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先驱俞寰澄

辛亥革命网 2018-08-31 09:16 来源:湖州日报 作者:韦秀程 查看:

俞寰澄,名凤韶、字寰澄、号任庐。1905年,俞寰澄与张静江一同去法国巴黎办理珠宝业务。在巴黎,他们结识了孙中山先生,并聆听中山先生的亲切教诲,加入了同盟会,后来又加入反清革命团体南社。

  几十年来,笔者在收集德清新市大家族史料中,与新市俞氏家族的上海、杭州后代取得了联系。因外祖父1917年在新市俞吉祥丝行当过三年学徒,此丝行为俞氏新市最大产业,故俞氏后代与笔者关系均紧密。

  2016年11月,辛亥革命先驱俞寰澄孙子俞祖武来新市寻根,由笔者接待,他带来一部分俞寰澄先生的老照片,后又提供两批其祖父照片,弥足珍贵。刚刚过去的2017年为俞寰澄先生逝世五十周年,特撰文纪念。

  俞寰澄(1881-1967年),名凤韶、字寰澄、号任庐。德清新市人,同辈中排行第七,故乡邻称其为俞老七。清代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农历九月五日生于新市镇北街俞宅,16岁中秀才,20岁中举人。父亲俞石麟(1930-?),经营土丝业,清同治年间在北街开设俞吉祥丝行,其他的产业还有俞吉祥茧行、万隆油坊、泰昌南货糕饼作坊、俞氏别业等。俞寰澄先生幼年就读私塾,精谙四书五经。对唐宋诗词、明清笔记有较高造诣,所作诗文出手不凡,在遣词造句诸方面,均有独到之处,是德清县在清朝末次考中的举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俞寰澄到浙北名镇南浔求学,由此结识后来成为新中国林业部部长的梁希。与张静江、张澹如昆仲,共同的志向使他们结成友好。光绪末年,俞寰澄涉足商界,与张静江、张澹如合伙经营珠宝首饰业,生意兴隆,聚资甚丰。1905年,俞寰澄与张静江一同去法国巴黎办理珠宝业务。在巴黎,他们结识了孙中山先生(一说在海途中相识),并聆听中山先生的亲切教诲,出于忧国忧民的爱国之心而加入了同盟会,后来又加入反清革命团体南社,为推翻清朝而奔走南北,立下汗马功劳,并捐款银元数万,资助反清革命。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后,同盟会会议拟在上海发动起义。同盟会首领湖州陈英士、光复军首领安化李燮和,于11月3日率民军攻打清军在上海的战略据点高昌庙江南制造局,时俞寰澄亦参加。因清军兵精器利,民军久攻不克,且伤亡亦较大。在此情况下,总指挥陈英士只身入虎穴,策反总办张楚宝。张楚宝无视民军威力,反而羁押陈英士。于是俞寰澄与湖州杨谱笙设法说动闸北警察署长陈汉钦,陈带增援兵马昼夜猛攻,于凌晨攻克江南制造局,陈英士由此得救。11月7日上海沪军都督府成立,陈英士任都督,因俞寰澄立有战功,亦善于理财,31岁的俞寰澄任沪军都督府参谋,同时任沪军都督府参谋的还有李燮和、陈汉卿、钮永建、章梓、李显谟、王熙普、叶惠钧、黄郛、沈翔云等。黄郛和俞寰澄成为同事,共同在江浙联军攻打南京的过程中,为沪军都督府承担全部后勤资源任务,担当了很大的责任。12月,江浙二省光复,俞寰澄遂回故乡,被浙江军政府都督汤寿潜任命为湖州军政分府主任。在任期间,他注重稳定社会秩序。其时,清朝官兵已逃散,湖州地区呈无政府状态,俞寰澄即委人接管各县政权,亦不忘家乡,并委新市人钱凤祥、徐武成为新市地区清乡委员,负责新市四乡之治安。虽说俞寰澄担任湖州军政分府主任只有短短几个月时间,但其除恶霸、抑豪强并严惩恶棍陈十四,为安定湖州人民的生活曾作出过努力,后到上海接替李燮和任吴淞军政分府都督。

