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老人周恢初
辛亥革命网 2018-07-03 17:05 来源:长沙文史资料 作者:周德明 查看:
周恢初,1892(光绪十八)年生于宁乡五都六区(现宁乡县东湖塘乡许家坝村),原名用宾,后又名进桑、惠初,在堂兄弟中排行第五。1896年刚满四岁就到秀才出身的著名塾师堂伯父周美五的私塾接受启蒙教育。1903年,入修业小学读书。1904年,由周震鳞带到武昌,入旅鄂高等小学堂学习。当时周震鳞奉孙中山、黄兴之命在湖南、湖北等地秘密进行革命活动,旅鄂高等学堂的教员大多是同盟会员。1906年,于旅鄂高等小学堂毕业后,由周震鳞介绍回长沙,考入办在望麓园的宁乡驻省中学。这时,孙中山命令周震鳞、谭人凤、宋教仁、陶铸伦等积极发展组织,培训军事干部。周恢初进入宁乡驻省中学不久,又被召到湖北,进入湖北讲武堂学习军事。并经周震麟及教官陶铸伦介绍加入同盟会。1910年,回长沙,入新军第25混成协第50标第三营后队当兵。周恢初因为是讲武堂毕业,又是同盟会员,入伍不久,就由陈作新等保送到培训新军干部的“特别班”受训一个月,结业后升为五十标三营后队一排二棚正目。不久,清政府扩大新军编制,周恢初便把自己的表兄杨达三、杨锡光,贺顺全,族弟周振初,亲戚杨志吾,同窗夏楚璜等相继介绍到五十标和四十九标入伍当兵,并暗地介绍他们加入了同盟会。
1911年10月武昌革命的消息传到湖南后,湖南巡抚余诚格拟将新军调至各县。周恢初所在的五十标奉命移驻常德。周因朱剑凡、陈作新、梅馨等人的关系,得以留在长沙看守营房。10月12日(阴历八月二十一日)湖北革命军代表胡燮华来长沙,向湖南革命党人正式报道了湖北首义的喜讯,要求湖南火速举义响应。随即周震鳞奉黄兴之命潜回湖南,住金盆岭湘支部秘密机关指挥湖南首义行动,周恢初首先联络同在50标留守营房的同盟会员、结盟兄弟鲁莹,以及王运钧,分途活动,先后在天心阁、水陆洲,朱家花园等碰头开会,传达了黄兴,周震鳞的指示及湖北起义军代表胡燮华报告的消息。1911年10月20日(阴历九月初一)上午八时,长沙起义爆发。周恢初等率领50标留守处全体人员随同二营及马队进攻长沙北门。很快就占领了荷花池军械局,然后齐扑巡抚衙门。湖南巡抚余诚格在惊慌失措中从府台衙门后面越墙逃命。巡防营统领黄忠浩骑马横刀顽抗,被杨连山拖下马后,吴连斌手起刀落将黄忠浩的人头砍到地上打滚。长沙知县沈瀛也遭到同样命运。
1912年,周恢初升充湖南军政府所辖第一镇代表兼镇守署副官。1913年,湘军扩编,同盟会员陈嘉祐接任第四梯团团长,任周恢初为该部副连长,不久,又调升连长。时宁乡火龙洲人陶峙岳亦在陈部,并为陈所器重。周、陶二人因同乡关系,交谊颇笃。抗战胜利后,陶峙岳回到故乡探望周震鳞时,询悉周恢初就住在附近,特地去拜访了他,未遇,遂留下一笔赠款而别。周恢初回家后,有人劝他赶快复信给陶,攀龙附凤,在此一举。周恢初淡然一笑说:“人各有志,我是谈泊以明志。”仅回信向陶问好和道谢而已。数十年后,陶峙岳会见周的孙儿时,还满怀敬意地说:“你祖父恢初五公是一个真正淡于名利的正人君子。可惜时运不济,未能施展他的抱负。”
1915年,周恢初的堂兄周霁初,卸掉山东汶上县县长职务回到湖南,恰逢周震鳞担任湖南劳军使,派洪兰生为湘西收编司令,准备收缴湘西各县地方枪支另建一支正规部队,这是为国民党人掌握部队以充实打倒北洋军阀力量作准备。洪是宁乡西冲山人,老同盟会会员,接任之初就委周霁初为参谋长,周恢初也离开陈嘉祐部来任洪部副官处长。不久,又被洪委任为该部直属营营长,并视为亲信。洪是帮会头目,与湘西地方实力派陈渠珍私交颇深。周恢初作为洪的亲信,常陪洪往来陈渠珍的住地,遂与陈也建立了交情。1917年,洪兰生因故被罢官,周恢初转入陈渠珍部当团副。数月后,告病辞职回乡。
