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谭人凤(2)
辛亥革命网 2018-07-25 09:23 来源:湖南文史资料选辑 作者:邹协勋 查看:
奔走两湖
一九一一年二月四日,谭人凤应黄兴、赵声之邀,由东京抵香港,当天晚上和黄、赵商谈广州起义计划。他认为两湖地当冲要,非先示机宜不可。征得黄、赵同意后,第二天即带两千元往上海,再到汉口,与居正、杨玉如等聚商于某旅社。谭说:“余奉黄克强同志命,察看长江流域革命近况,并报告紧要消息。因黄同志与胡展堂(汉民)、赵伯先(声)诸兄均在香港,各省同志毕集,决定今春在广州起事。南京、九江已有联络,两湖尤关重要,希望急起响应。”旋交居正六百元,又与孙武二百元,告知广州起义计划,希望相机策应。二月间,谭偕刘承烈到长沙后,在路边井某日本旅馆召集同志开会,到会的有文斐、曾杰、肖翼鲲、龙铁元、吴超征、洪荣圻、何陶等十余人。谭在会上报告,黄兴鉴于往者以会党、新军或防营谋举事,往往坐失机宜。乃改由吾党同志自行发难,而以防营、新军为应援。决定于三月间在广东起事,湖南当急谋响应。当时议定,刘文锦在马队任排长,运动军界由文锦担任;绅学界由文斐、曾杰进行运动;会党方面,由焦达峰担任;经费接济,由龙萸溪、龙铁元负责。焦达峰不在省垣,谭等了几天仍未见回,就回上海转香港去了。
三月二十九黄花岗起义前夕,黄兴由香港秘密进入广州,在小东营机关部进行部署。谭人凤也由香港赶来参加。当讨论进攻计划时,他认为十路进攻,应有一人居中司指挥调度责任,不应同时都告奋勇。最好先炸毙李准,合攻督署,再由赵声从城外以新军进攻,内应外合,较易得手。这个建议,因时机迫促,未被采纳。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他从广州脱险抵香港,在港稍事逗留,折返上海。五月初到汉口,与孙武、蒋翊武等多次会商,建议湖北共进会、文学社两个革命团体通力合作,相辅相成。在谭人凤的策动下,共进会和文学社联合组成机关部,作为筹划武汉地区起义事宜的领导机关。一九一二年,黄兴在南京黄花岗周年纪念会演说中赞扬他说:“……至于内地之布置,长江一带,谭人凤先生任之。谭先生身体多病,此时亦冒险力疾至鄂。”
汉上先着
一九一一年秋黄兴和谭人凤诗中有句云:“能争汉上为先着,此复神州第一功。”谭与湖北的两个革命团体早有联系,武昌首义他是出了力的。
武昌起义前夕,十月八日,谭人凤由沪到南京,约集同志,商讨响应湖北发难问题。事后,他同居正一起去武汉,船过九江时,即得到武昌起义的消息。十月十四日渡江入武昌,与黎元洪相晤。黎向他倾诉了一大堆困难,他责以大义,促速下令进击清军。第二天早上,民军步炮各队大批过江进攻,清军不支,狼狈败退。商民欢声雷动,满街燃放鞭炮庆祝。经此一战后,士气愈旺,形势大变。
十月二十二日夜,长沙新军反正消息传到武汉,谭人凤立即向都督府请领快枪两千支,派任震运送回湘。两天后,他自己乘轮回湘,到长沙后,发现焦达峰的都督府一片混乱,立宪派组织了一个参议院总揽全权,焦达峰遇事受挟制。谭人凤看到了这个不正常情况,以外援事急,只好隐忍,而着重于敦促出兵援鄂。他在新军出发前的誓师大会上,当场写了一首军歌激励士气,歌词是这样的:“湖南子弟善攻取,手执钢刀九十九。电扫中原定北京,杀尽胡人方罢手。”不料王隆中刚率新军一部到湖北去,三天后,就发生了焦达峰、陈作新被害事件,立宪派篡夺了湖南的政权,谭延闿作了都督。这时,光复各省电促派代表往湖北开会,他与邹价人、廖笏堂、刘揆一被举为代表,于十一月二十四日到达武汉。到武汉后,他与邹价人等赴王隆中军中演说,勉励大家奋勇杀敌。不久,黄兴离开武汉东下,准备进攻南京。黄兴走后,黎元洪打算退往葛店,武昌情况危急。革命党人推举谭人凤以武昌防御使兼北面招讨使,支撑危局,秩序稍为安定,不久,黎元洪也回来了。
十一月三十日,各省代表在武昌集会,会上,推举新到会的谭人凤为临时议长。经过讨论,通过了临时政府组织大纲。随后,黎元洪遣人送到公文及旅费,委派谭人凤为议和代表,促赴上海、南京与会。他于十二月二十六日到南京,参加各省代表会。这时、会议已在南京进行半个月了,正准备选举临时大总统。谭人凤曾在各省代表会上倡议举黎元洪为总统,但开票结果,孙中山在十七票中以十六票当选,黄兴得一票,无有及黎者。他一面参与各省代表的集会,一面仍以北面招讨使名义,在上海组织机关,准备北伐。但是,所谓招讨使署,是个空架子,唯一的兵力就是他的儿子二式从湖南带去的两营人。
谭宋交谊
谭人凤到东京不久,就结识了宋教仁。章太炎撰《前长江巡阅使谭君墓志铭》,说他“与孙、黄好尚异,独重桃源宋教仁,以为隽才。”这是事实。
