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公党早期重要领导人陈演生

辛亥革命网 2018-08-27 10:18 来源:中国致公党广东省汕尾市委员会 作者:阳文 查看:

陈演生先生是海丰青草人,青年时期曾考取清末秀才,后来参加同盟会,从事推翻满清王朝的革命活动。
  陈演生先生是海丰青草人,青年时期曾考取清末秀才,后来参加同盟会,从事推翻满清王朝的革命活动。辛亥革命后面的1912年任广东五华县知事,卸任后在广州、新加坡参加倒袁运动和护法运动。1931年10月香港举行的中国致公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陈炯明被推举为总理,陈演生被推举为秘书长。1933年9月陈炯明病逝香港,陈演生以秘书长的身份在香港主持致公党中央的工作成为致公党早期重要的领导人。

  陈演生早在清末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便于陈炯明、马育航、钟秀南、陈达生等十一人组织“正气社”,“愤清廷之腐败,遂蓄意图谋民主革命。”在1908年陈演生与陈炯明、马育航等三十多人在海丰五坡岭方饭亭宣誓帝盟,“反对满清,恢复汉族主权”。成为广东惠州海丰同盟会,以陈炯明为社长,“分头开始革命之运动”。同时创办自治会、戒烟局、整理育婴堂及县仓,并于二百元开办了《海丰自治报》,自此陈演生走上了革命带路,当时海丰同盟会受孙中山直接领导,在博约山房设俱乐部,除宣讲革命道路道理外,还曾数度运枪进海丰,开展武装活动。1911年陈炯明参加广州起义筹部,担任编制课长,陈演生担任陈炯明助理。广州起义失败后,陈演生受同盟会派遣前往南洋各地联络同志,筹备革命基金。同年11月陈炯明发动惠州起义,导致了全广东省的光复。

  辛亥革命后,1912年陈演生任广东五华知县,卸任后在各地从事“倒袁”“护法”运动。1917年5月北方督军团解散国会,毁弃约法,西南各省通电护法,孙中山、陈炯明、章太炎、程璧光等乘舰南下广州,建立军政府,孙中山任中华民国军政府大元帅。同年11月闽粤站启,陈炯明奉命组建“援闽护法粤军”,陈演生任机要秘书。1918年8月粤军平定闽南,进驻漳州,实行“闽南护法区”的建设,陈演生又任政务处处长,经几年的努力,闽南政治、教育、社会、文化都有明显进步,被称为“中国的示范区”“闽南的俄罗斯”。1920年8月粤军在漳州誓师回粤,11月粤军抵达广州,军政府任命陈炯明为广东省省长,陈演生任广东电政监督。这段时间开展了广东省模范省的建设,在政治,市政,文教,实业等方面都有了进步,当时上海《申报》记者盛赞广东是“黑暗民国里头的一线曙光”。后来孙陈政见分歧,发生了“6·16”事变。1922年陈演生离开了广东电政监督职位后,长期在香港经营企业。

  辛亥革命后,广东华侨和世界各地洪门致公党组织迫切需要建立一个能代表华侨利益的政党,以领导他们自卫、反抗、谋生,支援国内革命斗争。经多次酝酿,于1925年10月10日在旧金山召开会议,决定以洪门致公党为基础,组织华侨政党,定名为中国致公党,并推举陈炯明为总理。这次会议实际上是中国致公党第一次代表大会1931年10月初,致公党在香港举行了第二次代表大会,仍推举陈炯明美总理,陈演生为秘书长。经过几年工作,致公党实现了党、堂分家,以党领导堂,逐渐脱离了封建堂会影响,向现在资产阶级民主政党发展。在致公党二大以后,各地致公党员已打三十多万人,在香港还设立致公党俱乐部。1933年陈炯明在香港病逝,中国致公党中央干事,会、中央监委会敬献挽联:是革命家、是政治家、是道德家、操虑危深,天不慭遗,浩劫茫茫辈后死;为同志哭,为民族哭,为国家哭,公忠廉洁,世难俦匹,尘寰落落失先生。”陈演生敬献挽联:“鸿门失一玦仁厚反以招尤,遂令成败论人,盖世雄才输沛季;坡岭缔同盟,始终相期革命,自兹沦亡孰救,千秋遗恨并井文山。”此后,陈演生秘书长主持中国致公党中央干事会工作,领导党务,为此现状,负责与各国各地致公党组织联系。

