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安仁传
辛亥革命网 2018-06-13 10:08 来源:中国各民族英杰 作者:石炳铭 查看:
刀安仁(一八七二~一九一三)又名郗安仁,字沛生,是干崖(今云南盈江)第二十四任宣抚使和反清的滇西起义的主要领导人及爱国实业家。
一八七二年(清同治十一年),刀安仁出生于云南干崖宣抚使司署(今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是干崖第二十三任宣抚使刀盈廷的嫡长子。按当时的封建宗法规定,一八九○年(清光绪十六年)应袭为干崖第二十四任宣抚使。一九○○年(清光绪二十六年),二十八岁的刀安仁开始主持干崖宣抚使司署。
刀安仁少年时就喜欢唱傣戏。在一八八三年他十一岁的时候,他偷偷组织了一个十多人的傣戏班,放学后就背着家人去唱戏。此事被他父亲发现后,其父不但不惩罚,反而买给刀安仁一套小锣鼓,把傣戏班公开。在唱傣戏的过程中,刀安仁曾把从老人那听到的「阿銮相猛」的故事改编为傣戏排演,并把自己的姐姐请来充当剧中女主角朗盏辅。此戏演得很成功。但刀安仁父亲得知大小姐演戏的消息后,要重罚刀安仁。刀安仁听说父亲要惩罚他,于是就约了十多个朋友逃到家背后的凤凰山上,他们白天在山上唱戏、打鸟,晚上就躲到城边的百姓家睡。衙门里动员了许多人去叫都叫不回来。最后还是刀安仁的生母掌印夫人亲自爬上凤凰山苦苦哀求,才把他们叫了回来。后来,在刀安仁成年时期,他还对傣戏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革,汇编了一部傣族诗集,书名叫《罕千庄》;创作移植了《阿峦相猛》 等十多部傣剧剧本;并组织人把许多汉文小说戏剧译成傣文如《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白蛇传》、《包公案》、《杨门女将》、《聊斋》、《秦始皇传》、《西厢记》等。这些工作,对傣族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一八八六年的年底,刀安仁的父亲刀盈廷在新城大佛寺开工兴建一座佛塔。刀安仁随其父亲来到工地。他偷偷到民工中间,唱起了讽刺信佛的山歌:「乡亲们,塑佛造塔建房你说是功德无量,死后上天堂;可是有谁得见死人的天堂,到底是什么模样?」刀安仁还作过「和尚与尼姑对唱」的诗,讽刺佛教的虚伪。其父亲为此大发雷霆。
一八九一年冬初,英帝国主义突然入侵干崖的铁壁关地区,刀安仁一面立即向上司报告,一面迅速组织军队,到铁壁关阻击敌人的入侵。刀安仁动员了几十个勇士,调集了四、五百士兵,来到铁壁关地区的大青树安营札寨。他的队伍中有傣、景颇、傈僳、汉等民族。刀安仁的军队使用的武器是刀、弩、弓为主,而敌人使用的是洋枪。为此,刀安仁决定采用丛林战术伏击敌人,把敌人打得仓惶逃跑。在后来八年的抗英斗争中,刀安仁都采用了丛林战术,并且发明了「天光报信」法来进行信号传递,这一方法在抗英斗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一八九九年时,刀安仁写完了《抗英记》长诗,倾诉了对帝国主义的仇恨,对昏庸的清政府的不满,是一首歌颂正义、反对侵略的爱国主义诗篇。此诗感情奔放,词句脍灸人口,在傣族人民中广泛传播,在傣族近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十九世纪末云南边疆各族人民抗击英帝国主义侵略、保卫祖国的现实斗争的艺术概括和形象反映;是谴责侵略罪行、歌颂英雄事迹的诗篇。《抗英记》用傣文创作,原作为七百余行。从总体结构来看,它包括五方面内容:一是歌颂祖国边境的美好山河,如诗中写到:「我们的祖国,像一棵古老的长青树;我们的家乡,像片片树叶郁郁苍苍。江河相同,水流不尽,枝干一体,蓬勃向上」。二是追述边疆久远的历史,如:「圣明的君主登上先帝的宝座,都赐给边疆头领闪光的乌沙紫蟒,还授予象征权力的金印,下令世世代代都要守住要塞边防」。三是揭露帝国主义列强侵略我边境的野心,如:「凶恶的豺狼心黑嘴谗,凶恶的敌人虎视耽耽,罪恶的魔爪已伸向我疆土,恐怖的阴影已掠过我河山」。四是歌颂正义的反侵略斗争,这部分是诗的核心内容,也最感人。如:「我们整装赴戎机,翻越崇山峻岭,穿过丛林洼地,勇士驻扎在边境,同仇敌忾心不移」。五是赞美边疆人民的爱国英雄事迹,如:「傈僳族勇敢的弓弩手,在洋人面前胜过猛虎下山,一支支带仇恨的利箭,飞向洋人胸脯和嘴脸。弄璋寨子的英雄波保秀,就像拖石拉砖的巨象;遮冒寨子的勇士晃六,拳术过人,英武飒爽;弄轰寨的波保旺堪称好汉,他所向无敌,机智顽强。英勇的战士布满各寨,英雄的血汗筑垒了边防」。此外,刀安仁还创作了《游历记》和《汉光武》等长诗。