一九一○年春,广东新军起义失败,宋教仁深为叹息,经常找谭人凤商量整顿办法,谭这时与新从国内来的邹价人、邹永成等同住在东京神田区。经过磋商后,他们向同盟会建议三策:一、在北方举事为上策;二、在长江流域举事为中策;三、在边疆举事为下策。后又决定以中策为上策,组织长江机关付诸实施。邹永成后来对我说过,他们在东京时,计划把新化县的锑矿专卖权卖给日本商人,以所得手续费充作长江机关的活动经费。他说这个办法是邹价人想出来的,当时推宋教仁向日本交涉,他和张斗枢回新化与矿商接洽。他们回国后,还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组织一家广惠矿务公司,以便办理此事。
辛亥广州黄花岗起义失败后,黄兴在香港医院疗伤,日唯以“报吾良友之仇”为念。五月十八日,赵声忧愤致死,黄受刺激更深,时刻想到要去暗杀李准等清朝悍吏,“以酬死事诸君,庶于心稍安”。谭人凤这时在香港,极力劝阻,事后又邮电力阻,黄均不为稍动。宋教仁也是参与策划黄花岗起义的,对此次事败悲怆满怀,无限伤感。他和谭人凤以及其他同志,鉴于这次失败的沉痛教训,即时把握川、鄂、湘各省反对铁路国有风潮的有利时机,决定组织力量,重振旗鼓。一九一一年七月三十一日,宋教仁、谭人凤、陈英士等二十九人,在上海湖州会馆开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成立会,谭人凤起草成立宣言,指出:“定名同盟会中部总会者,奉东京本部为主体,认南部分会为友帮,而以中部别之,名义上自可无冲突也。”在这次成立会上,谭人凤被推为总务会议长,兼负交通部之责。他随即往湖北组织分会,对文学社、共进会成员多方开导,晓以大义,因而出现了尔后团结对敌的合作局面。
一九一三年春,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得胜利,宋教仁到处发表演说,抨击时政,大招袁世凯之忌。谭人风在武汉相晤时劝他注意戒备,勉遭暗算。宋不以为意。三月下旬,袁世凯果然派人在上海暗杀了宋教仁,两天后伤重殒命。谭人凤万分悲痛,亲撰挽联:“破坏建设一身兼,有思想,有学问,有才能,谓之政治大家曾何愧;瘈狗毒蛇全国布,无人心,无天理,无国法,成此暗杀世界岂能堪?”宋教仁死后,谭人凤办理丧葬事宜,照料遗族生活,计划周详,煞费苦心,极其尊重牺牲的亡友。
辛亥以后
一九一二年元旦,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大总统。谭人凤在临时政府中未居任何职位,而以北面招讨使名义驻节上海,无兵无饷,有时发发通电,表明政治态度。二月十五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第二任大总统,谭人凤通电反对。孙中山复电给他,认为“建设之事,自宜让熟有政治经验之人”,“吾党不必身揽政权”。优待清帝条件第一条规定逊位之后,尊号仍存,他列举理由,通电反对,认为“貌袭文明,实伏乱源”。有人倡议取消南北起义各都督,他又通电反对,“非大局敉平,断无解兵之理。……有敢动摇之者,义师共击之。”同年夏天,北京政府任谭为粤汉铁路督办,无所建树。十一月二十七日,袁世凯任谭为长江巡阅使。翌年三月十日,补上将衔,
二次革命
宋案发生后,谭人风离开北京到上海,其时刺杀凶手武士英已被捕获在押,赵秉钧、洪述祖与应夔丞的往返函电,也在应家搜获,可说铁证如山。他向孙中山、黄兴询问主张,孙说,若有两师兵,我当亲率问罪。黄说,此案证据已获,当可由法律解决。他反驳说:“孙先生之说空谈也,两师兵从何而来?黄先生之说迂谈也,法律安有此效力?”谭人凤当时主张遣使促湘、粤、滇三省独立,再檄各省同兴问罪之师。后来事实证明,他这个主张也是行不通的。在这以后,他往北京见袁世凯,往武昌见黎元洪,想进行调停,结果又是枉费心机。
一九一三年七月七日,谭人凤奉黄兴之命自上海返湘,与谭延闿面商,告以南京将宣布反袁独立,届时湖南应迅速响应。七月十五日,南京宣布独立,黄兴被举为江苏讨袁军总司令,章士钊任秘书长,通电各省,希望同张义帜。经过谭人凤一番策动,多数下层党人奔走呼号,谭延闿见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不得不于十七日召开全体会议,用省议会名义发出通电,宣布湖南独立。但到各省讨袁军事相继失利时,他见风使舵,于八月十三日宣布取消独立。九月十五日,袁世凯下令通缉孙中山、黄兴、李烈钧、柏文蔚、廖仲恺、朱执信、邓铿、谭人凤、熊克武等。北京陆军部的通缉名单上,把谭人凤列为“湘省之乱”的“首魁”。在袁世凯的罗网下,国内已无容身之地,他被迫出走,亡命日本。抵日后,卜居于福冈县筑紫郡中之太宰府町,改姓名为林泉逸,以避袁探和日本新闻记者的耳目。直到袁世凯毙命后,才由日本回到上海,与孙中山、黄兴过从密切,共同商讨袁贼死后的斗争形势问题。翌年四月,黄兴国葬于长沙岳麓山,谭人凤专程返湘,参加国葬仪式。
一九二○年四月六日(农历三月初六),谭人凤病逝于上海,终年六十岁。长子一鸿扶柩返里,葬于新化毛田(现属新化县文田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