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英烈 魂归热海──辛亥革命烈士张文光先生事迹
辛亥革命网 2018-05-28 09:19 来源:云南文献第30期 作者:卢彩文、张兆兴 查看:
云南腾冲是火山、地热共同主宰的一片热土。在这片热土上产生了一件件光辉史册的历史事件,出现了一个个彪炳千秋的英杰伟人。
辛亥腾越起义及其组织发动者张文光先生等即是这片热土「剔除逆胡专制,建设五族共和,从此云南不复被动之诮」、「为四千年绝无仅有之伟功」的重大事件和代表人物。
文光先生壬午年五月(一八八二、六)诞生于腾冲城五保街一个富商家庭,时当世界列强环伺中华大地,满政不纲之秋,国家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严重危机中。
在封建统治和帝国主义侵略双重压迫下,反帝反封建爱国斗争连绵不断。一九○五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在同盟会组织发动下,各地武装起义风起云涌,动摇着满清政府的统治。
先生经炽热的岩浆,热气蒸腾的温,热气泉的熔炼,铸造和动荡的社会,革命思想的哺育、熏陶,成为了刚烈坚毅爱国忧民热血之士。
先生少有大志,仗义疏财,喜读《精忠传》、《三国志》,读书即明大义,以忠义自励。他目睹专治统治丧权割地,民生凋蔽,「感慨风云,悲愤时局,忧山河之破碎,惧种族之沦亡,欲发愤为雄,乘时报国」,仿孟尝君行,广舍金钱,结交志士英豪,赀财用尽,即典物酬应,一如往昔,怡然自如。由于义名日著,一九○四年被清迤西道石鸿韶逮捕,关押狱中,后藉贿得脱。为避人耳目,随之将五保街家典当,举家迁居城东董库村卧牛岗,与紧邻刘辅国公为友,曾对辅国公说:「安得使此鞑虏永制同胞之生命?吾誓与之不共三光而立四海也」。遂韬晦于商,游历缅甸,暗联海外革命同志。
一九○六年秋,于干崖结识革命先锋秦力山君,后秦瘴故,继秦君遗志,进行革命活动,斗志愈坚。
一九○六年十一月至一九○七年,云南革命先锋杨振鸿调任腾永巡防队管带,驻腾越。杨公藉机宣传革命,发展同盟会组织,闻先生为人,介绍其加入同盟会。入会后,散赀财,结志士,组织革新会,以革命为业,推翻满清为己任,暗地准备在腾越、永昌发动起义。一九○八年底杨振鸿回国发动永昌起义失败,呕血病逝,先生为革命者所倚重,负起了继续组织发动革命的任务。八月刀安仁回国,经辅国公介绍,与刀相识,结为同志,共同担负起发动滇西起义责任,并商定在腾越建立自治同志会,刀公任组长,公副之,辅国公负责联络。
一九○九年冬,黄毓英、杜寒甫、马幼伯、吴品芳等持刘辅国函至文光家,共同讨论革命事,投机默契,泌人肺腑,黄等感先生真性热诚,有魄力,可同谋共事,于是订兰交谊,磋商革命,重盐订立「光在腾举事,君应我于滇垣,君在滇举事,我应君于腾越」秘约。先生既负重任,谋取事益急,乃「奔走呼号,不安寝碛,惟期克践旧约,共达目的而后已」。
「先生之革命之屡起辄蹶者,军人为之梗也」,于是按商定同辅国公输家产,与冯其骥、革勛言等组织自治同志会,遵照革命方略,以联络军人为主旨,四方豪杰志士如陈云龙等都加入了该会,成为举义骨干。