一九○六年(清光绪三十二年),刀安仁抵达新加坡,看到此地既有橡胶又有榕树,决定在此认真考察橡胶的种植与加工情况。经过边看边问边对比,他发现干崖的气候土壤很具有种植橡胶的条件,从而有了回到干崖发展橡胶、栽桑养蚕、纺织丝绸、制造火柴等实业计划。并随即购买八千棵橡胶树苗和少量桑苗、银华、皂果籽种,请了两个技术人员派专人负责运送回干崖,把这些树苗种植在干崖新城背后的凤凰山山坡上。这是我国第一次超越北纬二十四度种植橡胶的开始,也是我国的第一批橡胶树。
一九○八年(清光绪三十四年)春天,刀安仁回到干崖,率领着干崖来的留学生、日本的农艺专家、轻工业专家、教员和十多个技工。回到干崖后计划首先兴建火柴厂、印刷厂、丝绸工厂、养蚕工厂、银器工厂、机械修理工厂;其次,等到橡胶开割前,再分别建立发电工厂和橡胶制品工厂。为配合实业公司筹集资金,刀安仁开办了「新成银庄」,发行通用银票。
一九一一年(清宣统三年)七月,刀安仁在干崖新城的新衙门召开会议,制定滇西起义的具体计划。会议决定起义时间定于农历九月初,由刀安仁负责组织干崖起义军和发动各土司,按时到达腾越;其他各路由张文光、刘国辅等人组织发动并集中在腾越,协同作战,共同进攻并夺取腾越的镇台和抚台衙门。会后还派人到仰光分会报告情况,并筹集资金。八月,仰光分会同意滇西起义的具体计划,决定农历九月初七日,刀安仁等率领的三路军集中腾越起义,并派专人把《革命方略》和「滇西国民军都督府」的印章送交刀安仁收管掌握。腾越起义胜利后,各界代表一致公推刀安仁和张文光为滇西国民军都督。刀安仁等拟定的军政府宣言,对外宣言,安民布告,招降清朝将士布告,组织都督府,编制国民军,委任有关官员,并筹划出师永昌等。农历十一月二日,攻克永昌城。至此,滇西起义取得了完全胜利。推翻了清朝在滇西腾越和保山的封建统治。与此同时,昆明的重九起义和大理起义都成功了。
一九一二年(民国元年)二月初,滇西起义成功后,刀安仁被公推为滇西国民军军政府的代表,自仰光抵达上海,转赴南京晋见孙中山大总统。刀安仁向孙中山报告了腾越起义的情况和一九一○年以来的工作及遭遇,要求回干崖发展工农实业,开发祖国边疆。孙中山先生很高兴,鼓励他不要泄气,要继续为革命工作。然而,当孙中山于一九一二年二月十三日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后,三月,云南军政府中一些人与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中的一些人密谋策划并秘密逮捕关押了刀安仁等,刀安仁在狱中写完了《狱中记事》两卷(此两卷书现在还未找到)。九月,经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的交涉营救,刀安仁等才获得了自由。一九一三年(民国二年),一生为反帝反封建奋斗的时年四十一岁的刀安仁在北京的德国医院与世长辞。孙中山先生等送了挽联。北京政府追赠刀安仁以上将军头衔。
一九○六年,刀安仁到达日本,在日本期间,他与孙中山、黄兴、宋教仁、居正、李根源等都有密切的交往。刀安仁弟媳钱朗伴,也是云南干崖的傣族,她于一九○六年跟随刀安仁兄弟到日本,朗伴生于一八九○年,去世于一九八一年。她回忆说,孙中山在东京时常常到刀安仁家玩,因为孙中山住的地方离刀安仁家不远。刀安仁一家都尊称孙中山为「波哏」,傣语的意思是家长或家父。刀安仁有什么事都要去找他。从干崖汇来的钱都交给他,需要时再找他领取。刀安仁家的人生病都找他开处方,然后照着单子买葯吃。朗伴生病也是找孙中山先生看。孙中山一见到刀安仁他们就读:「冷、双、三、昔、哈……」(傣语一、二、三、四、五),把大家都逗乐了。当朗伴闹着要回干崖时,孙中山还给朗伴讲了许多道理,说人人都有父母,都会想家,但大家到日本不是来玩,而是来读书学知识。正因刀安仁与孙中山先生的亲密关系,以及刀安仁在反帝反清中作出的突出贡献,因此,刀安仁逝世后,孙中山先生的挽联写道;「边塞伟男,辛亥举义冠遇春;中华精英,癸丑同恸悲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