人,1897年入湖北武备学堂,次年,以“学业优异”而被张之洞选送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习军事,并加入兴中会。1902年毕业回国,与黄兴、宋教仁等组织华兴会,并先后担任东三省总督军事参议、吉林边务督办、新建陆军第六镇统制等职。1911年,武昌首义爆发后,清政府命吴禄贞率部前往山西镇压新军起义。到石家庄后,吴禄贞暗中命令部队撤回,并扣留清政府运往武汉前线的军火、粮饷。与此同时,吴禄贞还趁机赶到娘子关,与山西起义军代表阎锡山会晤,约定组织“燕晋联军”,共同进军北京,不幸被袁世凯侦悉,于11月7日凌晨被暗杀于石家庄车站,年仅32岁。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追念吴禄贞的革命功勋,命以大将军例赐恤。同年3月14日(农历正月二十六日,吴禄贞的诞辰日),黄兴等人在上海张园主持召开吴禄贞追悼大会。孙中山因故未能出席,特派代表前往宣读祭文。3月15日《申报》在“本埠新闻”刊登《吴君禄贞追悼会纪盛》一文,简要记述了追悼会的盛况及程序,其中第三项程序为“由耿觐文、陈宽沅二君代表孙大总统读祭文”。但未刊载孙中山的祭文。

  1987年,公孙訇在《社会科学论坛》第1期上发表《孙中山先生在直隶》一文,其中说:1912年9月孙中山先生在山西视察三天后,于21日上午9时乘专车离开太原,经阳泉时。特意下车参观了当地的煤矿和铁矿。当晚宿于石家庄太行饭店,并召开了追悼会,致祭吴禄贞将军,孙中山以十分沉重的心情读了他专为悼念吴禄贞烈士的诗文:

  荆山楚水,磅礴精英。代有伟人,振我汉声。觥觥吴公,盖世之杰。雄图不展,捐躯殉国。昔在东海,谈笑相逢。倡义江淮,建牙大通。契阔十年,关山万里。提兵燕蓟,壮心未已。滦州大计,石庄联军。将犁虏庭,建不世勋。猰貐磨牙,蜂虿肆毒。人之云亡,百身莫赎。

  1989年,皮明庥等编《吴禄贞集》问世,其中附录了与公孙訇文中相同的孙中山祭文。该书注此文“载《近代史资料》总25号”,但笔者在《近代史资料》总25号上并未查到该文。2011年,该书重版时仍是原注未改。

  1990年,王耿雄等编《孙中山集外集》收录了1912年3月17日上海《时报》刊载的孙中山《祭吴禄贞文》一文,全文如下:荆山楚水,磅礴精英。代有伟人,振我汉声。觥觥吴公,盖世之杰。雄图不展,捐躯殉国。昔在东海,谈笑相逢。倡义江淮,建牙大通。契阔十年,关山万里。提兵燕蓟,壮心未已。滦州大计,石庄联军。将犁虏庭,建不世勋。猰貐磨牙,蜂虿肆毒。人之云亡,百身莫赎。下□同袍,惟周与张。庶相民军,恢复旧疆。邦基始建,公目未瞑。敬奠椒桂,以酧忠魂。哀哉,尚飨。该文在公孙訇《孙中山先生在直隶》和皮明庥等编《吴禄贞集》中所载此文“人之云亡,百身莫赎”的后面,增加了若干内容。

  据笔者查考,后来人民版《全集》和《续编》也先后收录了上海《时报》刊载的孙中山《祭吴禄贞文》一文。尽管如此,但笔者以为,既是祭文,都有应有相对固定的格式,以上各种版本的孙中山《祭吴禄贞文》一文均不符合祭文格式,因此,均应不是孙中山《祭吴禄贞文》的原文。此后,笔者注意当时各地报纸的相关报道,终于在某报上发现了孙中山《祭吴禄贞文》的原文,全文如下:

  维中华民国元年三月十四日,临时大总统孙文遣耿觐文、陈宽沅以清酌庶馐之仪,致祭于故燕晋联军大都督吴公禄贞之灵而告之以文曰:

  荆山楚水,磅礴精英。代有伟人,振我汉声。觥觥吴公,盖世之杰。雄图不展,捐躯殉国。昔年东海,谈笑相逢。倡义江淮,建牙大通。契阔十年,关山万里。提兵燕蓟,壮心未已。滦州大计,石庄联军。将犁虏庭,建不世勋。猰貐磨牙,蜂虿肆毒。人之云亡,百身莫赎。泉下同袍,惟周与张。庶相民军,恢复旧疆。邦基始建,公目未瞑。敬奠椒桂,以酹忠魂。哀哉,尚飨。

  至此,孙中山《祭吴禄贞文》一文的真实面目终于在尘封100多年之后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