周恢初回到宁乡水佳山庄老家后,一家十数口,难以维生。只得去信汉口、天津、广州等地求援于老同志、老同学,找个糊口安身之地。1918年,得到周震鳞、朱剑凡的联名介绍,到办在长沙望麓园的宁乡驻省中学任体操教员。这段时间,他对现实日益不满,常常愤斥“革命成功、革命党消”,“民国与满清,换汤有换药”,教课之余写了许多愤愤不平的牢骚诗词。当何叔衡与周世钊、毛泽东联合朱剑凡等发动驱张运动时,周恢初立即在宁乡驻省中学联络师生响应。据曾在该校读书的杨敬斋回忆:“周恢初老师当年在师生会上义愤填膺地数说‘张毒’,十罪九砍头,张毒不祛,省无宁日,演说形态至今犹历历在目。”这一年,湖南省实行民选省议员。周恢初在周震鳞、陶棣生等人的指示下,从长沙赶回宁乡靳水四乡,多方联络公正人士,并参与各种集会,发挥其健谈善辩的特长,呼吁家乡人民投票选举朱剑凡等爱国人士为省议员。在他与宁乡开明人士的配合下,终于使朱剑凡、胡曜等进步分子当选为宁乡籍议员。周震鳞夸他为湖南议坛和桑梓父老做了一桩大好事。
1920年,湘军扩编,陈嘉祐担任第六旅旅长,周恢初应邀前往该旅担任副官处副处长。这时,湘军内部你争我夺,尔虞我诈,矛盾重重。经过几度浮沉的周恢初,感到世路艰难,失去了当年大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终日诗酒自娱,间或学习医术和相术以消磨岁月。不久,陈嘉祐失去兵权,周再度赋闲。
1923年,贺耀组任湘军第一旅旅长,经周震鳞推荐,周恢初到贺部三团任少校参谋。不久告假离开贺部。1925年年底,回到了老家。
1926年,北伐军彭位仁部进入宁乡,宁乡县农民协会公开宣告成立。周恢初以同盟会员和辛亥首义同志的声望宣传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与国民革命宗旨,号召当地进步知识分子和开明士绅支持工农运动,成为当时这一地区统一战线的主要骨干。反动军官许克祥发动马日事变后,周恢初无法在宁乡立脚。从长沙逃到武汉,又从武汉赶到上海。得周震鳞、仇鰲等人介绍,到国民革命军第四十军贺耀组部队,当少校参谋,随军北上徐州,接着进军山东。不料济南惨案发生,贺的部队向日本开火。事后蒋介石不但不奖励敢于保卫国民国土的贺部,反将贺耀组撒职。周恢初旋即愤而返湘,在驻怀化的周景星团部担任团副。1930年,回长沙任明德中学体操教员。听说坐镇宁乡绰号曹屠夫的曹明阵“抓人愈万,杀人愈千”,遂撰文在《长沙大公报》、《商报》等报刊揭露其罪状。曹明阵呈报湖南清乡督办总署,欲拘周解赴宁乡正法。周恢初才又到怀化榆树湾周景星家里当家庭教师。
1935年,周恢初到上海找周震鳞,愿将水佳山庄祖业全部变卖还债养家。周震鳞接管了这笔产业,并让他仍居原宅,重返家园软私塾。1941年,宁乡县县长勾结一些乡保长动用积谷,垄断和私卖公私盐,大发国难财、周恢初在熊南辉、王廉生等人的联络下,和成柱周(即建国后任过国务院秘书,被四人帮诬为少奇同志庇护重用的“叛徒”列入专案材料的成柱舟)等联名向湖南省当局及国民党中央告发了这批贪官污吏,迫使退还积谷,改变公盐管理,并查处了几个小官,又一次结怨于当道。熊南辉遭人暗杀,成柱舟被押。周恢初、王廉生等到处奔走,要求惩办凶手,国民党政府一拖二推,终以不了了之。成柱舟则由周震鳞派胞侄(黄埔四期毕业生,时任少将航空督导专员)周励存持周的亲笔信向薛岳力保,才得出狱。
