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义之爱国将领——张韬安

辛亥革命网 2018-08-29 14:45 来源:武山台 作者:薛小瑞 刘敏 查看:

参加武昌起义的革命军人数达到3000多人。其中就有三个甘肃武山人。他们是:张雨僧、张韬安、崔赋鹤。

  武昌起义是1911年10月10日在中国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据统计,参加武昌起义的革命军人数达到3000多人。其中就有三个甘肃武山人。他们是:张雨僧、张韬安、崔赋鹤。

  张韬安和张雨僧这两个堂兄弟生于同年,即1888年。打小张韬安、张雨僧和清池村的崔赋鹤都在张文藻设在韦家庄的私塾里读书。二十岁那年,张韬安、张雨僧和崔赋鹤一起来到兰州,考入两年制的甘肃陆军学堂。1909年底,三人均已优等成绩毕业。

  既是同窗学友,又是志气相投,因此,张雨僧、张韬安和崔赋鹤的人生路有着许多相似之处。甘肃陆军学堂毕业之后,三人又同时考入武昌陆军第三中学堂,尔后都参加了武昌起义。

  张思信父亲名叫张国刚。张国刚打小的时候,就由叔父张韬安带在身边供他读书,直到西安事变之前才回到韦家庄。而“庄里的老人”指的是张韬安驻军天水时招去当兵的韦家庄人。

  甘肃陆军学堂毕业的次年,也就是1910年,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张雨僧、张韬安和崔赋鹤同学三人攀山越岭,经陕西、河南到达湖北,不远千里,直奔武昌陆军第三中学堂而来,最终三人如愿所尝,一同考入这所当时全国有名的军校。张雨僧是步兵科,张韬安是骑兵科。

  1914年,张韬安怀着建功立业的雄心,投奔了甘肃军阀陆洪涛,做了一名见习军官。后来受到陇南镇守使孔繁锦的邀约,当了该部营长兼陇南军校骑兵教官,深受孔繁锦器重。孔繁锦离任时,为感激张韬安的诚心辅佐,将他在天水马跑泉的酿酒作坊馈赠给张韬安。

  张韬安侄孙 张思信:“张韬安在军事上干事稳重,对士兵特别关心。张韬安挣了些钱,据我父亲说,你四爷不挣士兵的钱,不扣卡士兵,一辈子挣的是生意上的钱,他的生意做得很大。”

  1927年,冯玉祥率部入甘,张韬安率部入陕,从此与杨虎城走到一起。杨虎城了解到张韬安的才气和为人,于是在1931年邀他作了马青宛警备师的参谋长。

  张韬安侄孙 张思信:“据我父亲说,张韬安的职务多,只要是来陕西的驻军,如像赵寿山是陕西的驻军,张韬安是参谋长;孙蔚如是陕西的驻军,张韬安也是参谋长;孙蔚如当了陕西的主席,张韬安是参谋长代军长;以后到西安事变的时候,杨虎城是十七路军的司令员,张韬安是参谋长。”

  1936年12月12日,张韬安参加了逼蒋抗日的“西安事变”。

  抗日战争期间,张韬安先后任第38军少将参谋长、国民革命军96路军李新忠部参谋长、河南兵站16兵监。抗战胜利后,张韬安历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高级参议、西安戒严司令部参谋长等职,1946年授陆军少将。

  张韬安侄孙 张思信:“他在16兵监的时候,管着几个处长。共产党的一个联络员起初躲避他,他不问不管,这个人不躲他了,解放以后这几个处长都来了,处长说那是中央的什么人,当时是共产党的联络员,我们几个处长那时候都入了党组织,当时不敢告诉你,你当时不问不管,现在你的工作安排好着呢,最后一解放他就是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张韬安闲居西安,与爱国将领孔从洲、赵寿山等人交往密切,为人民解放战争做过一些有益工作。1949年5月在西安迎接解放。新中国成立后,张韬安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政协常委等职。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