沪军军政府成立,俞寰澄在合影中

  民国元年(1912年)俞寰澄当选为浙江省参议会议员,次年四月又被选为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众议院议员。民国五年(1916年)五月,任浙江省府财政参议兼浙江各银行监理官。九月,任中国银行副总裁。次年即1917年8月14日,段祺瑞政府宣布对德作战,并以参战为名,向日本大量借款,组成参战军,推行武力统一政策,抛弃救国会和废除临时约法,着手召开新国会。孙中山在海军护送下,从上海到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时俞寰澄在北京愤然辞去中国银行副总裁,南下到广州,参加孙中山的护法运动,并参加8月25日在广州召开的国会议员大会,因不足法定人数,故称“非常国会”。次年5月,因西南军阀在护法军政府内争权夺利,孙中山愤而离开广州赴法国。护法失败后,俞寰澄脱离国民党,弃政从商,寓居沪上。与友人创办上海市证券交易所,担任理事长,从而开创了中国证券交易之始。接又创办“恒大金号”经营金融业务,当选为上海市商会监事、上海证券商业同业公会理事长。其时,俞寰澄潜心于经济学研究,他精心撰写的经济论文发表于各地报刊,以后又曾结集出版。20年代,俞寰澄在位于武康县(1958年并入德清县)的闻名中外避暑胜地莫干山购买别墅一幢,即今编号为511号,夏秋季节居莫干山避大自然之美景。后此幢别墅又卖与民国政府外交部长黄郛。其后俞寰澄又历任江南造纸公司董事长、东南信托银行董事、招商局业务部负责人。1927年8月,俞寰澄先生又被浙江省政府聘为财务委员。1933年,商务印书馆创办的《东方杂志》第30卷第1号以“新年的梦想”为题发表了征集到的142人的答案。“新年的梦想”专栏是对当时中国知识界的一个很好的社会调查,很有代表性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动向,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俞寰澄富有强烈的爱国心,也深知鸦片对中国人民的危害,故1936年,他受命为禁烟督察处副处长。翌年,抗战爆发,奉调华南大都市广州,任禁烟督察处广东省分处副处长,查禁鸦片毫不手软。日军侵占广州,俞寰澄携家眷到香港避难。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又于1941年12月攻占香港,俞寰澄历尽千辛万苦转至上海租界寓居。他留须明志,深居简出,不和敌伪打交道。他的一些昔日朋友,有的失节,替日伪做事,为了避免与此等人纠缠,他就远走温州乡村南田乡(今浙江三门县)竟战后期,俞寰澄应友人近代著名学者、金石书画家、浙江通志馆馆长龙游余绍宋先生(1883-1949年)之约,被聘为设在云和大坪的浙江通志馆编纂,从事地方志工作近年余。浙江通志馆成立于1943年,结束于1949年3月,编辑了二百余卷浙江地方文献,近年全省编纂志书兴起,《重修浙江通志稿》亦已影印出版,内中亦有俞寰澄先生的心血结晶。

  抗战胜利后,俞寰澄辞别通志馆同仁,重回上海,与近代名人黄炎培先生等人发起成立中国民主建国会,并担任常务理事。1948年,他与其他民主党派负责人的爱国活动受到监视,于是他回到家乡新市作短暂避难,新市的小桥流水使他暂忘尘世之烦恼,流连于阡陌田野散步,垂钓于十景塘。后经上海地下党安排,他与黄炎培、盛丕华等人离开上海赴香港,受到中共领导潘汉年、夏衍的热情接待。

  1949年初,中国共产党邀请各地爱国民主人士到北平共商国事,于是俞寰澄先生积极响应,毅然离开香港转道刚解放不久的天津,于3月25日抵达古都北京城,受到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欢迎和接待。4月16日下午,柳亚子在北平中山公园稷园来今雨轩召集南社,新南社联合临时雅集,俞寰澄也应邀参加,周恩来、叶剑英在会上发表了讲话,共有八十余人参加。集体合影中,位于第一排的有茅盾、叶剑英、柳亚子、李立三、邵力子、俞寰澄等。4月下旬,中国人民解放军攻破长江天险,俞寰澄随军南下,留在上海郊区。经激战,解放军攻入东方都市大上海,俞寰澄即以古稀之年积极参与上海市军管会工作,在上海市军管会陈毅、粟裕等的领导下,俞寰澄积极投入恢复上海工商业及中国民主建国会的各项活动。

俞寰澄(右一)与陈毅、粟裕等在上海市军管会议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俞寰澄先生在上海、北京工作,历任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人民代表、上海市政协委员、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第一届至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1年3月俞寰澄参与组建浙江省人民政府委员会并担任委员,中国民主建国会第一届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第二届中央常务委员兼纪律检查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1952年,俞寰澄曾参加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奔赴朝鲜慰问抗击美帝国主义侵略的中朝儿女。1955年12月8日至1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俞寰澄到德清视察。1957年,俞寰澄偕眷属在德清县人民政府俞明进副县长,及其同好王永金副县长等人陪同下,回故乡新市探亲及祭扫祖坟。俞家祖坟在新市桃园,墓地松柏围绕,环境清静。在新市期间,俞寰澄先生视察了全镇,并对市镇建设提出了极有价值的建议,给新市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67年4月29日,俞寰澄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