  1931年9·18事变后,东北各省相继沦亡,全国抗日救国呼声日甚,中国致公党总部通告各地组织筹备抗日救亡事宜,发布训令:“海内外各处党员,一致参加抗战工作,出钱出力,以尽职责。”各国各地致公党组织和广大侨胞,积极投身抗日救亡的神圣事业。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旗帜,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战》,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并提出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主张。该宣言把中国致公党列为中国愿意参加抗日救国事业的党派之一,表明中国致公党的抗日救亡活动得到中共高度重视。1941年日本突袭珍珠港爆发了太平洋战争,香港沦陷后致公党总部被迫停止活动。陈演生利用自己的身份,冒着危险,多次帮助和保护了逃亡在香港的受敌人追捕的革命志士和爱国同乡。陈演生是个很开明的人,为人热情,以诚相待,很受人称颂。抗日战争后期中国共产党方面就建议致公组织应恢复活动,于是陈其尤等便着手进行恢复活动的筹备工作。日本投降后,1946年4月陈演生、钟杰臣、严锡煊与陈其尤、黄鼎臣、伍觉天等汇合,以陈演生的住所为活动地点,积极为恢复致公党组织活动而工作。这一活动得到中共华南分局连贯、饶彰风、许涤新等的帮助和指导。1947年初恢复了致公党总部,陈演生与各地组织联系,征求恢复组织的意见和要求,草拟文件,重新登记党员,以“中央干事会”名义发表《致公党组织概况》启事。大量的活动使致公党在海内外影响不断扩大,为致公党三大的召开作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1947年4月致公党在香港举行了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第三次代表大会,世界各地的致公代表四十多人出席,讨论修改通过了《中国致公党政纲》、《中国致公党章程》,发表了《大会宣言》、《告海外同胞书》和《致杜鲁门总统电文》,并一致决议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大会选举产生了九人组成的中常委会,李济深为主席,陈其尤为副主席,陈演生为秘书长,黄鼎臣组训部长,伍觉天任组训部副部长。致公党三大的召开,标志着经过八年抗战的洗礼,中国致公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由旧民主主义政党向新民主主义政党转化,成为中国民主运动中的一支重要力量。1948年4月底中国共产党在纪念五一口号中发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5月5日致公党和各民主党派发出《各民主党派为召开新政协致海内外电》和《各民主党派为召开新政协致中国共产党电》,6月9日致公党又发表《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号召宣言》。从这年8月开始中共和各民主党派积极筹备召开新政协,筹建新中国,逐渐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48年11月陈其尤代表致公党北上参加政协筹备工作,1949年3月黄鼎臣也北上参加政协筹备工作,陈演生留守香港致公党总部。1949年6月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致公党选派陈其尤、陈演生、黄鼎臣、官文森、雷荣珂、严希纯六人参加会议,但陈演生因留守总部未能出席,大会还选举他为全国政协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另外仅有的致公党两位委员是陈其尤和司徒美堂。陈演生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贡献。全国解放前夕,陈演生组织致公党员在护矿、护厂、保护铁路、公路运输、保护银行金库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还在接待海外洪门人士及策反旧军政人员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以实际行动迎接全国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致公党总部从香港迁移广州,整理党务,筹备四大召开,成了陈演生的主要任务。1950年4月致公党在广州举行第四次代表大会,通过政治报告和决议,修改并通过新党章,改主席制为主席团制。大会选举陈其尤、陈演生、官文森、雷荣珂和司徒俊葱组成主席团,陈其尤为主席团召集人。陈演生作为中国致公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在新中国建立后恢复国民经济,号召华侨支持祖国生产建设等方面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在国家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的时刻,陈演生于1952年去世,享年七十七岁。

  陈演生是一位能跟随时代潮流的知识分子。早年接受封建文化教育,参加科举考试并考取秀才;后来在参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程中,积极吸收西方先进思想,接受了平等、博爱等西方民主观念;再后来在中国面临着向何处去抉择的关键时刻,深切意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接受共产党在多党合作关系中的领导。陈演生作为中国致公党早期重要领导人,经历了中国致公党从封建会党到现代政党的转变,又经历了中国致公党从资产阶级民主党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参政党的转变。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