孙中山《祭吴禄贞文》

  4.《为黄喃喃题词(一九一二年四月二日)》。黄二南,原名辅周,后改名二南,艺名黄喃喃,祖籍北京大兴,曾就读于山东高等学堂,后留学日本上野美术学校,与李叔同同学,并参加李叔同组织的春柳社,参与了《黑奴吁天录》的演出,扮演海霄一角。1912年初,黄二南在上海组织“自由剧团”,并在上海二馬路西大新街新开“中国第一大戏园”新新舞台,排演白话新剧。3月,时任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得知此事后,十分高兴,大加赞赏,于百忙之中欣然为其题写“改良新剧”四个大字相赠,以鼓励其促进中国戏剧事业的发展。关于孙中山为黄喃喃的题词,中华版《全集》和《续编》均未收录,人民版《全集》根据北京《团结报》1983年2月5日所载《孙中山先生为新剧界题词》,收录孙中山所题“改良新剧”四字。但经笔者查考,1912年4月2日某报上刊登了孙中山此题词的原件,其中,除了孙中山所题“改良新剧”四字之外,还有“右四字赠喃喃君。孙文”等字样。此外,关于此题词的时间,人民版《全集》编为“一九一二年四月十四日至十八日间”也应不确,似应改一九一二年三月。

孙中山为黄喃喃题词

  5.《致袁世凯及参议院电(一九一二年六月三日)》。据查,此电中华版《全集》录自《孙大总统书牍》,缺抬头,而人民版《全集》录自1912年6月5日《申报》,有抬头:“北京袁大总统、唐总理、参议院、各部总次长、鄂省黎副总统、各省都督、各军师旅长及各议会、各团体公鉴”。笔者在某报上发现此电,且此电格式完整,再经比较,此电中有“惟此举须由参议院议决,采累进法,颁行一定章程,方能有效”之句,而前述两个版本的此句均为“惟此举须由参议院采累进法,……”,“参议院”后均缺少“议决”二字。笔者以为,前述两个版本“参议院”后缺少“议决”二字,语句似不通,语意也不合理,因此,孙中山此电以采用《南洋总汇新报》上的版本为宜。

  6.《致北京参议院等电(一九一三年三月)》。中华版和人民版《全集》所收此电均录自上海《民立报》1913年3月29日“东亚和平之福星”,正文首句为“此次以个人資格游历日本”,均无主语。但笔者在某报上发现此电,首句前有主语“(孙)文”。可见《民立报》所载此电应为漏掉了主语“文”。因此,孙中山此电以采用《长沙日报》上的版本为宜。

  7.《致岑春煊电(一九一六年五月上旬)》。经查,中华版和人民版《全集》所收此电均录自黄季陆主编之《讨袁史料(一)》,但均缺收电人。笔者某报上发现有此电,其抬头是“肇庆岑都司令大鉴”,而且其正文中文字与《讨袁史料(一)》上所载电文多处有异,兹录如下(不同之处以粗体字标示):

  闻公就任两广都司令,以嫉恶至严之人,持灭此朝食之志,南方健儿素稔顺逆,得公提挈鼓行而前,快慰何似。诵公宣言,有不分党派、省派之语,实获我心。主义、目的既合符节,允当协力进行。粤省独立以前,义师先起,闻至今犹与济军相持,大敌当前而内纷不息,事甚无谓。文已电同志,俾泯猜虞,并力求事实上之一致。请公亦正告济军,务严约束,勿得生衅,庶几同志戮力,共申天讨。公责隆望重,有所指导,众宜莫违。文虽无似,甚愿当尽所能,至为公等助,谨以电闻。孙文。

  因此,孙中山此电以采用以上版本为宜。

  8.《致□冠三函(一九一六年八月二十七日)》。中华版和人民版《全集》均收此函,但前者收信者缺姓,以□代之,后者则标为“刘冠三”。笔者在某报的《公函》栏内发现此函,标题为“孙中山致刘冠三书”,因而可确定收信者为刘冠三。刘冠三,名恩锡,以字行,山东高密人,1906年加入中国同盟会,系国内山东第一个同盟会会员,曾介绍吴大洲加入同盟会。1911年,刘冠三秘密组织山东同盟会机关;武昌起义后,又与徐镜心、丁惟汾等成立联合会,通电全国,宣布山东独立,并发动高密、诸城、即墨、安丘、青州独立运动。民国建立后,刘冠三先后任山东同盟会副会长及临时省议会副议长,1913年被选为国会众议院议员。1914年3月,徐镜心被袁世凯杀害后,刘冠三担起领导山东革命之重任。袁世凯下令解散国会后,逮捕了刘冠三,后经商震、侯廷爽全力营救出狱。脱狱后,刘冠三遂将眷属搬到陕西三原县居住,以掩护自己的革命行动。谭人凤到鲁协调山东民军之间矛盾时,曾与刘冠三“接谈款曲”,并在“兼采乡评”之后,认为其“道德学问优美无疵,品行才能卓越可佩”。“收拾残局,端在斯人,鲁难可销,隐忧顿释”,于是也向鲁人推荐刘冠三。

  9.《悼蔡锷电(一九一六年十一月十日)》。中华版和人民版《全集》均未收此电,《续编》虽收有此电,但内容不全,缺收电者。笔者在某报的《中山先生文电》栏中发现此电全文,收电者为“福冈医院转蔡锷先生家属”。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