1942年,宁乡沦陷。原黄埔毕业生,任过国民党军上校团长的回乡军官,大屯营人陈敦和发起组建宁乡人民抗日自卫军保境保民,陈自任司令员,黄埔四期生,任过上校团长和少将航空督导专员的周学存和军统少将周济任副司令员,大革命时任过农协会长的李静恒任军需处长,成柱舟出任司令部秘书长,周恢初被任为司令部参议,周的旧部王玉麟任司令部特务大队(警卫营)大队长。开初周恢初对陈的抗日保乡主张十分赞赏,积极为之募饷、筹枪,招募战士,后来发现陈部纪律很差,抗日不甚积极,尤其是日本鬼子夜袭大屯营掠去陈的小老婆黄舜观后,陈接受日军条件,用退出潭宁边境与枪支等行动赎回黄舜观,周恢初斥其以一女人而失国格与民族大义。加之陈又容许帮会头目“附昭山”龙头大哥袁作治在“自卫军”中开堂放标,俨然兵匪一家。周遂与陈敦和等疏远,悄悄退出了陈部。他曾私下对王玉麟说:“陈敦和不是孙先生的三民主义的黄埔学生,是蒋介石的走狗。城狐社鼠,不足以共事。”
1944年,宁乡的地方秩序极度紊乱,保甲长无人敢当,地方上只得让绅士们轮流当保长。石潭乡十保的周少斌(现在新疆某厅任处长)是个二十出头的中学生,只因家里有二十亩田,也被轮到了保长职务,他死活不当,却硬是推不脱。周少斌是周恢初的族侄,周少斌只得委托久历戎行、见过世面的周恢初代他当三个月保长,才得去安化兰田继续上学。周在代理保长任内,因反对抽穷人去当壮丁,与乡队附汤俊甫闹翻了脸,幸汤是周的亲戚中的晚辈,没有对周施打击。十保的这次三个壮丁名额也就拖了下来;不久又为了反对加派亩捐与乡长洪少孚吵架,几乎动起武来,幸亏洪是周当年的部属,也就容忍了事。但三个月刚到,洪就催十保另选了保长。
1946年,靳水乡号称“四大金刚”的几位官绅侵吞救济物资,民怨沸腾,但皆敢怒不敢言。周恢初偏偏不信邪,他联合成柱舟、周祖培(任过《扫荡报》及《通俗日报》编辑)查明真像,列举事实向报馆、法院,国民党中监委、救济总署发出揭露这一丑行的快邮代电,迫使四大金刚把吃进了肚子的肥肉又吐了出来。民心大快,地方欢呼。四大金刚进行报复,他们利用手中权力,沿引政府法则,三番两次派人查封周恢初开办的私塾,以断绝周的生活来源。这时,国民党军队上将成光耀,炮兵中将洪壮武,少将洪兰生回到了靳水四乡的西冲山老家探亲。周是成光耀当年入同盟会和投入新军49标的介绍人;洪壮武是周的旧部和表侄婿;洪兰生是周的同盟会同志和周在湘西收编司令部任职时的顶头上司。周给他们去信诉说自己的处境。三人不约而同地给他赠了一笔生活费,还分别用信函、名片要求县乡照顾这位老革命的生活。于是周的私塾得以照常复课。
1947年,石潭乡乡长洪少孚到县政府参加会议,反对征兵层层加码,并当场揭发督征员涂某征兵舞弊的事实,遭到军事科职员的毒打。周恢初闻讯大怒,联络杨树植(延安抗大毕业回乡任过石潭乡长的地下党员)、杨厚吾(石潭乡文牍,共产党地下区委)等及乡民代表、地方绅士四十余人,并得到居乡养老的周震鳞的支持,向宁乡县政府提出抗议,他还起草了发到省府各厅的代电。这时宁乡地下党员徐上达等做通了握有枪杆子实力的宁乡县自卫总队附宋品山的工作,也出面为洪少孚抱不平。这样内外夹攻,迫使宁乡县长及兵役科一班人向洪少孚赔礼道歉,披红挂彩礼送回乡。
1949年春,宁乡爆发黄唐起义。属于中共潭湘宁边区范围的勒水四乡的地下党员和革命群众积极开展迎解活动。周恢初十分关心时局的变化,凡周世钊及长沙学生寄回的报刊每周必读,时常到任湖南人民自救委员会副主任的周震鳞家听他谈时局,并与族弟、中共地下党支部书记周迪光谈心,让周迪光把孙子介绍到游击队民运部工作。他不但积极替孙儿起草或修改宣传单、墙报,油印小报稿,并亲自到当地学会、学社举办的民众夜校讲时事,讲政治,讲民国十六年农民运动的故事。
1949年8月8日宁乡解放。1950年,周恢初被邀请出席县、区各界代表会,(以后的人民代表大会,政协成立大会,也被邀列席)。不久,政府给予他“辛亥革命老人养老金”。1958年,湖南“省志办”成立,周恢初应邀赴省参加省志座谈会,接受了征集资料和参与审核首义史料的任务,为《湖南省志第一卷》的编辑出版作出了贡献,受到谢华,仇鳌、黄一欧等老同志函电表扬。
1961年2月,周恢初不幸病故,终年7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