辛亥三月二十九日(一九一一‧四‧二七)黄兴发动广州起义,先生拟起兵响应,被迤西道耿金煌侦悉,严令捕捉,只身逃匿干崖土司署,适刀安仁于干崖新城召开有关滇西起义会议,先生以辅国、仰光总机代表一起参加了会议。会议制定了起义具体计划,时间订于九月初,并进行分工,先生负责在腾以自治同志会为基础,策动腾越镇下级官兵反正。与刀安仁每谈到时局和黄花岗失败情由时,相对感愤,先生说:「前由孙中山先生颁来《革命方略》,宗旨正大,秩然不紊,若照此施行,未必天不祚汉也,矧与黄毓英君订约分任于昔,光又运动各界于今,满廷又如是更张,料不久有事矣,光系不畏鼎沸,非达目的其心不快,非痛饮黄龙其心不舒者」。刀甚壮其言,约定举义有期,文光又亲取印信,《方略》,相戒勿泄。八月耿(金煃)道去职离腾,先生返回腾越。时仰光总机关同意滇西起义具体计划,确定九月初六日发难,七日三军齐集腾城,互相策应,共成大业,并将《革命方略》,印信送刀安仁处,刚好蜀鄂事发,先生叹曰:「蜀中同胞惨矣!我滇如何?予小子数载经营,困必衡利,身许国家,今乘时煖救同胞,皇天黄祖,鉴此区区」。遂秘密运动各界,进展顺利,亲函辅国公:「请到郗公(刀安仁)处,将送宗方略带回」。又函黄毓英:「准于九月初六日起义」、「请弟刻期计划,旦夕奏效,尤望函电相一商,东西联络,以便双方并进是祷」。
九月初一日,集合众同志陈天煋等人于卧牛岗宅歃血誓众。二日再函辅国公:「若布置就绪,请即兼程旋腾,共商维持秩序」。三日亲率二人前往距腾城二百里许之干崖,冒雨涉险取印信、《方略》,于六日午后二时半返腾,直奔南城外五皇殿,与集合待命的陈天煌等同志会议,宣誓起义。夜九时,率宋学诗及自治团体会众志士直攻镇署,总兵张嘉钰拒战不支自杀,厅丞温良彝逃。同时,陈天煌击毙管带张桐,李光斗、钱泰丰亦毙管带曹福祥,分别率军取城南攻道署和军装局,至十二时,各署局先后攻克,腾越光复。事稍定,即派员巡街查匪,民间安堵。
起事时,先生分派义军保护税司、领事衙署、旅馆及洋员、教士,明约束,申纪律,榜告大义于腾民,及至事靖,民间毫发无伤,外国人生命财产安然无损,先生所率义军实乃复国护民仁义文明之师。
起义前,先生令亲信在家及周围堆布柴草,嘱:「若事败,则举火自焚,共赴国难」。
七日晨九时,邀集军、商、绅、学各界于自治局会议,演说起义宗旨,革命形势及前途。演说毕,寸开泰等各界代表皆起立说:「愿与先生共性命,为桑梓谋治安」。当时昆明尚未起义,依据《革命方略》:「起义首领任都督」,共推先生为滇西都督。先生就职滇西军政府成立,设军都督府于原镇署。遵照《革命方略》,以今之革命经验和将来治国大计布告天下,发布「致外国官员书」、「对外宣言」,颁布暂行条律三十二条。电孙中山先生,禀告腾越起义颠末,「希援助指示」。电湖北黎(元洪)都督:「俟善后就绪,即率劲旅三千,驰同北伐,共赴黄龙,以酬壮志」。
根据杨振鸿生前制定的战略方针,先生命陈天煌等分兵三路,在光复龙陵、永昌、永平、永康、顺宁、缅宁、云州、云龙等地后,即挥师东进,收复大理、昆明。
黄毓英获腾越起义讯,积极运动统兵之将李鸿祥等发动重九起义,攻克省城,建立滇省军政府。先生得知省城光复,又电省都督府:「光起点边陲,志同道合,务请圭臬电赐,以便率循,光殚竭驽力,共筹西事,稍效指臂一助」。
举义开始,肇造建设,百端汇集,事务繁杂,时间紧迫,先生口授指挥,酬应自如,井然有条。
是时,清吏赵藩因四川路事起逃归,甫至大理,西有腾越起义,东有重九起义,又兵临城下,遂与清州八协协统曲同半招集榆城旧绅,抢先宣告反正,组织一迤西自治机关部,赵藩任总理。
腾越起义是孙中山领导,同盟会仰光总机关直接指挥的辛亥革命重要组成部份,又首义滇省,为滇省军政府领导人嫉忌;迤西自治机关部官绅为维护其既得利益,在省军府「调兵伐腾」、「迎头痛剿,务绝根株」的支持下,进击腾军,挑起腾榆冲突。先生严守「誓救同胞」宗旨,深知「若起大敌,难免民害」,从大局出发,遽令撤军。但省军府却假腾榆冲突,镇压了腾越起义军,撤销了滇西军政府。十一月二十一日省军府授公协都督任腾越镇总兵。
民国元年二月,李根源率兵抵腾,来军欲谋兵变,并愿受先生安抚。先生「念我腾举义,草木不惊,腾境赖保完善,如稍坐视,则地方糜烂矣!」于是亲晤李根源,并代筹以计,事遂寝,宁谧如故,李欲尽杀兵变者,先生诫之,李赠言:「菩萨心肠,英雄肝胆,中流砥柱(横批)」。李看到起义后各种布署亦赞曰:「绍三约束军人,保卫地方,宿怨不报,私亲不用,外交得手,内政有归,清吏之有才者器使人,无才者遣送之,度量豁达,心地光明,忍辱负重,推贤让能,非五口所能及也」。
三月,滇军府解先生腾越镇总兵职务,调任云南提督,人多阻之曰:「文光功盖云南,军府以旦暮入地之提督任先生,是辱先生也」,回应之:「推倒异族专制,吾之天职也,何功之有,吾知为国民服务而已,何计官之大小」,欣然赴任。任提督一年,宽以保民,慎以塞弊,盗贼潜消,庶务俱举,旌节所及,口碑载道。南北统一,中央录公滇省首义功,授中将衔陆军少将,奖给二等嘉禾章。
先生因事建议,辄被时握滇省政柄的李(鸿祥)、姜(梅龄)、谢(汝翼)刁难、阻挠,慨然叹曰:「当今时事,愈变愈险,当道用人,纯出运动,假共和之名,藉行专制」、「今共和名成立,然根本未固,瞰吾隙者正多。若辈攘夺权利糜己,宁非憾满氏亡吾华之不速而自靖于异族乎?吾不忍与其共事」。一九一三年五月辞职归里。
一九一三年十二月,大理杨春魁起兵反袁(世凯),时任云南都督的唐继尧和大理镇守使的谢汝翼「深忌文光滇西之潜势力尚在也」,既挤之去位,意犹未慊,「必欲致之于死而甘心焉」,假杨春魁之事件,呈报总统袁氏。袁正伺隙镇压国民党人,立即复电:「张文光前属乱党,今又与榆匪同谋,仰即诛锄」,褫夺官职,下令通缉。唐即令永昌团长施继伯派连长李青龙率兵二十余名,枪杀先生于腾冲热海,时为十二月十九日(一九一四年一月十四日)。爱国忧民的热血志士文光公碧血洒尽魂归热海。
「辛亥之秋,豪杰崛起,所在为雄。云南光复功,君实称首」,滇省军政府与滇西军政府并立之际,「所部以首义在先,宜屈省众隶下于腾否,亦当立腾政府以自标异,公尽屏其说不用」,公屈己下人,无怙势利心,犹不为群小所容。
先生不恋势,不贪财。家为腾富室,投身革命,家产耗尽,共和即成,由赤手致赀百万者无数,以独萧然。
先生待人诚信,与秦力山、杨振鸿、黄毓英、马幼伯、杜寒甫等结织,肝胆相照,祸福与共。在群疑众谤陈天煌喧嚣声中,独能电省军府为陈洗雪冤诬。
先生性沉毅,有决断,礼贤下士,知过或不及能改。滇西都督任内所举与其共治者,皆腾一时深孚重望之人。
先生遵旧诫:「凡事务必宽大」,虽任都督,以不妄戮一人,故遭被害,无远进贵贱皆惜之、哀之。
石门李执中为先生作传,褒其功曰:「张子尚游侠,自造革命史,一举复金腾,杨振鸿、秦力山地下喜」。
李曰垓因先生冤死,冒死面询唐、谢,愤慨地说:「以一省首义之人,如此而死,『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此真使志士人人灰心短气也!」并在公呈中批:「张文光亦出身闤闠,其人虽曰未学,而资地极美,辛亥革命时,以一商人资格,而能号召一切,使陆防部队,地方良莠,帖然信服,拥为都督,则其才气开展,心地光明,已可想见」。李学诗哀之:「少年负肝胆,悲愤痛胡氛。夜渡八关月,朝穿九隘云。瘴涨愁鸢坠,山行任足皲。奔走拚生死,边陲起异军。……」。李根源感之:「东侯何苦杀西侯,热海血飞天亦愁;光复无功沉海底,生生世世恨难休」。王嗣维吊之:「还我河山建伟功,满腔热血竟成空;桓侯刁斗今何在?热海波翻水尽红」。
先生一生虽短暂却光辉永恒。由清王朝统兵之将擅变为「革命者」的「云南王」因戮杀革命功臣而把自己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辛亥革命烈士及其勛绩,永垂不朽!
参考资料:
《云南文史资料选辑》第十五、十七辑。
《腾冲文史资料选辑》第二辑。
李执中:《张文光》。
孙光庭:《故大理提督总兵官陆军中将张君绍三墓志铭》。
《辛亥腾越起义诗联辑》。